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送书下乡”活动半年回访,随手公益不随便】医生下乡回访记录怎么写

  2月15日,湖南长沙――雷锋的故乡――决定把学雷锋活动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对先进个人给予评选评优、招考招聘、住房保障等多方照顾。一时间,助人为乐成了以利益驱动的政治任务。
  如何让利他行为内化成公众的日常习惯,一直是社会讨论不休的议题。而对于“随手送书下乡”活动的志愿者来说,寄一份书籍包裹、当一次送书司机、造一个简易书架,举手之劳便是助人。半年多来,他们坚持以“随手”的心态做不随意的事情,积极践行着“人人皆可行善”的理念。
  
  
  编者按:2011年5月,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在微博上发起“随手送书下乡”公益活动,云集响应者甚众,成百上千册书籍被送到各地乡村。大半年过去,该活动在网络与现实中依然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有关书籍的存放和运输,收书点与借阅点的对接,各地与总部的协调等具体问题,依然困扰着各位活动负责人。本刊特地选择了三个地方:北京――活动总部所在,拉萨――位于偏远地区,广州――贴近本地读者,以期通过三地的活动进展情况窥探全国现状。
  
  
  北京•刘警慧:
  “以公谋私”是对志愿者的侮辱
  “随手送书下乡”北京地区理事会成员,中国图书网副总经理。自去年5月份活动发起后,她便积极参与其中,不仅多次随志愿者团队下乡送书,且通过自身资源为活动募集了许多高质量的书籍。
  
  2月19日,阳光灿烂。河北省黄骅市旧城镇和吕桥镇的乡村小学里,煞是热闹。拿到从235公里外送来的书籍,孩子们都欣喜不已。另一边,60多位志愿者正忙着把书籍整理摆放,为接下来的互动做准备,并且把“随手送书下乡免费借阅点”的牌子挂到学校门前。
  这批志愿者来自北京,他们组成一支叫作“随手送书下乡黄骅行”的自驾车队。连同去年10月15日和11月19日的活动,这已是他们第三次自发把书本送往乡下。身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之一,刘警慧感觉各界人士的爱心正一点一点地积聚,“很多志愿者在参加完早期的活动后,都会发动身边的朋友关注我们,靠着口口相传的形式,我们的队伍不断扩大。”
  如她所言,整个“随手送书下乡”活动在经过大半年的成长后,已在北京、郑州、武汉、广州、福州等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了收书点,并在以这些城市为原点的周边乡镇建立了多个免费借阅点。而据北京总部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的收书点累计收书近10万册。
  但如今的一切成绩都来之不易。刘警慧回忆,活动初期,网民的热情很高,大批的书籍被寄往北京的收书点。然而经过仔细分类后,志愿者们发现很多书籍其实都不太适合农村地区的成人和孩子阅读。“有捐英语读物的,有捐高数教材的,各地也陆续有类似的情况出现,我们对此也十分苦恼。”她说。
  根据多年做图书的经验并深入乡村地区走访后,刘警慧和其他志愿者很快拟定了捐赠图书的标准。“农村里的成人更希望看到与法律、历史、卫生保健类的书籍,而孩子们则希望能看到一些科普类、文学类的儿童读物,”她说,“我们把标准发布到微博后,所收书籍的质量就大有改善了。”
  浏览各地收书点的微博会发现,除了各色精美的图书外,他们也收到大量的字典。谈及此,刘警慧会心一笑:“这也是集体智慧的成果。”原来,正当大部分热心网民一股劲地把书本送到收书点时,有在农村待过的志愿者跳出来提醒,农村人的识字水平有限,如果大家只是一味地把书送下去,而不考虑解决他们的识字问题,那书就等于白送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家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局限后,纷纷打听哪个版本的字典较为适合。经筛选,刘警慧觉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更容易使用,但如果让大家从零售渠道购买再寄到收书点,成本较高。“我当即通过自己的关系联系到对方,最后与之达成了比市场价便宜许多的采购协议。”她说。
  其实,不只是刘警慧,其他志愿者也主动利用自己的资源,不断完善整个公益活动。团队送书缺乏运输力,有志愿者马上拉来一车队,甘当无偿司机;借阅点缺乏基本设施,有公司立刻捐赠一批书架和电脑。“正是在大家的点滴帮忙下,‘随手送书下乡’活动才能从一个美好的愿望扎实地落地生根,并开出绚丽的花朵。”刘警慧感激道。
  
  赢未来 公益活动有很多,是什么原因促使你选择“随手送书下乡”活动?
  刘警慧 我一直是提倡全民阅读之人,多年来从事的也是与图书相关的工作。参加这个活动,是因为我比较认同于建嵘教授的理念:随心而为,手有余香。我相信,一本书,哪怕是其中的一句话,如果能给一个孩子带去改变,那么我们送书下乡就是有意义的事情。
  
  赢未来 你们是如何确定借阅点的?
  刘警慧 主要是由各地志愿者推荐。他们在全国的乡村范围内寻找适合建立借阅点的地方,然后填写申请表经北京总部审核,通过后,收书点便会组织志愿者送书。不论是贫困的还是较发达的农村,只要当地没有图书可读,或者是当地人读书意识较为淡薄,我们都可能会把它列为借阅点设立的目标。
  
  赢未来 对于大家捐赠的书本和杂志,你们会做怎样的整理?
  刘警慧 收到书刊后,我们会登记捐赠人的信息(姓名、地址和联系电话),然后把图书分类、打包,登记在收书台账里。对于不适合的书籍,我们在接到捐赠人电话时会说清楚;实在捐过来了,我们接收时不会当场拒收,但在清点时会挑出来,统一变卖处理。变卖收入会拨入随手公益基金。
  
  赢未来 人们也许会质疑,身为图书网站副总经理的你高调参与送书活动,可能是为了从中获利。对此,你有什么想说?
  刘警慧 我想“清者自清”,只要我内心坦荡,我没必要去回避。虽然我的身份特殊,但我一直觉得这也正是我的优势资源所在。在大半年的活动中,我从没有要求大家一定得从我们网站采购。而且,我也一直在推荐各种更有优势资源的渠道,比如商务印书馆的字典采购,采购中我不仅没有赚一分差价,还搭上物流部门的人力,负责存放、盖章、管理发货等。如果有资源的人都能站出来,不以公谋私,公益活动定能走得更远。
  
  拉萨•旷达:
  在现实磕碰中完善公益
  “随手送书下乡”拉萨地区收书点负责人。去年6月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硕士毕业后,来到拉萨从事气象研究。工作之余携手当地大学生热心公益,希望给藏区孩子带去知识和快乐。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工作烦闷之时,看看这个明信片就会特别开心。很宏伟大气的布达拉宫!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手写的藏文,而且邮戳上也有……扎西德勒!”这是网友“楼小佳”于1月中旬收到“随手送书下乡拉萨”寄来的明信片后,在微博里留下的感言。
  为了感谢各地网友对拉萨地区的支持,旷达和他的队友们特地策划了这个“贺卡回馈”活动。“人总是希望付出会有回报,虽然我们的回赠显得微不足道,但也是对大家爱心的一份呼应。”旷达如此解释他们的活动初衷。
  于去年9月成立的“随手送书下乡拉萨”团队,目前的核心成员只有旷达和4名西藏大学的学生。出生于1986年的他与大学生们很快就打成一片,大家都倾向于把他当作团队里的大哥哥。旷达确实也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不管是书籍的整理还是与捐助者的沟通,他都亲力亲为。为了不增加学生们的负担,他还独自承担了团队开展活动所需的大部分支出。“他们还没有经济收入,能来帮忙已经相当难得。”旷达说。
  实际上,目前各地的“随手送书下乡”活动,其运行的资金多是来自核心成员自行筹措。尽管各地负责人曾与北京总部沟通过,但关于资助款项的拨发、使用和监督还一直停留在讨论阶段,具体的操作细则仍未制定。
  对于类似于拉萨的偏远地区而言,邮费便是一个大问题。旷达坦陈,如果用平邮的方式,把一个重达3公斤(大概10~15本书)的包裹从广州寄到拉萨,就需要20多块钱。“而且邮寄比较耗时,一般都要十来天才能收到,”他说,“但我们不可能随时都有人守在收书点接收或者到邮局取件,如果遇上寒暑假,那就会耽误了收书事宜。”
  和大家商量后,旷达他们决定在微博上号召大家采取网购的方式来捐赠书籍。“很多网站都提供‘买满一定金额图书就免运费’的优惠措施,这不得不说是解决邮费问题的一个良方。我们并不是拒绝旧书,但如果能把邮费省下来购买更多有用的书籍,那对捐赠者和受助者来说都有好处。”
  另一个困难是收书问题。尽管收书点设在了离西藏大学不远的地方,但有时候包裹到了,而学生们刚好有课,难免会带来麻烦。5个人只好分批值班,在微博上也会随时更换联系人的电话号码(一般是2人),方便捐赠者随时咨询。
  谈起轮班,旷达对另一位志愿者王心充满了敬佩之意。“今年寒假,许多志愿者都回家乡过年了,但包裹却依旧往拉萨发送过去。为了不耽误书籍的收集,老家在山西的王心在归家一星期后,又返回了拉萨。我真的很感谢她为这个活动的付出。”
  不管是拉萨也好,还是其他地方,“随手送书下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书籍的收取、存放、整理、运输和下放,每个过程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作支撑。“作为一个民间组织的公益活动,我们能有现在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旷达说,“下一步要做的,是实施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形成更加健全的运作模式,当然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社会人士的支持和参与。”
  
  赢未来 在福州电视台对当地“随手送书下乡”的采访中,许多民众起初都对这个活动抱有怀疑的心态,担心书籍会被挪作他用或者对农村人们没用。你们怎样监管?
  旷达 这其实是关于活动的“公信力”和“有效性”问题。为了消除大家的疑虑,我们在收到包裹后,会第一时间在微博发布包裹的具体信息和照片;每次送书下乡,都会通过微博进行直播或事后报道。我想,通过文字和图片,可以让大家清楚了解我们的一举一动。
  
  赢未来 当中也遇到不少困难,你坚持的源动力来自哪里?
  旷达 我曾看过一句话:也许你现在过得不是很好,但可以帮助别人过得好一点。我想,让拉萨农村的孩子们能够通过书本了解外面的世界,应该算是某种意义上的“过得好一点”吧。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所以很理解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希望能借助这个活动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广州•沈雅琴:
  慈善应是给予别人所需
  “随手送书下乡”广州地区收书点负责人,广州知远教育培训中心校长。曾在香港担任注册社工,并连续3年到玉树灾区进行心理陪伴援助。她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培育公众的善念。
  
  2月17日,2014本书籍由广州发往延安。在把书籍送到托运站前,沈雅琴不忘给它们拍照存档,并在微博上逐一感谢帮忙的志愿者。
  在外人看来,把本地收到的书籍运往外省的乡镇,这样的做法多少显得奇怪,因为其他地方都是把本城市所收的书籍运给附近的农村地区。“广东的情况很特别,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地方建立借阅点。”沈雅琴无奈地说道。
  乍看之下,作为一个民间公益行动,“随手送书下乡”对国家的“农家书屋”工程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政府文化建设还来不及触及的地方,民间力量便可以提前到达。它凭借互联网的优势发动公众的善心,具体操作也更为便捷,容易在全国形成易于复制的模式。
  然而,根据2012年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农家书屋50.5万家,覆盖了84%的行政村,计划在今年实现64万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而广东这边,工程在去年12月初就已实现全省20106个行政村的全面覆盖。
  沈雅琴不是没做过努力,她也曾积极在全省范围内寻找借阅点。“某次,我和一位深圳网友去清远的乡村考察,找到一个小学商谈,校长起初也答应提供场地,我们当然十分高兴,”她忆述,“但我们走后不久,他突然又打电话来说,捐赠的书未必都适合孩子们,还不如直接给他们一笔经费购买所需书籍。这对我们无疑是个打击。”
  本地没有“市场”,只能向外寻找出路。在和各地收书点沟通后,沈雅琴了解到部分地区所收的书本量不是很足,于是才萌生了把书本发到外省的想法。“我们所寄发的每一批书籍,都是事先与对方沟通过,核实对方确实所需后才发送过去。”她解释说。
  活动开展的大半年里,沈雅琴面对的不只是执行的困难,还有网友们的不理解。有网友打电话给她,说家里有很多书,希望能派辆车过来收书,可当沈雅琴解释说志愿者团队没有专车负责收书时,对方就指责他们不够专业;还有网友把书寄到收书点,却要求“邮费到付”。
  “很多人以为我们有专项资金支持,但其实,团队的每一笔支出都只是我们团队的4个人承担。对于网友的不理解,我们都会尽量去解释,毕竟大家都是本着善心在做事,这种善念不应该因为我们的能力有限而被打压下去,反而需要去小心呵护和培育。”沈雅琴说。
  
  赢未来 面对网友们泛滥的热情,你有何看法?
  沈雅琴 我很感激有那么多人为农村人们献爱心,这是一份难能可贵的品质。活动刚开始时我没有经验,所以对于没用的书籍也照单全收。但现在我已开始做一些拒绝。我觉得,拒绝也是一种爱。想帮助他人的善念是好的,但同时也得理解别人的需求。目前,很多网友还只是想到我要“帮助别人”,却没想到“要帮助别人所需”,这是两个很不同的概念。做慈善不能一腔热血,而要考虑受助方的需求和感受。
  
  赢未来 “随手送书下乡”开展半年多以来,对你们来说带来了什么影响?
  沈雅琴 我觉得捐书人、我们志愿者团队以及受助方都得到了一定的成长。“随手送书下乡”提供了一个让大众发扬善心的平台,在活动的不断推进中,捐书者会逐步反思自己的行为,逐步提高所捐书籍的质量;我们作为中间人,在协调捐赠者和受助方的过程中学会了宽容和感恩;而对于受助方来说,他们可以通过书籍学习新的知识,也是一种得益。
  

推荐访问:随手 下乡 回访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