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理论的小电流单相接地装置研究_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

  摘要:合理选择接地故障线路是小电流接地系统一直面临的难题。如果采取单一的故障选线方法,只能处理一部分的故障信息,不利于提高选线可靠性。文章基于模糊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小电流单相接地装置。经过现场应用,表明该装置在选线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应对各种故障,提高装置运行稳定性、可靠性。
  关键词:模糊理论;小电流单相接地;接地故障线路;信号融合技术;信息融合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7-0011-02
  一、概述
  以我国当前中压配电网的中性点应用状况来看,一般采取不接地或者经过消弧线圈再接地的方法,即小电流接地。应用小电流接地系统时,产生的接地故障选线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电网发展。各个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不同原理基础上,选择多种选线方式,一些较为先进的选线装置已经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但是以现场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选线方法并不理想,效果不佳,经常出现误选或漏选现象。主要原因为: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零序阻抗相对较大,且容易受到故障接地中过渡阻抗的影响作用,故障点的电流较小,但是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无明显区别,再加上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因此经故障选线装置测量的故障特征,如零序功率、零序电流等,具备不确定性、模糊性特征。一般情况下,受到干扰的原因与检测手段相关,即使同一个干扰信号也会对不同的故障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可以说,如果采取单一的选线方式,不可能对所有故障类型发生作用。本文基于模糊理论原理,提出一种全新小电流单相接地装置,通过模糊理论对各种选线的计算方法实现智能融合,发挥各种算法的优势互补,尽量涵盖所有的选线范围,确保选线结果正确、可靠。
  二、模糊理论
  经大量应用实践表明,当前模糊理论已成为具备智能化技术的途径之一,可有效处理较多复杂且不确定的问题,利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研究并处理模糊现象。本文所指的“模糊理论”主要指事物差异过渡部分的不明朗,尤其在小电流故障选线中较为常见。例如,对于某一故障的特征明显程度、方法有效性等缺乏精确度量,模糊性明显。模糊理论的应用,可构建隶属函数,以处理模糊特征,将原本存在的不分明转化为确切的数值。模糊选线就是应用模糊原理,实现各种选线判据的信息整合,根据客观的判断规则,建立选线故障方法,同时构建权系数隶属函数。最后,融合各种判据中的数值,获得综合性、准确性、可用性的选线结果。
  三、小电流单相接地的故障特征
  在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各线路的对地电容基本类似,其中性点的电压接近零。如果出现单相接地故障,则破坏了三相对地通路的对称特征。由于中性点处于悬空状态,当一相接地,则中性点的电位出现偏差,造成其他两相对地电压的升高。尤其在出现单相金属接地故障的状态下,相对地电压也降到零,而中性点的电位将提升到相电压,其他的两相电压迅速升高,电网中将产生零序电压。以下将对具体特征进行分析:
  (一)中性点经消弧线圈的故障特征
  如果在中性点的不接地电网中出现单相接地故障,在接地点位置,如果通过全系统对地的电容电流,如果电流较大,则可能在接地位置产生电弧,造成弧光过电压,进一步升高没有产生故障相的对地电压,进而损坏绝缘,导致两点接地短路或者多点接地短路,产生停电状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在中性点位置接入电感线圈,这样就可确保在接地点位置流过电流分量,该电流与原有系统中的电容电流抵消,减少经过故障点的电流,即消弧线圈。
  (二)单相接地的暂态电特征
  对于暂态电流分量来说,消弧线圈具有开路的特征。因此,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的接地以及不接地方式下,暂态电流的特征基本类似。如果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接地系统中出现了故障,则故障点将在瞬间产生接地电流,包括暂态电容电流与暂态电感电流两部分。由于二者频率与幅值的差别较大,因此在暂态时无法相互补偿。在工频电压条件下,导出的失谐度、残余电流等概念失去作用。
  四、模糊理论在小电流单相接地装置中的应用
  (一)信号融合技术
  所谓信息融合,主要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数据融合两部分,其中包含诸多新学科与传统学科。在信息融合技术中,根据一定规则,组合了不同的传感器数据、知识源等,以获得更全面、更可靠的信息,产生更直观的认识。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雷达信息处理技术朝自动化方向发展,同时促进信息融合技术的进步。在信息集成与应用过程中,其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估计、识别与相关。其中,估计处理是针对已经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相应处理,对未知参数和目标状态实行检测;识别技术则包括模型识别技术、参数分类识别技术以及物理模型识别技术等几方面,其中较为成熟的方法主要有模糊识别、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板法、表决法等;相关处理则是采集同一知识源的相关信息,根据判据原则,将信息划分为若干组合,并采取定量分析。
  以信息处理角度为出发点,在小电流单相接地系统故障中,选线的故障特征可包括不同的故障类型、不同的故障时刻、不同的故障位置以及不同线路中产生的零序电压、零序电流等。所谓信息融合技术选线,就是将各种故障特征融合处理,结合具体的判据条件,选择故障线路。应用信息融合技术,其主要优势体现为应用多个传感器,其中获得的信息量及信息精度明显高于单个传感器,且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主要体现为: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能,拓展侦察空间,提高系统的生存能力,有效抵抗损坏性。
  (二)信息融合技术
  1.数据级的融合。通过数据层,融合处理信息,体现了对采集数据的滤波器处理。再利用滤波之后获得的特征量,将故障检测模块启动,并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作为信息处理的直接对象,利用模型分析并整合数据,最后将处理之后的数据传输到诊断模型中,与模型中已经具备的故障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是否存在故障。数据融合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处理对象主要为原始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与融合,确保输出数据中体现诸多细节量。但是数据级融合方式,无法对若干个数据源的特征进行同时对比与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融合结果的可靠性。另外,采用这一技术的工作量较大,影响融合结果的输出效率与质量。
  2.特征级的融合。有关特征级的融合应用,可以从若干个数据源中获得特征故障信息,实现参数预估。其产生故障的主要特征量为:零序、正序、负序、功率、导纳、能量、阻抗等。一般可采取小波变化、傅里叶变换等方式。特征级的融合,主要步骤分析如下:(1)对于已经采集到的多源数据,结合相关应用技术,经过比较分析而获得特征量;(2)结合特征融合的模型,分析并整合特征信息;(3)将已经计算出的融合结果在上层处理模型中应用。有关特征级的融合,其优势体现在可分析比较多数据源,提高融合结果的精准性。
  3.决策层的融合。对于决策层的信息融合,主要针对测量点的故障信息而言。在不同的故障情况下,融合处理故障特征量,并客观判断线路。对于决策级的处理对象来说,其数据源针对的决策结果,利用有关技术,可高质量、高效率地处理数据源,并获得决策结论,利用信息融合模型,即可对决策结论实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到一致性结论,并将此作为处理对象。因此可以说,融合的结果将对决策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由于决策级的融合,处于模糊理论数据处理的最高层,因此数据误差的影响性较小,提高了系统的容错能力。
  有关数据层的信息融合与特征层的信息融合,当前已经较好地应用于电力系统故障选线中,但是决策层信息融合的应用仍有待挖掘。因此,采取各种各样的故障选线处理方法,结合更多故障特征量,减少各种干扰因素,增强选线的鲁棒性与精确度。
  
  参考文献
  [1] 张玉茹,何苏锋.融合技术在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2] 刘艳红.小波和神经网络在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中的应用[D].烟台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010.
  [3] 李金凯,周永华,杭乃善.小波分析在小电流单相接地暂态信息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财富,2008,(7).
  [4] 崔凯,陈新,张兆国.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分析及系统保护原理[J].科技与生活,2010,(17).
  [5] 魏宏财.小电流接地供电系统单相接地保护装置的研制[J].中国科技信息,2006,(21).
  [6] 唐铁,陈庆,刘昊.补偿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16).
  (责任编辑:王书柏)

推荐访问:单相 接地 电流 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