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工程_浅析某深基坑工程中降水和止水相结合方式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萧山地区一个土层以砂质粉土为主的基坑,由于场地条件及周边环境的限制,采用了多种围护方式,其中地下水采用降水、止水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基坑地下水处理井点降水止水帷幕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xiaoshan area a soil to sandy powder soil primarily foundation pit, because the site conditions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al restrictions, using a variety of palisade way, in which the groundwater water stop precipit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treatment, in practice, and achieved good soci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groundwater treatment well point dewatering waterproof curtain
  中图分类号: TV5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基坑概况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1.1基坑规模、深度
   该基坑开挖深度在7.7m~10.75m之间,坑中坑相对开挖深度为3.8m。基坑开挖面积约为15000m2,其形状为近似矩形。基坑四周延长米为556m。
  1.2周边环境
  东面:某厂区,基坑离红线5.4 m~10.2m之间;
  南面:道路,距约18.9m,路边有通信管线、燃气管线等;
   西面:道路,基坑离红线2.5 m~20.0m之间,路边有通信管线、燃气管线等;
  北面:河流,距离较远,约55.0m。
  1.3工程地质情况
  表1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
  
  
  
  1.4水文地质条件
   浅部地下水以孔隙潜水为主,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勘察期间各钻孔水位在0.2m至0.8m之间,水位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动态变化大。地表下第一层土为1.0m左右的填土层,其透水性一般较好,为大气降水的渗透积蓄层,其下为砂质粉土,厚在18.0m左右,根据勘察单位试验得出的渗透系数在10-4cm/s 级,实际的渗透系数应该提高一个级别,在10-3cm/s 级。基坑围护的成败,地下水的处理非常关键,须采取有效的堵、排及降水措施。
  
  2、结构选型及地下水处理
  2.1基坑特点
  基坑计算深度范围内以砂质粉土为主,土质较好,但土渗透性也较好,须做好降、止水措施,并防止深层降水带来的周边道路、管线及建筑物的沉降问题。
  场地空间南部很小,北部相对宽余。采用土钉加降水方案须考虑超红线问题。
  止水可以采用水泥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等方案,水泥搅拌桩费用较低,但在砂质粉土地区,特别是2-5层,常规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施工较困难,成桩质量较难保证,且该区也有失败的先例。
  场地西南部,煤气管线离基坑中心线只有3m左右,须确保它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2.2结构选型分析及地下水处理
   根据该基坑特点,考虑的几个方案:
   一排钻孔灌注桩加一道砼内支撑外加止水帷幕:安全可靠,可以有效的控制变形。但造价偏高,估计在700万左右(见图1)。
  
  
  
  图1 排桩加支撑外加止水帷幕方案
  
   土钉墙支护并配合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便,挖土方便,施工工期短,价格便宜。但坑边有一煤气管线和厂区,且有超红线问题(见图2)。
  
  
  
  图2 土钉结合轻型井点降水方案
   综合以上两方案的优缺点,最后确定该基坑围护采用土钉墙支护并配合轻型井点降水与一排钻孔灌注桩加一道砼内支撑外加止水帷幕相结合的支护方案。具体如下:
  基坑北部,场地条件较好,采用比较经济合理的土钉墙支护并配合轻型井点降水方案。根据不同深度,该侧围护采用6至9排土钉,为土钉施工方便以及超红线问题,土钉长度基本控制在12m以内。坑边采用3级轻型井点降水,第一级轻型井点底标高设在地面标高以下0.8m位置,第三级轻型井点底标高设在坑低标高2m以上。
  基坑南部,场地条件狭窄,采用比较安全可靠的一排钻孔灌注桩加一道砼内支撑外加止水帷幕方案。该侧围护桩采用φ700,间距900至1200不等,坑外采用φ600和φ700高压旋喷桩。考虑到止水要求,围护桩和高压旋喷桩均穿透2-5层2米左右。另外,为减少主动土压力和围护结构变形,坑外设一级轻型井点,降低坑外水位。
  在坑内挖土过程中,分层进行轻型井点降水,再分层进行土方开挖。坑底采用多排轻型井点降水,为防止流砂或管涌,坑中坑位置也采用轻型井点进行降水。
  在土钉墙支护并配合轻型井点降水围护区和排桩加支撑外加止水帷幕围护区的交接处,考虑到位移不匹配,止、降水交接等,对其另作特殊处理,详见图3。图3止、降水交接处处理方案
  
  3、支护效果分析
  3.1围护效果
   土钉墙支护并配合轻型井点降水支护侧最大位移在30~40mm之间,排桩加支撑外加止水帷幕支护侧最大位移在20~30mm之间,坡顶略微有开裂现象,地面最大沉降在30mm左右,基本达到了保护坑内工程桩,保护坑外管线、建筑物等的目的。
  3.2地下水处理效果
   原先坑底采用多排轻型井点降水的方法,但由于在滨江区,砂质粉土层中夹带较薄的粘土层,采用轻型井点降深达到10m比较困难,因而坑底降水改为深井,坑边间距15m,坑内及排桩加支撑外加止水帷幕支护区深井间距30m。
   该处理方法经济,降水效果好,当挖至坑底时,坑内第一、第二级轻型井点基本上不出水,第三级轻型井点及深井出水量较大。此外,降水对周边影响相对较小,最大沉降基本在30mm左右,离坑边10m左右位置没有太大的沉降反应。
   另外,由于采取了止、降水措施,并在坑中坑也采取了轻型井点的降水措施,该基坑没有出现管涌或在挖土过程中坑底土出现液化的情况。
  3.3交接处处理效果
   由于交接处作了加强处理,以及两种支护系统位移量接近,围护结构没有出现局部拉裂或破坏的情况,也没出现漏水等情况,说明交接处处理还是比较成功的。
  3.4出现的问题
   在基坑土体开挖过程中,局部集水井位置,以及高压旋喷桩与围护桩贴的不是很紧的位置,出现了局部漏水情况,由于及时采取了快硬水泥、钢筋网片加细石混凝土等措施,堵水效果不错。
  
  4、结束语
   该基坑从围护、地下水处理及交接处处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确保了基坑的安全与稳定,同时也较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另外,整个基坑的实际造价约为430万(7800元/m),比同类型的两层地下室的基坑要经济。达到了作为临时性工程所要求安全、经济的目的。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推荐访问:止水 降水 相结合 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