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低碳背景下高校“低碳化”校园文化建设:低碳生活

   摘 要: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发展,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以及低碳背景概念的提出和盛行,高校如何以充分尊重大自然发展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践行低碳学习和低碳生活的“低碳化”校园文化,在当今经济日益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推动和深化“低碳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低碳背景 低碳化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11-02
  
   文化的和谐发展必须要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步,社会的和谐发展包括文化的和谐发展,在当今经济日益全球化,经济危机日益严重的文化多元化时期,低碳背景这个概念也随着环境危机的警报声应运而生,2007年9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郑重提出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如何在低碳背景下建设“低碳化”的和谐校园,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作为引领知识前沿阵地建设的高校,担负着祖国未来人才的培养重任,其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国际态势构建适应全球化发展需求的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文化发展要求的“低碳化”校园文化,并影响和带动社会经济、制度、文化步入“低碳化”进程。要将高校校园文化“低碳化”建设在低碳背景时期提出的低碳背景文化概念落实为具体的“低碳化”文化内涵,需要高校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文化建设理念,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型,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将促进节能减排,实行低消耗,高污染的低碳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低碳化”建设进行彻底,落实到位。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低碳化”的时代紧迫性
   “低碳”理念涉及人类生活方式、发展模式、价值观念等一系列变革,我们从全球化语境和低碳背景语境下人类生活状况出发,对旧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进行传承和批判创新。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我国软实力发展水平,不仅仅是针对低碳背景提出的,也是针对全社会文化自身历史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的,高校校园文化是根植于校园历史的一种匠心独运,是经历很多代人呕心沥血的精神积淀。因此,每当一种校园文化形成之后,必将对受教育者起到长久的导向作用。我国很多高校早已沉淀了很多传统校园文化的精髓,是校园文化建设不朽的财富,如尊师重教、乐于助人、勤俭节约、救死扶伤等等传统美德已经溶于我们的校园文化中,传统的高校校园文化忽视了环境保护对文化建设的影响,而只是单方面的对校园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扬。随着低碳背景语境的传播和盛行,低碳社会,低碳文化,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企业等等等名词也应运而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低碳化”建设,也因此而来。
   建设“低碳化”的高校校园文化,不仅积极响应了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而且有助于我国高校文化建设“低碳化”的良好发展。从校园文化建设的低碳教育制度层面来说,首先要加强低碳政策的引导实施,高校领导层要充分重视“低碳化”教育,并形成“低碳化”教育体制,加大力度宣传低碳知识,低碳理念橱窗建设,低碳文化宣传,从老师到学生,都要践行做“低碳化”文化人。甚至要将低碳理念上升为爱国爱校爱护班集体的意识层面上来,实践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
   从低碳教学层面来说,将低碳知识传播进课堂教学内容,文体活动内容,课余活动内容中,课程设置和教学设置要开设“低碳化”教育教学,在课堂上讲授低碳理念知识,培训专业低碳知识教育教师队伍,培养低碳学生团队,低碳班集体,加大“低碳化”教育力度。在低碳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注重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互动力量,要注重低碳榜样的力量,强化“低碳化”示范引导作用,加大“低碳化”监督教育整改工作。在低碳文化层面上,以强化高校的传统文化底蕴为基础,加大和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低碳化”的意识培养,践行实施“低碳化”的传承和创新,将高校“低碳化”校园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据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基本停留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层面上,基本都还是保留传统的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为导向,除了在教育实施方法上有所创新发展外,基本都还是在延续传统文化建设内容,只有极少部分高校意识到了“低碳化”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正在逐步进行强化实施。大学阶段的学习因分专业的不同,学生的文化结构也有很大不同,但无论处在哪个文化结构上,高校校园文化“低碳化”建设都势在必行。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低碳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提出和实施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而且可以给高校校园文化得到一次抢占新文化的机会,从而更进一步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低碳化”的经济效益和文化实力。
   二、高校校园文化“低碳化”建设实施策略
   要实行“低碳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必须使大学生有良好的低碳意识,高校校园文化代表校园文化“低碳化”的形象和未来,这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科学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科学发展观具体内容的体现,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性成果,建设高校“低碳化”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又一具体体现,大学生应当把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与“低碳化”有机结合,培养低碳学习,低碳生活,低碳服务于社会的思想觉悟。牢固树立“低碳化”观点,指引“低碳化”认知和“低碳化”行为,参加低碳知识培训和讲座,实践低碳文化学习和传播,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传承者和接班人,在低碳背景下,更要帅先做低碳文化和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其次,加强高校校园“低碳化”思想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低碳化”价值观,重视和加强“低碳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倡导“低碳化”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培养大学生“低碳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高校校园文化“低碳化”建设中,树典型,抓模范,开展向“低碳化”榜样学习的活动,创造“低碳化”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低碳化”社团活动,在学校党委和团委的指导下,开展“低碳化”校园活动,组织“低碳化”校园服务志愿者,开展“低碳化”校园小组活动,实施“低碳化”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创新的有效机制,激发“低碳化”文化创新,掀起“低碳化”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潮。
   再者,建立高校校园文化低碳化实施机制,只有当大学生拥有“低碳化”意识,高校校园文化“低碳化”建设才能更顺利的发展,要将“低碳化”贯彻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的“低碳化”教育机制和监管机制,通过教育大学生充分认识和把握“低碳化”建设的机遇和实施,促进高校校园“低碳化”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经济“低碳化”运行和发展,提高我国的低碳经济竞争力和创造力。
   另外,在校园“低碳化”文化建设活动中,大学生要主动承担传播“低碳化”学习生活理念,树立“人人低碳”的“低碳化”校园文化良好形象,树立人人加强“低碳化”修养,创造“低碳化”良好品牌高校,努力争做“低碳化”大学生,充满营造“低碳化”校园环境。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低碳化”可持续发展
   人同自然界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高校校园文化“低碳化”建设要将传统校园文化建设与低碳经济背景相结合,实现校园文化“低碳化”可持续发展。制定高校校园文化“低碳化”制度,将合理的高校校园文化“低碳化”制度与大学生的“低碳化”意识有机结合起来,确保高校校园文化“低碳化”建设的完善和发展,通过强化和自觉等手段加大高校校园文化“低碳化”建设的进程,使大学生在规范自己“低碳化”行为和意识的同时,认真实施对待高校校园文化“低碳化”建设。同时,还可以对大学生践行“低碳化”实行物质和精神奖惩制度,惩罚是手段,激励是关键,目的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低碳化”的顺利实施,确保“低碳化”落实到每一个大学生身上,同时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高校校园“低碳化”教育宣传活动、“低碳化”研讨会和“低碳化”演讲比赛等等一系列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自发的创造高校校园文化“低碳化”发展和创造意识,保障高校校园文化“低碳化”的实施践行。
   在践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低碳化”的过程中,要把“低碳化”文化建设成为高校文化建设除了教学科研外的另一品牌,建立低碳生活光荣的价值取向,重视低碳理论建设的同时,要将“低碳化”理念与“低碳化”具体实践相结合,将高校校园文化的“低碳化”建设带动全社会的文化的“低碳化”建设。马克思发展观不仅仅关注经济的增长,而且关注文化、政治、生态环境和社会各方面建设。在马克思发展观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校文化建设的“低碳化”建设,要充分尊重高校文化差异和高校区域差异的客观性,包容多样文化,做好“低碳化”文化建设的教育实施,坚持好“低碳化”的发展方向。在充分尊重环境大自然绿色环保的基础上,实行更加民主,更加科学的“低碳化”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培养社会高等人才的高校文化,面临的是人才的素质的全面培养,在加强低碳化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任务尤为艰巨,全面提高大学生“低碳化”的意识,只有建设好“低碳化”校园文化,才能更好地将“低碳化”化校园文化得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高校教育不辱历史和时代使命,才能更好地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低碳化”可持续发展。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低碳背景下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10YJC710027)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江苏,陈叶.试论在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加快中职教育改革步伐[M].职业技术,2011(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潘捷.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魅力德育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392期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张笑杨.马克思发展观的当代价值阐释――“低碳”理念下发展观的方法论与批判视域研究.理论研究,2011(1)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 湖北荆州 434000)
  (责编:贾伟)

推荐访问:碳化 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