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型煤炭产业集群,提升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互联网产业集群合法吗

  摘要: 本文介绍了以矿区煤炭资源特色和大型优势企业为增长极打造新型煤炭产业集群的思路,并提出了实现制度供给创新,提升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ought of constructing new coal industrial cluster with coal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large enterprises as the growth pole using of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luster. It also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for realizing system supply innovation and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coal industry.
  关键词: 新型煤炭;产业集群;制度供给;创新;国际竞争力
  Key words: new coal;industrial cluster;system supply;innovation;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007-02
  1 产业集群——一种新的区域创新系统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个特定产业中相同的、相关的和互补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在附加值生产链中关联性很强的供应商、消费者和知识中心(大学、研究所、知识密集型服务、中介组织)的聚集,这些企业群体通过生产链和价值链相互关联,共同来提高生产工艺和终端产品,并在网络中集中参与创新和技术开发。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创新系统,其在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力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产业集群的集聚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使使集群内的经济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效率得以提高,在集群内部的各经济组织由于可以有效地接近产业专门性资源以及共享制度资源和公共资源,使每个集群成员都可以低成本地使用互补性资产,因此,它们在不牺牲个体灵活性的前提下就可以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中获取收益。
  1.2 产业集群高度柔性聚集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处于随时可以利用的状态,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一产业集群间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关系进行交易,大大降低每次交易的费用。而且由于集群内企业家具有相近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有利于企业间建立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使声誉机制得到有效实现,机会主义行为明显减少。同时还节省了企业搜寻市场信息的成本,克服了单个大企业等级制组织的弊病。
  1.3 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促进知识、制度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产业集群组织形式的形成和发展,导致了企业边界的弹性拓展和企业行为的变化,使得企业扩展以网络的形式实现。正是因为网络化组织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导致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和技术创新活动中行为的变化,如集群内部创新系统结构、合作创新模式、产品或工艺创新过程以及创新绩效等呈现出与个体企业行为、或正式契约下合作创新行为的不同的信息外溢效应和外部经济。
  1.4 产业集群理论强调发挥集群内外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追求适合于区域具体特征的区域发展道路;除了积极寻求外来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要素的作用外,更强调区域自身发展能力的培育,使区域成为有很强“学习能力”的学习型区域,不断整合自身资源与外界经营环境相适应,使区域具有动态的竞争优势。
  集群内企业适应外界变化和学习创新的能力,使得产业集群具有极强的柔韧性和竞争优势,集群战略已成为企业、产业、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
  2 以矿区煤炭资源特色和大型优势企业为增长极发展新型煤炭产业集群
  传统的煤炭矿区产业聚集是伴随着煤炭产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一方面由于向该经济区域提供初级能源而按照地域分布布局,另一方面按照煤炭品种、赋存和开采条件分布,以煤炭的开采和洗选业为核心产业,伴生有为其服务的机械加工业、建筑业以及服务业等产业。由于产业链缺乏整体设计,矿区内资源要素总量稀缺,同时缺乏有效的资源要素转换机制,专业化聚集度达不到规模和临界点,煤炭资源和区域的个性化、特色化得不到体现,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协同网络尚未形成,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集群效应。因此,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利用产业集群理论来创新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模式就有其更加重要和特殊的指导意义。
  通过建设大型企业的基础上,每个产业基地包括若干不同的大型工厂,相近的几个基地组成集群,采用大型清洁燃煤发电机组、大型反应器和建设大型现代化单元工厂,如百万吨级以上的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工厂以及大型煤电联产系统来进行大型煤电基地、循环经济型煤化工产业建设和不同行业的融合、重组,能够有效带动当地煤炭开采业及其加工业、电力、燃料、煤化工、化工合成、运输业、建筑业、装备制造业、服务业等发展,打破传统的部门分隔,扩大就业。
  因此将煤炭矿区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能源产业集群,构建新的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的能源系统,就成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型煤炭产业集群是建立在传统煤炭产业进行产业融合和产业生态化改造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充分体现了范围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特点,它尽可能解决传统煤炭产业集群核心产业单一和污染严重带来的严重问题,同时由于产业范围的扩大和生态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带来了体制上的开放和自由,为全面扩大产业集群的范围和提高产业集群的质量创造了条件,新型煤炭产业集群具有如下新的特点:   2.1 新型煤炭产业集群是建立在大型煤电基地和新型煤化工等大型企业的规模生产和产业联系的基础之上的,并通过考虑相互间的协同性和各产业间的关联性,对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扶植培育,形成强大的辐射力与吸引力,从而使新型煤炭产业集群成为整个区域经济的龙头和增长极。通过产业链为基础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增加创新绩效,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
  2.2 煤炭企业煤炭资源禀赋的不同,决定了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方向,也决定了各自所在战略集团的特色,形成了各自特色的产业链,战略选择必须立足区位和自身资源特点,合理选择产业定位、技术层次,加强培育这种差异化优势,形成适应区位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最有效利用特色资源的特色主导产业集群,最终通过各具特色的新型煤炭产业集群将资源优势变为集群经济优势、以集群的特色优势带动和实现矿区和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3 新型煤炭产业集群具有自组织的运作机制,即要具备自我不断创新的潜力。具体而言,必须具有优化的产业要素配置,具有最佳的产业规模效益,具有特色资源与技术的支撑,具有竞争与合作、分工与协作的体制支持,并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通过自我创新保持竞争优势的运作机制。
  2.4 新型煤炭产业集群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要构建一种生态型或产业融合型的优势产业集群,顺应产业融合化和生态化的趋势,使集群内不同的产业、上中下游产业彼此间能够形成高效运行的共生系统,通过在现有产业集群内推行循环经济模式,进行产业链接,建立起相关工业企业间的生态平衡关系,实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2.5 新型煤炭产业集群是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主的聚集体,由于产业重组、产业融合和产业生态化的有机结合,将对原有的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新型煤炭产业集群需要用高技术措施和高素质人才全面提升和改造传统的产业,吸引更高级的产业形态,最终达到产业的全面升级。同时新型煤炭产业集群的发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分阶段长期实施。
  3 实现制度供给创新,打造新型煤炭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培育和构建产业集群已成为各国参与全球竞争,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我国新一轮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产业集群的运作机制和经验,结合自身特色大力培育有竞争力的新型煤炭产业集群。要建立新型煤炭产业集群,必须按照增值最大化原则、市场针对性原则、集群发展阶段性原则发展培育集群竞争力。
  政府应该首先对煤炭产业集群进行按照资源特色进行长远的战略规划,并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规模和特色并举,避免走“低水平重复”的老路;
  第二,应该循序渐进,鉴于各个煤炭战略集团的情况各异,水平不一,应该先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和企业进行试点,以优势大企业和战略集团为依托,然后推而广之;
  第三,对新型煤炭产业集群的规划应该尽量以市场机制实现,政府大多是政策的引导,不能为了达到一些目的过多进行行政干预,保障真正按照市场化进行运作。
  同时政府应当加强新的制度供给,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越是扩大,反垄断政策的作用就越会增强,这就要求政府不断提供竞争的法规与政策,注意完善竞争的环境与条件,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合理性。
  同时应加强社会性管制,使政府的管制职能转变到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维护公众利益和维护环境保护等职能上来,将现行的投资管理制度改革为经济性备案、社会性管制,并提高政策和决策过程的透明度。要积极改革现行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管制方式,通过税收政策、环保折价、价格管制方式改革等措施,形成煤炭、电力等能源产品的合理的比价关系,从而提升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吴吟.国家能源战略将有六大转变[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0,(6):12.
  [2]迈克尔·波特.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2):21-31.
  [3]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J].中国软科学2003,(1):70-74.
  [4]吴勤堂.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分析[J].管理世界,2004,(2):133-136.
  [5]郭淑芬,高策.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新思路——以山西煤炭产业发展为例[J].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1):21-27.

推荐访问:煤炭 可持续发展 国际竞争力 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