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由于小学生好趣、好奇、好异,蕴藏着极强的创新潜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诱因,使他们产生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和愿望。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抛砖引玉,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大都得以碰撞,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即使是一般的学生也有上佳表现,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2、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参与。
  如果把数学知识以结果性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必造成一种添鸭、灌输、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体现,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满堂灌,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而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从教学本身来讲,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只在于会记忆一些知识,最根本的目的在于通过数学活动,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获得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问题,从而自行获得和运用知识,启动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
  3、引导探索学习,让学生会创新。
  不少教材中的习题条件完备,结论确定,形式严格的封闭型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引起知识结构同化而设计的,容易使学产生以死记硬套代替主动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而适当引入开放性题,将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提高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中测量长度时,我先问学生:“怎样测出操场的周长呢?你们可以动脑设计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步行、滚动的办法测量操场的周长都可以。可以带学生实地测量。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久而久之,创新意识也随之逐步形成。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创新意识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