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话题的N种绚烂:N种美好

  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文体杂糅。所以想通过训练来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于是我试着给学生一个话题,围绕着这个话题进行三次作文训练。第一次训练:做一次介绍;第二次训练:写一个故事;第三次训练:谈一点看法,这三次训练围绕着一个话题,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文体呈现。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竟觉得这个方法很有效果,一下子解决了困扰我许久的作文教学方法的瓶颈,学生也觉得很有趣。现就以第一次写作的话题“门”为例,谈谈这种训练模式。
  第一步:留意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常提醒学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课堂上我给出话题“门”,并做了简单的提示,提示学生怎样观察。
  提示:1.你上学路上经过哪些门,各有什么特点?
  2.同一扇门今天和昨天相比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新发现?
  3.你能根据门留下的细节推测一下门的主人是怎样的人吗?
  我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集中整理到一张白纸上,随时交流。学生第一次发现,平时司空见惯的一些景物、事物里竟然隐藏着如此丰富而有趣的信息,门也会“说话”,观察的兴趣空前高涨,每天都有学生向我报告新发现,让我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感到欣慰。
  第二步:说明文写作,材料的整合归纳
  资料搜集了,先进行第一次训练,写说明文。这既是对说明文体的训练,怎样选择介绍的角度;怎样进行完整准确的介绍;怎样突出事物的特征;怎样使说明清晰条理,也训练学生对材料的甄别与筛选,分类与组合。
  第三步:记叙文训练,训练选材立意与想象力
  门的信息千千万,学生手里掌握的材料很多,如何取舍?我让学生把自己所写故事的大意用大约50字概括出来,然后组织统计,结果发现写爱护公物和环境保护的有23名同学,妈妈嘱咐我关好门窗注意安全的有7名同学,我告诉他们文章立意最忌雷同,52名同学一半写同样的话题,怎会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我因势利导,怎样立意避免雷同?一名胆大的同学说,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不用,因为自己能想到的别人也会第一时间想到,所以要尽量避免,我肯定了这种说法。
  第四步:一事一议,训练说理思辨能力
  作文来源于生活,最后还是要回归生活,用作文表达思想见解、弘扬真善美,构建人文精神。这也需要开掘文章的深度,从平凡的事物中发掘出不凡的美。
  围绕门的话题,由门想到什么,先提出观点,再加以阐释,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思考、立论。例:
  遮挡阻隔――闭关锁国(反面)
  沟通交流――门,其实一直开着(正面)
  危险――守住欲望的门(反面)
  安全――心是最牢固的门(正面)
  封闭束缚――门外是片天(反面)
  出口突破――为人生多开几扇门(正面)
  教学生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把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阐释清楚,做到观点明确、事例典型、比喻形象、名言得当、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一篇有深度的小议论文就完成了。
  这种作文训练,不必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做练笔,三个片段,既独立又关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综合力、想象力、思辨力,训练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规范写作,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全方位的系统训练。
  (作者单位 河南省焦作市第六中学)

推荐访问:绚烂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