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新东方外语教学平台

  摘要:基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分析语言差异的原因,主要从外语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阐述文化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挖掘文化的复杂内涵,探索外语教学中实施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兼容并举,实施双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语言;文化;外语教学
  作者简介:张红妹(1976-),女,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河北保定071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文化因素对外语教学影响的研究”(项目编号:20110305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150-02
  
  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的语言教学专家弗里斯和拉多就提出在外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差异,进行文化对比。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之间关系的研究随着语言学和教学法研究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外语界的重视。将社会文化知识融入外语教学,提倡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并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摆在每一个外语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现状
  人们普遍认为,学习者通过对语言的学习应获得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等知识,即语言能力;二是运用这些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语用能力,即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又包括听、说、读、写、译五种运用能力。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对第六种能力的培养――文化素养能力,也称社会文化能力。以至于很长时间以来,人们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只是语言本身,在整个外语教学活动中只注重语言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社会文化这一因素的关注,文化教学在整个教学任务中只不过是蜻蜓点水。
  随着“跨文化交际”一语的出现,“文化教学”逐渐被引入到外语教学中,且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的外语教学只是一味强调外族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实际上,本族文化在外语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作为与外族文化进行对比的参照,更能深刻地揭示出外族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也可以加深对本民族文化本质特征的了解;二是通过对学生本民族文化心理的调节,培养了学生对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态度,调动学生学习外语和外族文化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1]忽视本族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就感受不到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无法处理本族文化和外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常常丢失自己的文化身份,出现语用失误。
  二、文化教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语言和文化关系十分密切,两者相互依存,并行发展。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大学外语教学在完成培养具有一定交际能力的学生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必然有文化的渗透。社会文化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前面提到的五种能力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1.文化因素对听和读的影响
  听和读是语言输入的两大途径,也是语言学习者应该掌握的“接受能力”。
  在阅读外语文章时,我们吸取三个层面的意义:词汇意义、语法结构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就词汇意义或语法结构意义来讲,学生们可求助于字典或语法书,破解社会文化意义则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解码操作,而是与作者的一种互动,需要有对目的语的文化洞察力,对目的语文化做到合乎情理的定位,才能称之为有效的阅读。比如,不了解美国历史的人很难读懂“The United States has gone from peanuts to popcorn”一句里的幽默。这句话跟两位美国总统有关,一位是Jimmy Carter,据说拥有一个大花生农场,另一位是Ronald Wilson Reagan,曾经是个演员,而人们看电视时爱吃爆米花,因而就有了上述说法。
  听力对语言学习者来说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听力资料的理解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断意义和运用背景知识辅助理解,这就使得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听力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预测技能是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即将听到的对话或段落内容进行预测;或者根据已获得的信息预测说话人下面要讲的内容或情节的进一步发展。通过预测,学生可以将注意力放在捕捉重要的信息上,减轻大脑处理信息的负担,做出准确的判断。但如果听力材料中出现了学生不熟悉或不能理解的外国文化,他们的预测能力将会受到阻挠。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中的一段听力内容:
  …
  Kim:In the store window is a big vegetable with a carved face and candle inside.
  Susan:It’s a pumpkin. A face and a candle burning inside make it a Jack o’ Lantern.
  Kim:A crowd of childern followed me shouting,“Tickle your feet.” Imagine!
  Susan:No,they said,“Trick or Treat?” They were hoping you’d give them candy.
  …[2]
  此对话中的Kim显然不了解“Trick or Treat?”是万圣节的一个风俗,孩子们夜着万圣节盛装,打扮成鬼怪精灵的样子,拎着南瓜灯挨家逐户要糖果,口中念着一句“不请客就捣蛋”,如不遂愿便搞恶作剧,在主人的窗玻璃上涂肥皂或打翻垃圾桶,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把糖果大把放进孩子们的口袋里。对话里的“Jack o’ Lantern”则是以一名为“Jack”的男子命名的南瓜灯。
  2.文化因素对说和写的影响
  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两大途径,也是语言学习者应该掌握的“产出能力”。
  说是运用所掌握的语言进行交流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可以称之为“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所有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首先要能开口说话,然后才可能进行交流。然而,由于母语对大多数学习者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即便注意到文化的差异,学习者也会不自觉地将母语文化的模式套用到目的语文化上,从而不可避免地发生文化负迁移,影响对目的语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这种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对学习者口语表达的影响远比对其书面语表达的影响突出。请看学生编写的情景对话:
  …
  A: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dormitory?
  B:In the big house,there are ten people. A house has three rooms. A big room has three people. The small room has three,too. My room has four.
  …
  读了这段关于宿舍几个人的对话,我们发现B对A的回复纯粹是用汉语思维的英语。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学生的思维方式已成定型,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按照汉语的思维去表达英语,虽然有时意义并没有误传,却与“地道”相差甚远。
  外语写作客观地反映作者的思维、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是语言交流的最高层次。外语写作实质上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作者既要通晓本国的文化知识,还要熟悉外国的语言文化,才能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但当代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具备了足够的词汇量,也积累了不少语法知识,写出的英文句子却仍然不够地道。在用外语写作的过程中,因为受到母语的干扰,学生往往先用汉语思考,再翻译成英文,写出来的句子经常是语法正确却很难被读懂。专家们称这叫中国式英语,这种不伦不类的英语就是语言负迁移造成的结果。不仅如此,许多外语学习者长期浸透英美文化,母语文化积淀越来越少,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也越发艰难,久而久之,患上“中国文化失语症”,在文化对话中,找不到对话的对象或无法顺利展开对话,对话的能力丧失了。
  三、文化教学对外语教学模式的启示
  我们所谈论的文化教学不是单纯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和介绍,而是与语言教学同步,渗透在语言教学体系之中的,外语教学模式应该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1.开设专门的文化课,做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兼容并举
  目前,高等院校的外语教学课程设有文化导入的内容,但多局限于目的语背景知识的介绍,这与多元性跨文化交际的目标相去甚远。因此,应该开设专门以目的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为主要任务的课程,帮助学生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以便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该国语言;同时还应开设以母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为主要任务的课程。母语文化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没有母语文化做支撑,我们对任何外语的学习都只能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外语教学应当是学习者与本族语使用者(目的语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学习者可以发现在说话和思维的哪些方式上他们与别人共享,哪些方式则属于自己独有。在这种情况下,外语学习者才能以他们自己本来的身份而不是以有着这样那样缺陷的目的语使用者身份来使用所学的外语”。[3]
  2.教材的改进和教师知识结构的转型要充分向文化靠拢
  外语教材的选用要注重外语知识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结合,在教学中应该使用一定比例国外出版的质量较好的教材,这些材料往往贴近真实生活,不仅语言规范、地道,而且是研究文化差异的典型材料,符合规定的文化行为。教材应包含本族文化和外族文化之间相似性和对比性的板块,以帮助学习者区分两种文化的异同,在对比中有效地习得语言。教师在整个文化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教师是文化的耕种者,需要把隐含在语言深层的文化因素挖掘出来,并提高到有意识的层面上来教授,使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知识,在教学中能够在两种文化的对比中自觉地、有意识地揭示文化的附属物。
  3.坚持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交际能力在教学中相统一的原则
  引导学生学会一门外语,要把语言知识教学和文化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使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有趣。外语教学最终目标的实现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前提条件的。很长时间以来,外语教学界一直认为,外语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掌握外语知识上,至于和语言有关的文化知识,则认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等方法自行获得。因此,语言教学只集中在文化系统内部,侧重语言形式,将语言与文化分开。随着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外语教学中,正逐步将文化输入,包括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融入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授过程,进而培养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外语教学模式,即“外语语言基础教学―中西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四、结语
  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过程是互相渗透的,离开文化孤立地去学习语言是很难做到准确、精练而扎实的。只有将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层次上,把文化知识贯穿于语言知识教学之中,才能真正发挥语言的功能,做到顺畅地交际。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34.
  [2]王大伟.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34.
  [3]许力生.关于外语教学中文化习得问题的反思[J].文化视野,2006,(4):78.
  (责任编辑:孙晴)

推荐访问:外语教学 因素 影响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