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框架结构后浇带

  摘要: 设置后浇带是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与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结合工程对现浇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施工中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 键 词: 后浇带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after-pouring belt is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of a kind of commonly used method,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on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re analyz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ttentio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own views.
  Key words:After pouring belt; Frame structur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引 言
  后浇带是为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沉降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结构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施工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收缩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楼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因此,在工程中经常涉及到要设计后浇带来避免这些问题。
  1后浇带相关概述
  1.1原理
  后浇带也称“后浇缝”,是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变形缝。该缝根据具体条件,保留一定时间后,再进行填充封闭,后浇成连续整体的无伸缩缝结构。
  1.2技术优势
  其优点是使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分块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简化了建筑结构设计,进而实现结构完整、立面完整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同时也减少了渗漏水的因素。使建筑工程能更好地发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1.3分类
  后浇带按其发挥的作用,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伸缩后浇带:是指防止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引起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第二类是沉降后浇带:是为了解决结构重轻交界处(如主楼和裙房交接处)沉降不一致可能引起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第三类是指温度后浇带:主要是为防止因温度变化使混凝土结构被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则会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第四类是指收缩后浇带:主要为防止因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
  2工程实例
  某高层建筑工程为地下1层、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筏式基础,混凝土设计等级C20,主体工程地上建筑主楼最高标高为58.01m,地下室层高为3.50m-3.75m。其中地下室工程由lO00mm宽,后浇带总长达1360m,分11个工区施工。
  (1)地下室底板、外墙后浇带
  
  图1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构造图
  地下室因为对防水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后浇带的施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后浇带封闭前的防水应构成一个整体,因而后浇带处基础梁的防水处理需事先安排,不可遗漏。为方便施工,该基础模板采用砖模,抹平后做防水处理。
  外墙后浇带防水做法,由于施工中支模加固、混凝土浇捣等影响,极易造成护墙及防水层的破坏。为使外墙后浇带施工缝处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施工缝可做成凹凸形,并加3mm、300mm宽的钢板。(如图2)所示:
  
  图2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渗做法
  3后浇带两侧砼浇捣及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3.1混凝土浇筑
  根据分块划分出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段支设模板,并严格按施工方案的流水作业要求进行。浇筑混凝土前须检查钢丝网模板的加固和支撑。
  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钢板网模板的距离(采用Φ5O振捣器时不小于40cm;采用Φ70振捣器时不小于50cm)。混凝土浇筑厚度(≤300mm),以免因浇筑厚度较大钢丝模板的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3.2浇筑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允许有少量水泥浆外漏。混凝土初凝后采用冲毛处理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后,应派专人掌握初凝和终凝时间(一般白昼初凝3~4h,夜间5~6h。用手压混凝土表面能出现指纹),以便选择最佳时间进行冲洗。冲洗的压力水应呈雾状。终凝前用压力水冲洗施工缝表面,消除浮浆、碎片,露出石子,同时也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再将钢丝网片拆除。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经处理的垂直施工缝,表面粗糙干净,凹凸不平,确保新旧砼粘结力,有效地保证了砼的整体性。若冲毛局部不理想,可采用人工凿毛,但要掌握时间(一般为浇筑混凝土后的第二天)。对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先进行修补。
  4预防外界水及杂物侵入底板后浇带的措施
  后浇带的先浇混凝土完成后,应进行设法防护,顶部应遮盖,四周用临时栏杆或围护砌体围护,防止后浇带内垃圾堆积难以清理与施工过程中钢筋被污染、踩踏。
  (1)基础垫层时,将后浇带处基础垫层降低50mm~lOOmm。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每隔50m设一集水坑,以便及时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
  (2)为防止外界雨水从侧墙外流入带内,在后浇带两端侧墙处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砌起高度高于地下室底板高度,墙两侧抹防水砂浆。
  (3)在带宽两侧50cm处用砂浆或砖砌垒起宽5cm左右的挡水带,以防止地下室底板施工积水流人后浇带。
  (4)为防止地下水渗入带内,在带内用防水砂浆抹底灰。
  (5)为防止杂物落入后浇带内,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拆除模板并清理干净后浇带,用混凝土预制盖板封盖带面。
  5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5.1后浇带内积水污物和施工缝界面处理
  浇筑前先清除钢筋表面锈层,施工缝处砼表面重新凿毛,浇水冲刷干净并保持24h湿润。在底板后浇带尽端lOOcm范围内增加后浇带,深度50cm,做成带内积水坑。后浇带底部用防水砂浆抹出1%坡度,其坡向积水坑。
  (1)浇筑前用喷枪(用水和空气)清理底板表面的流浆、铁锈粉末、零星砼渣屑和积水冲洗往积水坑。积水坑处设抽水泵,将坑内积水抽至地面排水沟的阴井,50cm坑深同时可用于沉积杂物。不需清理。
  (2)在施工缝处涂刷界面剂,立即浇捣砼。
  5.2后浇带混凝土质量要求
  (1)为防止土方回填时钢板发生变形, 影响后浇带部位防水效果, 钢板安装时与后浇带两侧钢板贴靠紧密并焊接牢固。
  (2)在后浇带外层钢筋上梅花状放置钢筋保护层塑料垫块,保护层垫块适当加密设置, 即保证了后浇带钢筋保护层厚度, 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围护钢板发生移位。特别注意在土方回填时派专人对保护层垫块进行检查, 防止其脱落。
  (3)剪力墙后浇带截面部分的模板支设要做到拼缝严密, 不留空隙, 水平钢筋穿过模板的缝隙要用海绵塞严, 模板要支牢固, 保证振捣时不跑浆。
  (4)后浇带内的后浇砼,使用无收缩的砼灌实。无收缩砼采用掺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与早强减水剂。砼的强度比先浇砼提高一级。后浇带砼浇筑后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5)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的浇灌时间,根据先浇灌的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时间而定。不同水泥品种、不同水灰比、不同的温度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要区别其收缩完成的时间而定,设计要求以施工后60d天进行浇灌,本工程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确定不少于30天。
  5应用效果
  总之,后浇带的施工,是保证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目前除执行现有的规范规定的要求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特点、作用,精心施工,才能保证每个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完美性和使用性,才能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真正目的。通过以上要求加强落实各工序细部做法,本次施工的后浇带砼未发现由温度和砼收缩而引起的裂缝和渗漏(透)现象,确保了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推荐访问:施工技术 框架结构 建筑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