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潜规则】广州商学院

  “没有绯闻的名人算不得名人”,当年宋丹丹一句台词不知哄乐了多少人,近期被闹得沸沸扬扬的王石婚变,牵扯出的不仅仅是错综复杂的“绯闻”关系,还有长江商学院。  尽管最早传出“王石婚变”中女主角是何许人也的媒体是哪家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恐怕“婚变”的策划者们都始料未及,此番事件,被传二人相识的地方——长江商学院会最终成为“虎头”事件的“蛇尾”。
  截止到本刊发稿日,长江商学院仍没有对社会上的一些质疑向本刊进行反馈,或许是出于无奈或许是出于不屑,但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这所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创办的学校比以往更“火”了。
  而现在公众纠结的也早已不再是“王石婚变”中的两位主角到底是不是相识于此,人们感兴趣的是这些动辄几十万元学费的商学院,凭什么能让企业家们争先恐后地掏钱。这些年收入不输于一家中型企业的商学院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学”还是“识”
  “商学院在早期的时候,是真的能让人学到东西,当初我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参加的。”一位曾经就读过长江商学院早期EMBA课程的某企业创始人告诉《新领军》,“只是这些年多少有些变味了。”
  自古学识二字不分家,其本意是指学问和知识,即学术上的知识和修养,但如今前去商学院就读的人们,“识”已经远远高于“学”,只是这个“识”的意图更在于结识有用的人。
  分析长江商学院的学员构成,不难发现主要是由两部分人群组成:一部分是企业高管;另一部分则是政府官员。企业高管自然不用多说,但问题就出在政府官员身上。长江商学院的学费即将突破70万元,这个数字恐怕是很多老百姓积攒一辈子也未必能够攒下的数额,身为公务员的政府官员们何以承担得起巨额学费?
  “长江商学院每年会为政府官员以及资产数目相对不高,但是具备创业精神的企业家提供奖学金。”一位曾在长江商学院就职过的员工詹丽(化名)告诉《新领军》。
  尽管对为什么会让政府官员参加培训,长江商学院曾给出过解释,即政府官员也需要懂商业、税收、投资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按此说法,长江商学院倒颇有股“悬壶济世”的感觉,但问题是长江商学院可不是慈善机构,官员来可以,但级别可是有限制的。虽然不能排除就如同对前来的企业家级别有限制一样,是未了保证前来的人水平相当,但是即便其初衷真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商业,现在也开始变成真的有学员慕名而来,结识“官脉”。也难怪该种做法会招惹出公众猜疑,“官商勾结”便成了主流说法。
  除了识“官”外,前来的企业家们识“商”也很重要。企业家孤独吗?“企业家其实有时候是很孤独的,因为他缺少精神上可沟通的朋友。”曾就读过清华EMBA的李良(化名)向记者坦言,商学院是一个能够快速聚集很多层次相似、经历相似的人的地方,同时每月8天的课程,对于老总级别的人而言可谓是接触频繁。再加之以同班同学、校友作为感情联络的枢纽与其他会员制的服务有所不同,这就更增强了彼此之间的情感关系。“同班的校友是非常好的资源。”李良告诉《新领军》。
  在商界中,上演上阵“同学兵”的大戏并不少见。例如,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就曾是清华EMBA的学员,当太子奶陷入危机时,其同班同学向他伸出了援手,甚至包括再创业;牛根生与大摩、鼎辉、英联投资三家投行签订对赌协议时,就是向其中欧商学院同学求救。
  通过参加培训,既可获得一定的知识,又可以认识人,甚至还有可能发掘投资项目、合作伙伴,这些都是投资商学院的潜在回报。“现在很多商学院都成立了校友会或是基金会之类,就是当有企业家遇到项目融资或其他问题时,可以向同学、校友求助。”李良告诉《新领军》,再加之EMBA课程多采用推荐制,这就会让这个圈子里的人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诸如长江商学院的文化课程是非常具备特色的,据了解这些课程不仅包括历史、政治,甚至还包括酒文化。“有些文化课,其实就是在为学员们创造更多地认识、了解的机会。”一位毕业于长江商学院的学员告诉《新领军》。
  一位曾经就读过长江商学院的某企业董事长的助理提及老总们的毕业论文时,不免脸上会露出些许的“挖苦”神色。“怎么说呢,老总们其实都很忙,每周五打飞机过去上课,周末再打飞机飞回来,平时工作又忙,很多作业都是在飞机上完成的。论文鲜有时间能够独立完成,大部分都是交由助手完成的,但他自己也会提出主体观点或结构。”
  助理代为完成作业、论文的现象已经不是商学院中的秘密,在余丹清所著的《我们是李嘉诚的学生—我在长江商学院的日子》一书中就对此现象有所表露。
  “这种现象是无法避免的,只要学员能够在毕业答辩上回答自如、成体系,就可以了。”詹丽告诉《新领军》,每期学员中都有无法毕业的,这正是在体现商学院宽进严出的教学要求。但据《新领军》了解尽管目前每家商学院每年都有人难以应届毕业,但是其根源大多是课时实在不足这个原因上,而至于毕业论文答辩,究竟是“过场”还是“严场”,恐怕只有那些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心知肚明。
  未以学术为根
  考察资产,严格把控入学学生的“质量”是长江商学院以及其他商学院一直所高调宣传的,但事实并非如此。“EMBA课程没有谁会真正去查你的资产,只要你能够出得起学费,就可以申请参加。但是最关键的是要看你是否能够拥有一份有分量的推荐信,这封推荐信最好是由往期的、资历比较深的学员推荐。”李良告诉《新领军》。这也是为什么社会上同时存在另一种声音的原因,商学院有钱就能上。
  无论是长江还是其他商学院学费都是动辄几十万元,又大多都打着非盈利性组织机构的牌子,那么几十万元的学费究竟成本都花在哪儿?
  打开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这些知名商学院的网站,其教师大多都是有海外留学背景,教师支出成为了其最大的开销之一,其次请人串讲的费用也价格不菲。以许小年为例,在外面走一次“秀”,演讲一次宏观经济的费用就要在8万元左右,如果将这样的人物请到课堂上,其费用会是多少可想而知。“他们的讲课费价格很高,而且好的商学院还要组织学员出国学习,到其他企业考察,这些内容花销都很大。”李良表述道。但对于很多企业家是重金寻觅另一半的说辞李良并不表示赞同。“你认识志同道合的男性时,可以成为哥们;认识了女性,那就有可能是红颜知己。但是说就是为寻求另一半而来,有些牵强。”“我在长江商学院工作这么久,没有发现班级同学关系很混乱。”詹丽告诉《新领军》。
  同时,从长江商学院内部人士口中得知,长江商学院之所以没有对社会上的一些质疑和“绯闻”事件发表任何说法,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也不会对他们产生任何影响。但某位曾经就读过商学院的企业创始人并不这样认为,“肯定会有影响的,现在看来,很多老总的夫人已经开始不同意老公去商学院了。”
  虽然这或多或少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在玩笑之后,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曾经显赫一时的长江商学院在学员“绯闻”事件传出后,自己竟然被描述成了另类“社交”场所,又还有多少商学院能够经得起追问与质疑?
  仔细剖析这所变了味的商学院,不难发现它已经从学术卖点转向了以认识官员、商界精英,乃至寻找商业机会为卖点。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商学院学费一路高歌猛进,但是学员仍旧络绎不绝。从投资角度而言,几十万的学费换来的是广泛的人脉关系,以及自身企业未来发展的机会,这的确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国外也有很多商学院,价格并不比国内的长江、中欧、清华要低,但是在国外对商学院鲜有“有钱就能上”的说辞,更少有“高级会所”的形容。每每提及谁是毕业于商学院时,甚至更多的是一种敬仰之心。
  这不得不让商学院的经营者们思考,如果一个商学院真的能够在学术上有所见地,能够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力,那么相信任何攻击对它而言都将是无效的。一旦一个商学院逐步开始远离学术这个生存的根本,再好的酒文化恐怕也难以维系一个好名声。

推荐访问:商学院 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