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积极心理塑造教师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的名言

  〔关键词〕积极心理;塑造;教师;人格魅力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简单而言,就是研究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感、乐观、希望;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毅力、宽容、责任感等。
  尼采说过:“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作为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格魅力。人格要靠人格来培养,道德要靠道德来影响,广大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师生关系的黏合剂,对学生心灵能产生无形的震撼,有效地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的人格魅力就像一部好书或一部好的电影,其潜在的力量可以影响一个班集体甚至学生的一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在从教过程中深感教师魅力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也意识到教师心态对教师魅力的影响。教师的积极心态、乐观、包容、理解、责任感无疑都会增加教师的魅力指数。我有以下几方面的切身体会:
  一、热爱教育,挖掘职业幸福感
  教师工作的辛苦众所周知,教师工作的崇高与幸福则需要自己细细品味,善于运用积极心理挖掘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工作是崇高的——教师是有知识、有智慧的群体,我们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教师是火种,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开启学生智慧;教师是铺路石,是人梯,承受学生一步步向上攀登的力量。教师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永远引领学生成长,期望学生超过自己。
  教师的工作是幸福的——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拥有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拥有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拥有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教师的幸福,教师节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是教师的幸福,满天下的桃李打来的祝福电话是教师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感不仅来自于学生成功的成就感,更来自于自身的成长与提升。
  二、包容差异,充满期待
  教师要学会包容学生的不足、缺点、错误,包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充满期待。
  一位中考生的家长在看到自己孩子的中考分数时说了一句话,“中考考那么点分,这辈子没戏了。”一个15岁的孩子,人生之路还很长,根据中考成绩断定他的前途,显然太主观了。
  如果园丁认为一株幼苗肯定活不了,成不了材,那他就不会在这株幼苗上花工夫,不浇水不施肥、也不修剪,也许这株小树苗真的就会枯萎、死掉。
  教师要用客观的心态理解学生的缺点,用宽容的心态包容学生的过失,用期待的心态等待学生的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喜悦的笑容赞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位学生都是可爱的,都是独一无二、不可代替的,我们要学会接纳学生的个性,并学会顺性而育。
  “十个手指有长短”,同在一个班上课,学生也会参差不齐。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促进集体中每位学生幸福、和谐地成长。
  三、人际互动,良性沟通
  孔子说过:“言不顺,则事不成。”所谓良性沟通,就是采取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让对方能听得进去的方式,就是把“我的需要”转化为“他的需要”。教师需要努力把感性教育上升为理性教育,用理性来控制感性和冲动,与学生沟通时尽量做到不斗气、不命令、不埋怨、不嘲笑、不威胁。
  四、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1. 培养人际亲和力
  “亲”主要是指亲情,体现为爱、关心、温暖、支持等;“和”主要是协调、和谐,体现在适度、合理上。亲和力是指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时表现出的容易亲近别人、让别人接受的一种能力和性格特征。
  2. 掌握赏识与批评的艺术
  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接纳学生。教师也是在不断犯错、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长大的,因此教师应该学会“批评得法”。全班性质的违纪需要在全班讲,个别学生的问题无需在班上点名批评;好事、表扬要在班上讲,批评要个别谈。
  赏识要准确,如果赏识不准,学生就会感觉受到了欺骗,认为教师在故意夸他,起不到激励作用。一味表扬和一味惩罚一样,都不可取。不需要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称赞没有谁会珍惜。赏识要有度,符合学生理性预期的赏识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
  恰如其分的赏识如春风拂面,能令学生信心百倍。正如一位名家所言:“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枝干都不美丽,也许他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映衬下,远远看去绰约多姿,也流露几分美感。”保持一颗平常心,用赏识的眼光去看每一个学生,用伟大的师爱去善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树立自信、坚定信念,勇敢迈向奋斗历程,最终步入成功的殿堂。
  批评要用“中性语言”,不宜尖锐刻薄、穷追不放。应该委婉地指出学生的错,而又尽量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有的教师出于一时之气,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常常不注意语言,“出口伤人”,想让学生牢记以便改正,但往往事与愿违。
  恰如其分的赏识能让学生如沐春风,让他们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及时的赞美就如火种,能点燃孩子心中的自信之火、希望之火,激励他们不断进步;而富含艺术的批评则如同一缕晨光,能帮助孩子冲出迷雾,走出误区。但是,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赏识也好、批评也罢,任何一种方式都是一把“双刃剑”,不能盲目运用,要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练驾驭这两种截然不同又相辅相成的教育方式。
  3. 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直呼其名的表扬胜于不指名道姓的表扬;指名道姓地批评、提醒效果也会更好。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学生谈话。如是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学生做的一件值得表扬的事,他不仅会感到吃惊,而且也会备受鼓舞。
  4. 做知识型教师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桶”有点小了。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教师原有的知识量难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然就会面临失去吸引力的尴尬。学生喜欢知识丰富、课堂驾驭能力强的教师。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说过:“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多看别人怎么做,多学习、多请教、多求助。此外还要潜心研究,研究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掌控能力、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班级心理等,以研促教、以研促管。
  我把对待学生的态度总结为“十多”与“十少”:多一份尊重、少一点歧视;多一份公平、少一点偏见;多一份接纳、少一些拒绝;多一份鼓励、少一些斥责;多一份欣赏、少一点挖苦;多一份关心、少一点冷漠;多一份温柔、少一丝怒火;多一份微笑、少一丝愁容;多一份幽默、少一丝古板;多一份童真、少一丝威严。
  让我们成为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一个能给他们启迪的教师。用积极心理塑造自身人格魅力,启迪学生积极看待、解决问题,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学会感受幸福、分享快乐。
  (作者单位: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北京,102202。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何 妍

推荐访问:塑造 人格魅力 教师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