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创意,在融合中探索与突破]招聘人才的创意句子

  当今年代,是文化、科技、创意三者互相渗透的年代。任何创意作品的产出,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但是,创意不是简单的对传统文化进行直接复制,而是加入了个人创新与想象,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而实现对文化资源的再生利用和延续发展。信息时代,文化创意产业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的转换为核心,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
  文化、艺术等意识形态与创意的水乳交融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长期以来看到的仅是文化的事业属性,即它的非赢利性。但随着社会的前进,人们逐渐意识到文化也有它的产业属性和经济价值,而且文化产业属性可以与文化社会属性和谐共存并共同发展,通过创意的理念和思想,文化双重属性的和谐共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国在这几年开始鼓励和推促文化的产业化,而文化产业化的核心就是鼓励文化创意,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近年来好几个省都召开了文化工作会议,河南省也在依托底蕴深厚的中原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以文化为灵魂,创新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比如,以“功夫”闻名世界的少林寺的旅游形象,因为大型实景演出剧目――《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上演而悄然改变。以票房销售,带动旅游;以地产增值,拉动商品服务就业;以品牌效应,吸引投资股份升值等新模式,探索文化产业向前发展。相对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带动的一些文化产业链,河南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进程中还有许多可塑资源,比如豫剧、拜祖大典、历史文化古城等等,这些都有待于开发其品牌形象,利用一些文化资源优势将其转换成经济优势。
  数字城市、电子商务、物联网等高科技产物与创意的全面融合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是文化创意产品流通、传播与销售。由于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和经验上的一些缺失,特别是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贸易的缺失,使创意产品的流通、销售和贸易受到严重制约,也使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停留在初级水平上。
  销售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文化贸易发展,打造完善的产业链,都离不开物的传输。物联网的兴起,为创意产品的流通创造了新的模式。物联网将给文化创意产品的全球贸易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它各国不可比拟的。因此,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当代文化潮流、文化消费、文化市场、文化时尚基础上,构建某一创意产业(行业)科研、生产、流通、交易的数字化平台。比如,即将横空出世的“玛宜网”将是一个全新的集科技、文化、创意、信息、传媒、产品、创业、知识产权交易等一体的交易平台。
  总之,崭新模式的立体创意产业集聚区或“文化创意信息数字交易平台”将有机会全面实现政、产、学、研、投、贸等各个链环的数字化高端整合,代表着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高级形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搭建文化、科技、创意三者共舞的半台
  如何让文化、科技、创意三者渗透得更加彻底,打破形式主义的羁绊,让全社会享受创意带给人们的成果和精神需求,从而增加其附加值,产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需要我们发挥人的智力资源,运用创意大脑、创新技术、文化内涵综合创造出无限价值,更重要的是及时搭建三者共舞交融的舞台,这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也需要民间资本的介入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参与,更需要媒体的宣传和鼓励。比如奥运会、世博会、上海国际创意活动周等等这些国际性的活动都不失为一种好的宣传和市场推广活动。河南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也积累了不少自身的经验和实践活动,比如我们开展2010首届郑州国际创意活动周,得到了国家、省、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河南省首个文化创意同“郑州金水文化创意园”也在其中发挥积极的领头羊作用,参与谋划“文化创意照亮河南创造”、“首届郑州设计创意节”等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文化、科技与创意的完美融合。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地推进河南省创意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升档次、扩大规模,进一步以中原历史文化为依托,以河南省首个文化创意园区二三期建设为承载,为实现中原文化的崛起和中原经济的腾飞而努力。探索仍在继续,要打造中国中部地区创意产业航母,就要全力发展集聚科技、文化、创新等行业,将文化与经济融为一体的创意产业。我们相信,文化与科技唯有邂逅创意,才会展现最完美的状态和力量。
  作者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河南省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郑州金水文化创意园首席执行官

推荐访问:创意 融合 探索 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