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内化之分组教学模式探究_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摘要:以分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其创造力,这与开发内化思想不谋而合。探索分组教学的模式,研究此模式的各实施环节,充分发挥开发内化模式的作用。   关键词:开发内化;分组教学;成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一、开发内化思想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次提出了“开发内化教育观”,对教学本质作了全面阐释。首先,开发学生内在潜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与真谛。其次,依据开发内化教育观,要因材施教。再者,依据开发内化教育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启发学生,与学生互动,启发学生的心智和思维,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本质不是灌输,而在激发,教是为了不教;在教育活动中,最有价值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关于获取知识的方法。依据开发内化教育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很重要,学生要立足自我,循序渐进;学生要独立思考,养成质疑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就是成功素质教育倡导的探究式学习。
  开发就是开发学生的潜质、潜能、潜力,成功素质教育开发每个学生的成功素质,内化成功素质。就成功素质教育而言,内化成功素质,成功有三条件:环境、机遇、成功素质。有成功素质的人善于改造环境,抓住机遇。
  大学学习应是最辛苦、最努力、最勤奋的。俗话说“不尝苦怎知甜”,当这种辛苦不是被动的,成为大学生主动行为时,就不会觉得辛苦,反而更能体会成功的快乐。
  二、开发内化模式
  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是以为国家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真本事、成功素质的抢手人才为目的,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开发学生潜质潜能,引导和促成学生将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内化为成功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培养目的就是“三习”,即预习、练习、复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通过内化学到真本事。
  开发内化教学法的模式结构主要有“五个”环节,一是教师要布置阅读书目和思考题;二是学生要自学,包括复习、预习、准备思考题;三是课堂提问;四是同学间互评;五是教师要点评综述。
  三、分组教学模式
  分组教学就是将班级里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形式开展教与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分组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小组成员在分工、合作中完成任务,发挥主观能动性 ,激发创造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这一点与开发内化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不谋而合。
  为了体现开发内化的作用,分组教学模式要遵循如下原则:
  1. 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同等重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完成必要的课程学习之余扩充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使得学生进行分组任务时,完成得各有特色,具有创造性。
  2. 从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中穿插实践探讨,实践教学中体现理论的应用。实践中少讲多提示,创建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课堂中由问题引发课程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
  实施分组教学,传统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的单调结构已经不适合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自主性探索学习。采用分组教学的教学方式,用导师分配与课题轮换的方式,打通专业课程的学习与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将原理化、经验化、规范化的课程划分为多个单元模块,以全新的主题、任务与评价标准,建立立体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每个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倾向都不尽相同,不能以单一的任务与评分标准来对待,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分组教学模式,使“知识习得”转变为“课题研学”,充分尊重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与能力,挖掘每个学生潜在的素质,使之向成功素质发展。
  将课堂内外的分组实践与课堂内的课程学习整合为一个整体,强调其深入的专题探索方法与探究精神,改变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形式、组织机制与评价标准,实现成功素质的真正内化。
  四、实施分组教学的环节
  分组教学可以划分为分组、选题、合作与竞争、展示与评价四大环节。
  (一)分组
  分组是分组教学的基础,包括分组规模确定、小组成员组合、挑选组长。
  分组规模确定是指按照课程性质、教学班级大小、学生基础、课程任务等因素,确定每组人数。分组规模划分得恰当,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分组教学的效果。分组规模过小,学生完成任务的负担过重;分组规模过大,会使得部分学生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因此,看似简单的分组规模确定也是一项需要认真考虑的部分。
  小组成员的组合基本按照学生自主意愿进行,教师给以适当的方向指导。比如,对于一项MIS的开发任务,分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阶段。教师可以预先告知每个阶段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建议每组中包含的成员要能承担本项任务的某部分工作,且小组集体能共同完成此项任务。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侧重选择组合。
  鼓励学生积极承担组长一职,组长对于分组任务的实施起着领导、组织、协调、沟通的作用。教师通过组长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与意见。对于承担组长一职的学生而言,同时也提高了非专业素质。从课程评价方面来看,教师也可给予组长同学一定的奖励分数,以兹鼓励。
  (二)选题
  分组教学的任务题目可以采取分组分题、分组同题两种方式。分组分题可以防止抄袭,能够提供更多的实战环境,并且可以通过不同题目的成果反映课程知识点的不同应用效果。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在提供备选题目或审查学生自选题目时,把握所有题目的难易度,便于对学生评价考核时统一标准。
  分组同题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相互比较竞争,激励学生不断创新。这种方式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完成课题。在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之间能相互学习与评价。
  当然,根据实际课程情况,也可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全班共同完成一个课题,在适当的课程阶段分题进行。
  (三)合作与竞争
  合作主要是指组内成员之间为共同的任务分工协作。由组长负责组织分配任务,监督组员按时作业。组员同学在课堂上分组讨论,课下集体完成任务。每个小组成员为了本组的成绩共同努力,在不断讨论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自主学习寻求解决方案。
  竞争主要是指组与组之间的成果比较。在课堂展示和教师评价中,各组能够获取其他组的作业情况,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而辟除缺陷,发扬优势,不断进步。
  这样就自然而然完成了开发内化。
  (四)展示与评价
  分组展示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设置专门的课堂讨论课,要求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充分的准备展示本组的作业成果。展示给学生提供了表述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课堂气氛。更能通过展示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分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实践能力与知识能力相结合、量化指标与个性化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每次课堂任务或作业不仅对小组给予成绩,还要根据每个学生参与的程度单独给予成绩,从而避免“大锅饭”现象。
  五、分组教学的内化作用
  正如开发内化的要求,分组教学模式需要因材施教。这种模式大大增加了教师备课的复杂度,要切实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分组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并保持与学生的互动。
  在分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选题布置预习的内容,为完成下阶段任务做好准备;布置阶段任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探索的方向;完成任务后通过测试等方式复习知识点。
  在分组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中还体现了开发内化模式的五个环节。比如:布置选题任务时同时提供参考书目;课堂提问可以针对分组任务的完成体会进行提问;在展示与互评中体现开发内化之后两个环节。
  总之,分组教学模式是开发内化思想的应用之
  一,分组教学模式与开发内化模式思想一致。在具体实施分组教学模式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真正实现成功素质的内化。
  
  参考文献:
  [1] 赵作斌.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2] 黄永慧. “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分组反馈式教学模式探索[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B06).
  [3] 倪绍安. 小班化分组教学模式在数控专业实训课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23).
  (本文审稿王敏)

推荐访问:内化 分组 探究 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