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运动员耐力训练的生理学基础_国外足球运动员耐力

  【摘要】足球运动员对供能形式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只有通过对足球运动员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生理变化等因素的系统分析,才能掌握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足球运动 耐力训练 运动特点 供能系统 生理指标
  足球运动是当今世界开展规模最庞大的运动项目之一,也受到世界各族人民的亲睐,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高水平的足球比赛是超强的耐力与先进的技战术的完美结合。当今足球运动发展正朝着越来越快、动作简练实用、功防转换迅速、强调个人和集体的作战能力的协调,以全功全守的打发为主要的进攻方向,那么足球运动员的耐力就愈发显得重要。
  1 足球运动的特点
  1.1 跑动距离
  70年代以后,全功全守全面化足球的技术革命,促进了运动员在场上的跑动距离明显增加,这是现代足球运动的特出特点。据统计,运动员在场上的平均跑动距离为8000米以上;另据1990年世界杯,最少跑动在8700米左右,最长的则达到14270米以上。这说明现代足球运动的纯比赛时间变长。
  1.2 运动方式
  足球运动员在场上的活动方式不断变化,有走、慢跑、快跑(冲刺)三种方式。这三种活动方式在全部跑动距离中所占比例(如表1)
  据统计,每次跑动5—10米的距离最多,80%的跑动在30米以内,50米的跑动约占95%,每次比赛中快速是在30米以内,因为在比赛中要遵守“快速拉开”防守收缩且保持相应距离”的战术原则。
  1.3 运动强度
  足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项目,随着足球比赛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运动强度也在加强,水平越高的比赛强度越大。比赛当中快跑距离的百分比和最大速度绝对提高是体现比赛强度加强的有力证明。
  2 足球运动员的主要生理指标
  2.1 心率
  心率是心脏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足球运动中,心率对于了解队员身体状态,评定运动强度,训练水平等方面具有很大作用。在训练中,一般认为运动后即刻心率大180次/分以上为大强度训练,150次/分左右为中等强度,140次/分以下为小强度训练。在高水平的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率接近极限,在比赛的三分之二时间内,心率超过85﹪最大心率。
  2.2 最大摄氧量
  氧的充分供应是实现有氧氧化的先决条件,人体的吸氧能力越大,有氧氧化水平越高。所以人体最大摄氧量大小是有氧氧化能力的重要标志。
  2.3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主要功用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比赛或训练中,当身体机能状态良好,对运动量适应时,血红蛋白值稳定或有所提高;反之,当身体状态不佳,过度疲劳时可导致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因此在训练中,血红蛋白也常作为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简易指标。
  2.4 血乳酸
  它是足球运动中评定运动强度和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的常见指标之一。这是因为血乳酸具有糖无氧代谢加强时,血乳酸增多,有氧代谢提高后,完成同样的运动,血乳酸便相对减少且血乳酸的变化不易受心理疲劳、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的特征。
  2.5 肌糖原
  测定数据表明,比赛后肌糖原基本上没有剩余。有氧代谢放能很高,比赛前运动员体内有充足的糖原储备是十分重要的。糖原储备少,耐力和高强度运动能力会下降,这种不利影响在比赛的下半时会表现出来。
  3 足球运动员的能量供应
  国际足坛在足球比赛中的主要供能系统方面,经过多年的争执,有了统一的看法。体育运动中,能量供应着肌肉的各种活动,其中三磷酸腺苷(ATP)是肌肉活动的最直接能源。构成ATP合成的途径通常有3条,(如图1)
  在足球比赛中,除了90分钟时间维概念之外,中间还夹杂着大量的跳顶、疾射、铲断等无氧供能的动作,因此从各项目供能特点的研究结果看,足球运动的供能形式并非仅是以时间判断的有氧供能为主,还有大量无氧供能运动,能量供应有4种情况,(如表2)
  4 足球运动员的耐力训练
  在了解足球运动员的供能特点和运动时的生理变化之后,我们就可以有依据地制定出符合项目供能形式的训练计划。
  4.1 训练时间
  不同训练时间机体参与的系统不同。10秒内的大强运动主要是非乳酸无氧供能;10秒至1分钟内的大强度运动主要由无氧酵解供能;1分钟以上的活动才主要是有氧供能。因此,为保证训练过程中确实发展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应注意掌握好训练时间的长短。
  4.2 有氧耐力
  训练强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练习时间决定有氧能力训练不可能大强度活动,但强度过小又不可能充分动员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机能,就不可能有效地发展有氧耐力。对于适宜的强度,生理学上以“无氧阀”为标准,即由有氧供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供能的临界点为强度指标,通常用乳酸含量达到4毫克分子/升作为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指标。有些运动生理学家也认为每分钟心率不低于150次作为基本强度指标。就有氧耐力一般训练来说,持续性练习的越野跑,间歇训练的长段落奔跑都可以发展有氧耐力。就有氧耐力的专项训练来说,较长时间活动中的传接球练习,半场内盯人功守等都可促使有氧耐力在熟悉球性的同时得到发展。
  4.3 无氧耐力
  无氧耐力训练必须保证运动员机体在活动中有高的乳酸值产生,培养运动员耐受乳酸的能力。因此,大强度和必要的持续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而言,每次活动的持续时间应在10秒以上,1分以下,这样最有助于大量乳酸的积累;如果时间过短,主要发展的是磷酸化供能系统;时间过长,则因强度降低而形成有氧耐力训练为主,间歇训练法是当今足坛普遍用以发展无氧耐力的有效方法。具体方法可设计跑道练习形式,如400米间歇重复跑,30米冲刺30米慢跑,也可以结合球,如:反复快速带球射门,一对一,三对三盯抢游戏等。随运动员无氧耐力素质的改善,应及时调整训练方法,比如不变间歇时间,加长练习时间,或不变练习时间,缩短间歇时间等。
  5 结论
  综上所述,注意发展无氧供能能力是足球运动员训练计划的重要内容,但有氧供能也决不应由此而忽视。这不仅因为有氧供能是足球运动员供能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有氧能力也是无氧能力发展的强有力基础。因为高度的有氧能力既有助于更有效地进行氧化过程,最快地消除无氧过程中削弱无氧能力而积累的乳酸,而且还能最有效地提高肌肉中糖元的贮藏量,而肌糖元贮藏量又与无氧能力直接有关。因此,必须综合发展足球运动员的耐力水平,训练计划应有不同供能形式发展上的侧重,必须选择在运动中主要利用的供能系统生理能力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 《足球》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年1月第二版,作者:年维泗,杨一民,麻雪田
  [2] 《足球科学训练》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作者:陈达成,杨一民,马克坚
  [3] 《现代运动训练》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作者:王永盛等.

推荐访问:生理学 耐力 足球运动员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