民国天价瓷器背后的故事|天价瓷器

  在苏富比“戴润斋专场拍卖”中,一件被苏富比定为“类属民国”的粉彩花瓶以超过估价2.25万倍、1.18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落槌,制造了拍卖场上的奇迹。而这只天价花瓶,从一开始就被主人戴润斋当作仿品,几十年来一直搁置在家里随便插花。主人的离世,才让它有了重现于世的机会。
  在纽约开古董店,多高档文物
  1920年,无锡人秦叔在家乡开设了一间小古董店,他的外甥戴润斋蜗居于此,发奋学习古董知识。秦叔多次拿出资金交给戴润斋,让他到北方各地农村收货,以此磨练眼力,积累古董买卖的经验。
  1930年戴润斋移居上海,在这座大城市里,他如鱼得水,充分发挥着个人独特的眼力和购藏古董的非凡能力。1938年他在法租界的广东路开设福源斋古董店,打响了自己的名号。据与其有过交往的现还健在的前辈张宗宪说,戴润斋一辈子做的都是早期的东西,出土铜器、石窟佛像、高古陶瓷。这些在当时都是大价钱的古董,客人一般为欧美的藏家。几年前播出的电视剧《五月槐花香》中所描述的《帝后礼佛图》就是以戴润斋等古董商人为原型创作的。
  戴润斋素来习惯安静,是一个做事十分谨慎小心的人。据现任伦敦苏富比高级董事的马库斯·利恩回忆:戴润斋在美国生活的时候,喜欢每天在中央公园锻炼身体,年轻时多做缓步跑,年长后则喜欢散步,通常选择固定的路线,从不戴绚丽的手表,也不喜四处招摇。或许正是这种性格,让戴润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有了对未来的不安。1949年4月他与家人南迁香港,此后再也没有回过祖国大陆。
  1950年,戴润斋移居美国,同年就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独资的古董店。在纽约期间,他开始扮演重要角色,不惜一切代价,全力积累瓷器、青铜器、佛像等高档中国艺术文物名品;1950年以后,美国政府以交战国的名义,根据“物资财产保护法”没收所有“二战”期间日本在美国的文物,并予以公开拍卖,戴润斋抓住这次机会,收入不少古董。
  戴润斋会英文,这为他在纽约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他有两位令人羡慕的大客户:布朗德奇和赛克勒。前者家中文物逾5000件,浴缸都被用来摆古董,这些古董皆为博物馆级别;后者每次都向戴润斋购藏整批数十件或百件以上的主题性文物。
  不知是乾隆官窑,曾用来插花
  古玩生意隔行如隔山,对于主营高古文物的戴润斋来说,明清瓷器的鉴赏并非他的强项,看走眼也是难免。苏富比这次拍出天价的“类属民国”的粉彩瓶实为清乾隆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鸟如意双耳尊。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都有相类似的官窑作品。戴润斋并不认为这只花瓶是乾隆本朝的,几十年来都是随意搁在家中插花。拍卖前苏富比提供的状态报告显示:瓶身与底足断开又黏合上,瓶口及双耳鎏金部分有些磨损。瓶底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又因为瓶底与瓶身为后黏合,因此苏富比拍卖公司认为可能是民国所仿,只给出了800美元的估价。于是全体买家都抱着捡漏的心态举牌应战,价格就在这种心态下不知不觉地飙升至天价。
  试想当年戴润斋若是知道这只花瓶为乾隆官窑,一定会早早地拿出来出售;假设拍卖公司没有将它定为民国,给出超低估价,而有合理的市场估值;如果所有的中国买家都多一些理性,少一些好面子,像日本行家学习事前做沟通,这只花瓶的天价是不会出现的。连环的错中错,成就了花瓶,开心了拍卖公司。这多少应了古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推荐访问:瓷器 天价 民国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