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育才,,一线选贤】基层,用贤人

  本期视点:   基层一线成为   培养选拔干部的“主阵地”   在基层培养干部,从一线选拔人才,已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鲜明导向,“万名干部下基层”、“挂、包、帮”及创先争优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得基层一线成为培养选拔干部的“主阵地”。
  在省委办公厅颁发的《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坚持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提拔重用在重大工作、重大考验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
  贯彻落实这些目标要求,则需要进一步畅通渠道,打破体制性障碍,建立健全从基层一线遴选和培养党政干部的机制。从我省的实践来看,不少地方在建立竞争选拔机制、培训管理机制、科学考核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良好的成效。
  从干部自身来说,在基层一线的工作经历,使他们更能感受到普通群众的困难与艰辛,使他们更能意识到基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这些不仅能够培养起他们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而且能提高他们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在政法系统工作多年的干部抓招商能行吗?”原任巴中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委维稳办主任的孟进,在去年8月被安排到巴中市经济开发区任党工委副书记后,人们不禁有些疑问。其实,在巴中,像孟进这样从机关到一线任职的干部并不是少数。
  从2006年开始,巴中市就尝试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到2009年,通过开展“挂、包、帮”、机关干部回乡开展群众工作、“双千工程”等活动,使机关干部下派到基层挂职锻炼的载体更加多样。去年7月,巴中市委正式出台文件,从制度层面推进在“三个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工作,即在基层工作一线、招商引资一线、项目工作一线去培养锻炼、选拔任用和表彰奖励干部。
  一线培养:干部成长的“练兵场”
  巴中市发改委主任科员祁斌是个典型的“三门”干部,尽管业务知识很过硬,但却缺乏基层工作经验。2010年,他被选派到平昌县驷马镇挂任党委副书记,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锻炼,征地拆迁补偿、城乡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他来说都是一道道难解的“习题”。经过一年多的扎实工作,祁斌参与的驷马镇文明新村建设、双城蔬菜产业园区建设和小型农田水利示范点建设等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过这一年的挂职,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基层组织的运行有了一定的认知,特别是对农村基层组织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祁斌深有感触地说。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三个一线”工作任务重、责任大、环境复杂,是年轻干部锻炼成长的“练兵场”。近年来,巴中市共有10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通过“三个一线”的方式在条件艰苦、困难较多、群众需要的地方得到锻炼提高,使他们在基层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群众,锤炼党性、锤炼作风,在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中增长才干。
  2010年,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管理中心副主任白煜,被派到通江县广纳镇挂任副镇长。挂职期间,他带领全镇10余名大学生创立了全县首个大学生创业园,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同时整合镇域内产业发展,依托镇科学技术协会,创立了广纳镇农业技术协会、水产养殖协会、小家禽养殖协会、蔬菜种植协会等,为广纳镇农村经济的发展探索出了有效模式。
  一线选拔:干部成长的“直通车”
  去年换届期间,因为一线工作实绩突出,南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波被委以市投资促进委主任一职。他上任后,立即组织编制了全市招商引资规划、重大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了投资促进工作机制,理顺了招商引资工作流程,仅3个月时间,就牵头策划、包装、推介招商引资重点项目63个。在第十二届“西博会”上,他策划的“四川巴中投资项目推介会”,共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210.4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巴中市拓宽干部选任渠道,建立完善从“三个一线”遴选干部的机制,使来自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一线的优秀干部能脱颖而出,形成了一条干部“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上得来”的良性循环链,使“三个一线”真正成为干部成长的“直通车”。
  33岁的李全庆是江苏邳州人,2009年,他被公选到市教育局副局长岗位后,分管学校安全、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工作。由于李全庆在工作上业绩突出,使得巴中市在2010年全省教育科研排名中名列前茅,全市校园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去年,在巴中市换届中,李全庆又走上了共青团巴中市委书记的岗位。
  在去年换届期间,巴中市9名党政班子副职被提拔到市级交通、建设、农业、投资促进、扶贫移民等重要部门担任“一把手”,使在一线实绩突出的干部真正拥有了平台、得到了重用。巴中市计划在3―5年的时间里,市、县(区)级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三个一线”工作经历的达到一半以上,市、县(区)级机关中层干部队伍中具有两年以上“三个一线”工作经历的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市、县(区)级机关县处(乡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具有“三个一线”工作经历的达到100%。
  待遇倾斜:干部成长的“希望田”
  在巴中,连续在乡镇担任党政正职满10周年以上,且德能勤绩突出、符合条件的现任乡镇党政正职可享受副县级非领导职务工资医疗待遇。这是巴中市推行政治经济待遇向“三个一线”倾斜的实例。
  南江县南江镇党委书记翁晓洪,从事基层工作28年,曾当过11年工商干部,又在双流乡、乐坝镇、南江镇等乡镇担任党委副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等职务达17年之久。2011年7月,按照规定,他开始享受副县级非领导职务工资医疗待遇,这让他备受鼓舞。
  巴中市积极落实各项激励保障措施,让干部安心在一线工作,切实让“三个一线”成为干部成长的“希望田”。市委专门出台政策,规定在乡镇连续担任党政正职满10周年以上,可享受副县级非领导职务工资医疗待遇;在乡镇连续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满10周年以上、且符合条件的,可享受正科级非领导职务工资医疗待遇;在乡镇工作累计满20周年以上、且符合条件的科员,可享受副科级非领导职务工资医疗待遇……政策实施以来,已有14名乡镇党政正职享受了副县级非领导职务工资医疗待遇。
  同时,干部人事招考名额也向“三个一线”倾斜,巴中规定公开录用公务员和新提拔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应有一定名额定向招录优秀村干部和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近年来,巴中市公选了22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乡镇副职,公开考录15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居委会)主任为乡镇(街道)公务员,从大学生村干部中公开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59名。
  
  链 接
  
  我省实施“111计划”
  2011年我省开始实施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111计划”,有计划地把机关优秀干部选派到基层锻炼,把基层年轻干部选拔到机关工作,促进干部合理流动和多岗锻炼。
  “111计划”由三个重点计划构成。一是实施好干部上下交流任职“100人计划”,从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市、县两级各选调50名处级优秀年轻干部交流任职。二是实施好年轻干部双向互派挂职“1000人计划”,从省、市机关和县、乡基层单位分别选派500名优秀年轻干部集中互派挂职。三是实施好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选拔培养“1000人计划”,结合乡镇党委换届,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优秀大学生村官中定向公选1000名乡镇党委委员。

推荐访问:育才 基层 一线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