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_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可见,兴趣在学生作文中起着支配作用,兴趣是激发学生写作的突破口,是学生写作入门的向导,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呢?
  一、观察生活,用心发现
  写作兴趣的源头来源于生活,若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阔,感受社会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如采用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带到室外或学校外让他们接触生活实际,接触社会实践,走进大自然,开阔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获取素材的机会,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我捕捉灵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走进大自然,领略大自然,倾听大自然”习作时,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观察,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明确观察的任务,要求学生观察时能用心,能投入感情,把自己观察的过程变成亲近自然的过程,变成欣赏和陶醉的过程。课堂上,引导学生就观察到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要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并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学生作文才能有感而发,有内容可看、可说、可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二、广泛阅读,重视积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从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基于以上认识,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积累水平,必须从抓学生的阅读量入手,从抓学生的语言积累入手。
  在不同的课型中,教师应教学生积累不同的知识。如积累好词好句、谚语、名人警句、数字成语、故事成语等。小学生通过六年的课内外阅读和生活经历,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此时应侧重于指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积累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1.能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内容,积累相关的字、词、句、段、篇等;2.能注意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3.能在生活中广泛积累语言材料。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还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笔者认为,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多读书。鲁迅先生在指导青年学生读书时说过:“读书就像蜜蜂采花,只有读过很多书,才能酿出蜜来”。平时可以激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只要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不断的积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一天比一天提高。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课堂上创设生动逼真的写作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老师们可以经常从小处着手创设情景,把作文的点滴训练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式的长期训练,能帮助学生享受到写作的快乐。
  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常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有意地创设场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组织一些拔河比赛、吹气球比赛等活动,活动前布置写作任务,活动中学生兴趣深厚、观察入神,活动后学生们积极交流活动中精彩难忘的情节,通过对自己的活动以及其他同学语言、动作和情绪等的叙述,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很快完成了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另外,小学生的情绪最容易受到感染,如果适时地给学生创造一些宣泄情感的情境,学生们就很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情动辞发”的道理。如当老师表扬或批评某位同学后,学生们的反应不一,这时就能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当堂练笔,可以要求一组学生写老师的语气,一组学生写老师的神情,一组学生写出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并在练笔的基础上组织交流,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取得较好的效果。
  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利用语言或音像创设情境,利用图片或作品欣赏创设情境,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习作兴趣,达到快乐作文的目的。
  四、多元评价,注重鼓励
  学生写作后,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积极的评价,以得到情感的满足。为此,教师在批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作文时,应时常带着一颗宽容的心,练就一双善于捕捉学生优点的慧眼,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除此之外,对评价方式也予以了创新,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笔者在教学中采取的评价方式分为三步:一是示范阶段,二是互评阶段,三是自改阶段。
  示范阶段,主要是教师根据文体特点和命题要求讲清评改要点,出示评改样本,供学生传阅、观摩、对照、讨论,让学生初步弄清为什么评改和怎样评改这两个问题。教师结合学生平时作文,现身说法地讲解自己是怎样评改学生作文的,又出示教师评改的学生作文样本,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模仿入门,也使学生了解教师平时评改作文的劳动有多么辛苦!
  互评阶段,主要是经过示范,学生根据教师布置和命题要求,交换批改,互评作文。利用学生“明于知彼、暗于知己”的心理,先启发他们“知彼”,再反过来引导他们逐步“知己”。学生互评后,教师收卷阅读再评改。对学生的作文情况和评改情况进行课堂讲解,小结该文的评改要点,重点表扬有特色的评改,让学生传阅、观摩、对照、讨论。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的评改就会比较像样,有时甚至会出现超过教师评改水平的惊人之笔!
  自改阶段,主要是在互评的基础上,根据同学的评改和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经过学生互评和教师评讲,原来学生那种“明于知彼,暗于知己”的心理状态可以得到初步克服,而引导学生“知己”就比较容易了。经过将近一年的训练和实践,大多数学生终于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初步养成了互评自改的习惯,每次作文之后,就自动请同学评改,或者自己动手修改,成为良性循环的发展过程。
  总之,小学生作文教学切不可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主动为学生提供一种民主、和谐、充满激情与童趣的师生平等空间,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引导他们不断求新、求活、求真,在发展中塑造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
  (作者单位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县底联校埝下学校)

推荐访问:源头活水 如许 为有 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