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类药物的服用方法_你会正确服用胶囊类药物吗?

  药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与我们息息相关。其中,不少药品都是以胶囊形式出现,即用特种成膜材料(如明胶、纤维素、多糖等)制成的囊状物,把内容物(如粉状、液体状各类药物等)按剂量装入其中,从而便于患者吞服。
  但是,在服用过程中,大家往往都“各显神通”,有的干服,有的则将其拆开取其填装物溶于水服用。有患者表示,自己明明吞下去了,可总感觉还卡在喉咙里,故而才将其剥开,把药粉和着水咽下。但是,很遗憾地告诉你,这些方法都是不科学的,也是不正确的,下面就来说说服用胶囊药物时易被我们忽视的小问题。
  
  服用胶囊类药最好别“脱衣”
  无论是硬质胶囊外壳还是弹性软质胶囊外壳,作为一种“药用辅料”,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为何不能“脱衣”服用
  专家提醒,吃胶囊还是别随随便便“脱衣裳”,具体理由有以下三点:1.胶囊可以掩盖药物的苦味及臭味,消除病人服用时的不快,若倒出药粉口服多数病人难以承受。2.胶囊内的药物有规定的剂量,剥开后容易损失药粉,导致服用剂量不准确,不利于治疗。3.有些胶囊是缓释胶囊或控释胶囊,必须完整吞服,才能使药物以均衡的剂量释放,发挥最佳药效。如果剥去胶囊,把药物倒出来服,将破坏胶囊的缓释或控释特性,达不到缓释或控释的目的。把胶囊打开后,将药粉直接倒入口中,再用水送服,这样很容易将药物微粒呛入气管,引起呼吸道系统不适。
  肠溶胶囊和缓释胶囊尤其应该注意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孙浩具体指出,不是所有胶囊药物都适合去壳服用,尤其是肠溶胶囊和缓释胶囊(可查看药品说明书),更不能去壳冲服。
  有些装入胶囊的药物是为了让它在肠道被吸收,这就叫肠溶胶囊;有些则是要让它在胃部被吸收,这就叫胃溶胶囊。例如常用药品阿司匹林,由于其对胃有较大刺激,因此将它做成肠溶胶囊,使它在胃里不崩解,到达碱性的十二指肠内时才崩解,这样就不会刺激胃黏膜,也就不会诱发或加重胃部疾病症状,甚至出现胃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
  除肠溶胶囊不能去壳冲服外,缓释胶囊也必须完整吞服才能发挥最佳药效,否则,药物不能以均衡的剂量释放,就达不到缓释的目的,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失去药效。此外,服用药物都会有规定的剂量,去壳服用胶囊,在倒出药粉的过程中极易散失,误使服用剂量减少,影响治疗效果。
  
  胶囊在体内不安全?
  另外,不少人把胶囊中的药倒出来服用是听人说胶囊放在水里是浮在水中、不溶解的,服下后不但影响药效,而且会聚积在胃里或肠里,甚至黏附在胃壁和肠壁上,久而久之严重危害健康。其实,这些说法是缺少科学依据的。胶囊被口服后要经过食管、胃,进入小肠,众所周知,我们人体的体温约在37℃,而胃液是酸性的,肠液则偏碱性,胃肠又是在不断蠕动的,所以,人体会对装药的胶囊进行一系列的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最终能将胶囊溶解,并释放出药物发挥药效。制成胶囊的原料明胶等是经过国家批准的,也是无毒的,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正确方法“四步走”
  第一,量一杯200~300毫升的温开水送服。但不能用热水或果汁送药。前者会加速胶囊溶化,或使胶囊皮粘在喉咙或食管里;后者是酸性的,会提前溶解许多药物,不利于吸收,还可能影响部分药效的发挥。
  第二,服药前先喝一口水。一是为了“复习”吞咽动作,二是润泽喉咙和食管,便于胶囊下落。
  第三,把胶囊含入口中,再抿一口水咽下。这样能避免胶囊粘在口腔、咽喉处。如治疗骨质疏松的胶囊药等,由于腐蚀性较强,服用时若粘到食管,释放的化学药品会灼伤食管黏膜。
  第四,再喝一口水。成人食管有3处狭窄,尤其是第二个,会阻挡胶囊等“异物”通过。这口水能加速药物顺利通过狭窄处。
  相对来说,儿童和老人服用胶囊的难度较大。因此,若胶囊体积较大,确实吞咽困难,可以咨询药剂科医生,看看能不能剥开用。在药物没有合适剂量的情况下,医生也会指导患者,用乳糖稀释胶囊内的药剂,分次服用。

推荐访问:你会 胶囊 服用 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