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的例子_浅谈如何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应用“逆向思维”方法

  摘要:对逆向思维几种常用方法进行解析,阐述它们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提出运用逆向思维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认为逆向思维的熟练运用才是出奇制胜的法宝。  关键词:电视:新闻报道:“逆向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5-0059-02
  采写出好的新闻报道,它不仅取决于记者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更重要的是记者不同常人的发现新闻的眼光以及记者采写新闻时习惯性使用的特殊思维方式。笔者通过对逆向思维几种常用方法的解析,阐述了它们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提出了运用逆向思维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论证了作者“写出‘奇之极,新之极’的独家新闻,除了要具备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积累之外,具备特殊的思维方式特别是逆向思维的熟练运用才是出奇制胜的法宝”的观点。
  一、逆向思维的概念及其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所谓逆向思维,简单地说就是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方法。电视新闻报道中的逆向思维指的是遇到事物倒过来想一想,从相反的方向或角度来考察问题,从而发现别人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鲜事物,或者找到人家所不曾采用过的表达形式。
  新闻是大家应该知道或者想知道而又不知道的事情。一般的人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这需要记者去探索,去发掘。而探索与发掘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它要求记者要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积累以及特殊的不同常人的思维方式。在这里,笔者仅就思维方式中的一种——逆向思维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看法和心得体会。
  如果说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积累是一个记者必备素质的话,那么,特殊的思维方式则是这些必备素质的升华。所谓的特殊思维方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即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统摄思维。
  写出“奇之极,新之极”的独家新闻是每一位记者采写新闻报道过程中追求的最理想目标。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理想目标,前面所提到的几大要素缺一不可,特别是思维方式中的逆向思维。遇事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往往能出奇制胜,能收到很好的报道效果。
  二、逆向思维的基本方法
  逆向思维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有换质法、换位法和对立面归纳法三种。
  (一)换质法
  换质法逆向思维主要是报道一些不够新颖的题材时使用,采用这种方法,往往可以在这些不新颖的题材中找到新的、更深刻的报道主题。例如,近几年来,各种节日领导慰问的报道层出不穷,特别是地方媒体,这是必须报道的内容。当然,我们不是说报道这些内容不好,仅就主题内容而言,它起码是积极向上的,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爱,但是,从报道的实际效果来看,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好,相反,有那么一篇报道——《假如今天不是教师节》却让笔者感觉耳目一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假如不是教师节,又有几个领导真正关心了我们那些默默奉献的老师呢?我们的关爱能不能少搞些过场,多一些实质的、体制化、制度化、从一而终的东西呢?这个报道变换了主题,挖出了深层次的东西,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发人深思。推而广之,《假如现在不是春节》、《假如今天不是三八节》、《假如今天不是五一节》……我们正面思考之后再来个“逆向思维”,那么,我们的新闻报道就一定不是一般的浮光掠影的报道,它会显得更生动、更得人心。
  (二)换位法
  换位法逆向思维也是一种很实用的思维方式。任何事情都有上下、左右、内外、前后、正反之分,当别人“执此一端”进行报道时,我们可以执其另一端进行报道,这样不但可以扩大报道视野,且给人以新鲜感。譬如,你在采写会议新闻时,眼睛专盯着会场里的动态。我呢,可以不走你的老路,换个采访位置,看看会场外面,或许也有文章好做。利用这类“换位法逆向思维”方法,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发现不少漏报的新闻。
  (三)对立面归纳法
  前面所说的两种逆向思维方法都是在同一类型的事物上进行逆向思维,而“对立面归纳法”则是指在对立事物里找出共同的本质特征或功能。我们在采访过程中若是采用对立面归纳法,则时常可以打开思路,摆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
  三、突破旧的思维框架
  前面所说的是新闻报道过程中,逆向思维运用的一些大体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比较实用和常用的。运用这些方法往往能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要熟练地、习惯性地运用这些方法,其先提条件就是要突破旧的思想框架。“不破不立”嘛,我们只有突破了旧的思维框架,才能确立自己独到的思维模式。
  (一)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世间物体的运动都有惯性,其实我们的思维活动也有惯性,当我们思考某一问题的时候,思维常常在某一个方向上滑行。突不出旧框框。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就是我们在采访的时候,可以利用经验积累,轻车熟路地处理各种采写常识。我们所说的“新闻敏感”在一定程度上与思维定势有关。譬如,一个经常撰写社会新闻的记者,在某一不经意间突然发现火灾或某一工地发生意外事故,他会毫不迟疑地拿起手中的采访工具迅速进行采访,而且在采访过程中要寻找哪几种人,提一些什么问题,他一般是用不着多费思索的,因为他有这方面的经验,而这方面的经验对于提高采访效益有很大的帮助,是值得提倡的。反之,思维定势消极的一面就得坚决消除了。所以说,如果一名记者一味的掉进思维定势消极的陷阱里,他的视野必狭隘、近视,难以获得突破性成就,有时甚至会把送上门来的新闻轻易放跑。
  (二)突破传统的采写模式
  与思维定势相比。传统的采写模式对新闻报道的影响也存在正反两个方面。从正面影响来看,传统的采写模式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学习它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从反面影响来看,传统的采写模式很容易成为限制我们思路的框框。
  我们都是在家长、学校传统教育模式下长大的。于是,我们往往会无意识地用这种传统教育教给我们的那种方式去看世界。我们同样是围绕着我们的那些文化的奴隶——我们的职业、我们阅读的作品、我们看的电视节目、我们的社会制度等等,组成了这些文化。所有这些因素,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法,影响着我们怎么去听、怎样去看。习惯的做法,习惯的说法,老一套的采写模式,常常蒙蔽住我们的眼睛,诱使我们把本来具有一定特点的东西放进旧的框框里去,把一些缺乏新闻性的老生常谈写进新闻作品。   一直以来,我国各级媒体在报道先进人物时,往往离不开“革命加拼命”的刻画,总是去寻找一些带病工作或以厂为家,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加班加点的典型。从笔者的角度来看,这些人物固然能算先进,但我们又反过来想想,那些从未加班却又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甚至于他的一些创造性还给工厂、单位带来高效益的,健健康康的人,就不能算先进典型吗?其实笔者认为这些人群同样具有报道的闪光点。
  电视剧《亮剑》之所以广受欢迎,就在于它突破了我国电影电视界以前刻画英雄人物时那种“高、大、全”的形象,还了英雄人物有血有肉的本色。而以前的“高、大、全”形象其实在观众看来都是假的,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也是不受欢迎的,那些片子的存在,说白了,仅仅是政治宣传的需要而已,而如今,这种政治需要也不是这么简单死板的了。作为新闻记者,我们每天面对的采访对象都是不同的,他们不同的社会身份、不同的社会经历、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处世方式、不同的工作方法、不同的思维方式都要求我们要用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模式去采写,要灵活对待,而不是死套一个模式。否则,你所做出的报道将是毫无新意、乏善可陈的。要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闻作品,我们就必须坚决与盘踞在我们自己脑海中的旧的知人论事“规则”作斗争。
  (三)克服新闻采访过程中的“惰性思维”
  要突破旧的思维框架,还有一点也是比较困难的一点就是要与自身的“惰性思维”作斗争。有一句话说得好,“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是的,与自己作斗争那是很困难的事,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不与自己作斗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们还必须不断地战胜自我,这样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来。
  我们这里所说的“惰性思维”指的是懒得开动思想机器,遇事不多问几个为什么,人家说什么自己就信什么,或者人家想到一个什么报道点子,自己马上不假思索地亦步亦趋。一个记者写了《老师爸爸》获得了一等奖,于是就有很多记者四处打听还有没有类似的题材。其实,这样的事例就算你找到了,它还有什么新意呢?
  记者的思路随着采访对象的思维转,记者的嘴巴和手中的笔受采访对象的支配和控制,这在新闻界不是个别现象。记者偏听偏信,不思考,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现象。
  《史记》有“反听日聪,内视日明”的说法。“反听”,其实就是不轻信,就是逆向思维。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在人家向你介绍情况的时候,都应该逆向思考一下,他说的是否真实可信,或者其中是否另有隐情。这样并不是对对方不信任,而是对读者负责,对自己负责。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逆向思维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所在,我们可以看出在电视新闻中应用好逆向思维的方法,也可以做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闻,当然记者在采访报道中的思维方式多种多样,而且往往是同时运用的,并不会单独地运用某种思维去采访某一事物。不过,不管怎样,只要你在平时的学习和采访报道中注重知识的补充及经验的积累总结,时刻不忘运用逆向思维及其它的一些记者必备的特殊思维方式方法,你的报道就一定是与众不同的。

推荐访问:逆向 浅谈 道中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