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壁垒:联想种下的隐患] 退出壁垒

  飞速发展的联想      中国最大的PC厂商联想集团,在过去3年的时间里先后赶超宏基、戴尔,飙升至行业第二,市场份额紧追惠普,其表现堪称奇迹。让我们回顾一下联想惊人的业绩表现:
  2011年9月,联想公布的第二季度数据中,其PC出货量达到1020万台,较上个季度820万台增长了约25.6%,而较去年同期的830万台增涨了约23%。联想成功地将自身在全球PC品牌中的排名提升了一位,超越宏基,由上个季度的第四位上升到了第三位。
  2011年10月,继超越宏�之后,联想在PC市场的角逐中再下一城。来自两家国际权威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联想PC出货量超越戴尔,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PC厂商。
  2012年2月,联想公布了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第三财季业绩,除了利润同比增长59%达到1.92亿美元外,联想全球市场份额也达到14%,逼近惠普,在中国市场份额达到35.3%,均创下历史新高。
  联想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联想在PC领域的市场份额或许很快就会超过惠普,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然而,联想高速的发展模式不免有些让人担忧。
  
  PC行业激烈的红海竞争
  
  现有厂商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众所周知,PC产业进入壁垒比较低,因此,该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目前,国内PC市场上主要的供应商可归为四类:第一类以IBM、惠普、DELL、三星、SONY、东芝为代表的国外企业;第二类:以联想、方正、同方为代表的大陆企业;第三类:以华硕、宏基为代表的台湾企业。第四类:中小型电脑生产企业和组装电脑供应商。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该行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一些企业甚至苟延残喘,众多中小企业被挤出局。
  潜在进入者带来的威胁不容小觑
  近年来,随着国内PC行业这块“蛋糕”的不断做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携巨资进入该行业,如海尔、TCL、海信等传统家电厂商利用其资金优势、渠道优势、品牌优势已进入电脑行业。今后可能还有更多的家电厂商“染指”这块领域。另外,一些原来主要生产兼容机的小厂也有可能扩大规模进入品牌机之列,如神舟电脑。这些新的电脑本土品牌将主要选择本区域的三四级市场。在价格策略上,则紧盯兼容机与知名品牌机之间的空白处,比兼容机价格略高,但是又低于知名品牌电脑价格。
  另外,中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这个巨大的市场引起越来越多国外企业的重视。继惠普、戴尔、三星等国际大型企业进驻之后,将有更多的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抢滩中国PC市场上之地。
  替代性产品成为一股新兴的力量
  其实,PC行业不仅在各个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也面临着来自不同“替代性产品”的竞争。这些产品包括:掌上电脑、上网本、智能本、智能手机、网络电视、平板电脑、电子书、电子词典、掌上游戏机、PSP等。这些产品价格便宜、便于携带、简单易学。它们从不同方面代替着PC的使用价值。以智能手机为例,智能手机是不同于PC的新一代客户终端,然而,它和PC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它同样可以实现网上冲浪、即时聊天、收发邮件、收听音乐、浏览新闻等各种功能。因此,智能手机在很大程度上抢占了传统PC的市场份额,对传统PC形成了直接或间接地冲击。
  上游产业链带来的价格压力依然存在
  计算机的核心技术――CPU设计、显示器研发、存储技术研发等已基本被少数几个大型跨国公司控制。等离子显示器技术掌握在索尼、三星、LG等几家国际巨头手中,而国际上拥有CPU研发技术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这些国际大型企业利用自己在技术上的垄断地位,控制CPU、内存、显示器等核心产品的价格,从而导致计算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PC制造行业的利润变得越来越薄。
  来自各方面压力导致PC行业逐渐变成一块“鸡肋”。在这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无论是知名品牌还是小型厂商,都在为“利润”和“生存”苦苦挣扎着。
  
  大型企业抉择背后的壁垒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近几年来,已经有少数几家国际知名品牌尝试退出这片红海,探索新的领域。
  2004年,素有“蓝色巨人”之称的IBM公司将难以盈利的PC业务出售给联想集团,退出PC领域。其实,IBM PC业务在分拆之前,已连年处于亏损状态,该公司个人电脑部门2004年上半年已经亏损1.39亿美元。IBM认为PC领域已经走向衰退,无利可图,抛弃PC业务后,IBM可以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放在其他的新兴的业务。
  2011年8月,全球最大的PC厂商惠普考虑将个人电脑业务分拆。有数据显示,惠普个人系统部门2010年的营业利润率还不到苹果Mac-intosh电脑利润率的一半。在传统个人PC市场上已经很难寻求突破的情况下,惠普决定转向更难做但利润更高的企业服务市场,转型成软件和服务商。
  退出PC领域,进行战略转型,进入盈利空间更大的领域,在未来的PC企业中可能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如果联想想要继续做大做强企业,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进行业务调整,缩小PC业务、甚至退出PC领域,也必然是联想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然而,联想的PC业务过于庞大,将来一旦坐上PC业界的第一把交椅,再欲退出该领域就变得更加困难了。惠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惠普公司几次欲出手自己的PC业务,都未成功。因为其PC业务过于庞大,一方面,其他大型PC制造商在渠道、服务等多个环节与其重合,收购价值不大;另一方面,中小型的PC企业没有能力收购其业务。据报道,戴尔、三星、英特尔等国际巨头曾经明确表示对收购惠普PC业务不感兴趣。联想集团的PC业务未来可能会和惠普面临同样的问题。
  
  如何克服退出壁垒?
  
  上文提到,如果将来联想考虑退出PC领域,将要面临一个很大的退出壁垒问题:规模过于庞大。那么,如何解决该问题呢?针对这一点,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价值链整合,进一步发展业务外包。PC制造行业的业务环节包括零部件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多个方面。为了缩小PC业务的整体规模,联想可以考虑将部分环节外包,比如生产制造环节、部分研发环节、部分服务环节等,灵活的利用OEM、贴牌、代工等产业模式,将部分业务转嫁给其他企业,使其他代工企业、贴牌企业共同分担退出风险。
  第二,渠道调整,进一步发展代理渠道。联想的渠道是其发展的一大优势,同时也可能成为其未来发展或退出时的一个障碍。过于臃肿的渠道,必然会增加今后退出壁垒的难度。进一步发展代理渠道,缩小自有渠道,一方面能够继续保持目前的渠道优势,同时也能够减少未来退出PC领域的阻力。
  第三,结构调整,进一步发展新兴业务。联想目前虽然已经培育出自己的手机业务、平板电脑业务、智能电视业务、服务器业务等,但是这些业务规模过于弱小,扶持力度不够。PC制造依然是联想的重头。因此,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联想应该加大力度发展新兴业务,逐步摆脱对PC业务的过度依赖,为将来推出PC领域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四,变革分销,发展直销模式。与分销相比,直销明显是一种更轻型的渠道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分销庞大、臃肿的缺点。联想发展直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小自身的PC业务体积,从而进一步减小退出该行业的阻力。
  总之,在保证目前市场份额、盈利能力不会降低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克服退出壁垒,为未来的退出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包括联想在内的大型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以上几点建议,在保证不缩减当前市场的情况下,从各个环节入手,减小了企业未来退出的阻力。希望能给联想以及其他国际性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推荐访问:壁垒 隐患 种下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