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空袭苏丹的幕后隐情|苏丹以色列

  2012年10月24日凌晨,位于苏丹首都喀土穆郊外的耶尔穆克军工厂传来隆隆爆炸声。当天下午,苏丹政府的发言人、新闻部长艾哈迈德·比拉勒举行记者招待会,指责4架以色列战机侵入苏丹领空,轰炸了该兵工厂,造成了2死1伤。而以色列方面始终拒绝回应苏丹方面的指控,对此事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以色列的态度更让这一事件疑云陡生。那么,以色列何以成为最大嫌疑人呢,这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隐情呢?
  以色列的愤怒:苏丹-哈马斯-伊朗
  翻开世界地图,聚焦中东和中非地区。以色列同苏丹并不接壤,两国之间还隔着埃及和红海。但是,这两个国家间却一直存有较为尖锐的矛盾,成为两国关系交恶的源头。矛盾出现的根源,还得从阿以冲突说起。
  苏丹北部以阿拉伯人为主,这也使得苏丹一向是阿拉伯世界的一员。1973年,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前几次中东战争中丢失的领土,摆脱美苏造成的阿以不战不和局面,向以色列发动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拉开了序幕。作为阿拉伯国家,苏丹同伊拉克、约旦等国一样派出部队,援助埃及和叙利亚作战。阿以矛盾的持续发酵,也导致苏丹同以色列两国间关系止步不前。为了支援巴勒斯坦人民建国,反击犹太复国主义,苏丹对巴勒斯坦的武装斗争予以了长期的支持,尤其是同哈马斯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在2002年的时候,苏丹政府支持的准军事组织民防军(Popular Defence Forces,也称人民保卫部队、大众防卫军)曾发表了一份全国性声明,呼吁志愿者向各地的军事训练营报道,准备发动一场同以色列进行的“圣战”。苏丹的44名穆斯林学者向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军人呼吁,不应该在以色列屠杀巴勒斯坦人的时候,无动于衷。他们还要求政府开放苏丹边境,让志愿者以及输送的武器能进入巴勒斯坦。之后,随着中东地区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化,埃及、叙利亚等反以中坚力量均无意破坏双方签署的和平协议,这也导致巴勒斯坦的斗争更加艰难,不得不向苏丹转移部分力量。2008年,由于叙利亚和以色列关系解冻,当时长期居住在叙利亚的哈马斯政治局主席马沙尔不得不从叙利亚转移到苏丹。而在2011年12月,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抵达喀土穆,对苏丹进行正式访问。以色列情报机构指出,正是在苏丹的庇护下,哈马斯在苏丹兵工厂获得了大批武器装备,秘密运往加沙地区,用于打击以色列。值得一提的是,苏丹被美国长期视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拉登本人就曾在苏丹居住过一段时间,1998年8月7日,美国为报复基地组织对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发动的恐怖袭击,从红海海域的军舰上发射13枚“战斧”导弹,摧毁了位于苏丹首都喀土穆北部的一所制药厂,美国指责该厂负责生产神经毒气安普塔。
  苏丹对巴勒斯坦以及哈马斯的支持已经让以色列大为不满,更让以色列愤怒的是,苏丹还和以色列的宿敌伊朗有着“亲密”关系。尽管什叶派伊朗与逊尼派为主的苏丹存有立场分歧,但二者都有反以需求,因而苏丹与伊朗间保持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特别是1983年苏丹内战爆发之后,美国对苏丹的军援急剧下降,1989年巴希尔政府上台后,美国完全终止了对苏丹的军事援助,苏丹不得不转向亚非国家。其中,苏丹从伊朗采购了不少军事装备,包括轻武器、弹药、零件、火箭炮、战术导弹,并派人前往伊朗进行训练。伊朗在军事领域对苏丹有着较大影响,除了提供军事装备外,前面所提到的苏丹准军事组织民防军,就是苏丹按照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模式所组建的武装力量,与常规军队地位相当,俨然就是革命卫队的苏丹版本。苏丹和伊朗均互视对方为战略伙伴。1991年,伊朗拉夫桑贾尼总统曾两次亲赴苏丹,调停苏丹和乌干达关系,最终促成两国签订“喀土穆协议”,缓解了紧张关系。1997年苏丹东部战事爆发后,伊朗对苏丹予以了公开支持,慷慨解囊,提供了坦克、飞机等援助。
  事实上,有媒体指出,此次被炸的军工厂一方面可能是哈马斯的武器制造基地,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是伊朗革命卫队所控制的武器生产基地。未经证实的消息说,“苏丹兵工厂由伊朗革命卫队运营,主要制造火箭弹和其他武器,其中部分武器通过埃及西奈半岛走私到加沙,供巴勒斯坦哈马斯使用”。
  此次兵工厂爆炸事件发生之后,伊朗方面迅速对苏丹予以了声援。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谴责以色列政权空袭苏丹,声称这一无可狡辩的侵略行为是以色列野蛮行为的体现,严重违反了国际法,践踏其他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伊朗外交部还敦促该地区其他国家不要允许以色列使用他们的领空,阻止以色列对其他国家的“犯罪行为”。而就在兵工厂爆炸后第5天,伊朗海军第22舰队的两艘军舰抵达了位于红海海域的苏丹港。伊朗方面声称,此次访问旨在“向周边国家传递和平与友谊信息,并确保打击海上恐怖主义和海盗,确保海上航线安全”。伊朗海军在这一敏感时期出现在苏丹,也引起了周边国家的猜疑。为避免引起误判,苏丹外交部长公开表示,喀土穆和德黑兰之间的关系,对波斯湾地区的其他国家的利益并没有构成损害。不过,在以色列看来,伊朗和苏丹早就是“狼狈为奸”了。以色列《国土报》援引苏丹反对党消息,言之凿凿地指出,受重创的兵工厂实际属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而苏丹与伊朗军事合作密切,还远远不止一座兵工厂。以色列国防部长的左膀右臂、国防部政策和政治军事事务主任阿莫斯·吉拉德在此次爆炸后接受以色列军方电台采访时说:“苏丹是一个危险的恐怖主义国家。苏丹总统巴沙尔被视为战犯。苏丹还曾是拉登的基地组织的行动基地。这个政权得到了伊朗的支持,伊朗援助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恐怖主义分子的武器,就是以苏丹为运送通道,再经过埃及送到哈马斯手中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难题也困扰着以色列和苏丹之间的关系。由于非洲部分地区(如苏丹)长期动荡不安,导致民众外逃,非法进入周边国家境内。根据以色列方面的统计,从2006年到2011年,已有4万多非洲人非法进入以色列。为此,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郑重警告说,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非法进入以色列的非洲人数可能上升到每年10万人。可以预见,如此庞大的人口,必然给国土狭小、人口有限的以色列带来巨大负担,甚至引发国内社会动乱和安全危机。为此,以色列政府希望能够把非法进入以色列的苏丹难民遣返回原籍,又或在南苏丹等地建立收容所,以接纳以色列境内的非洲非法移民。   大卫王的报复之矛
  自犹太人在中东建立起以色列国以来,一直被誉为“沙漠里的仙人掌”,尖利而强硬,犹太人是出了名的睚眦必报。以色列打遍阿拉伯世界无敌手,岂能坐视苏丹的挑衅而不理?事实上,以色列一直对任何支持巴勒斯坦派系的力量保持有高度警惕。正因为这样的背景,它对苏丹的亲哈马斯立场如坐针毡,想方设法打击苏丹政府,手段可谓文武双全,双管齐下。
  首先,以军事行动敲打苏丹。以色列多次采取军事行动摧毁苏丹境内的“危险目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2009年1月,以色列跨境空袭了苏丹境内的一个车队。以色列怀疑该车队正向加沙地区的哈马斯走私武器。根据事后美国《时代》杂志文章披露,以空军共摧毁了23辆载有武器的卡车,卡车上运载有伊朗方面提供的火箭弹和爆炸物。以军战机此次共飞行了2800千米,期间在红海上空接受了空中加油。报道复原了空袭的详细过程:先由F-16战机对运送武器的车队发动攻击,F-15则负责提供掩护。同时行动的无人机将现场情况传递给飞行员,战机随后发动第二轮空袭,一举扩大战果。此外,在2011年5月,苏丹港的一辆汽车遭受空袭,造成2人死亡。喀土穆方面指出,它有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正是以色列使用阿帕奇AH-64直升机从红海入境对该目标进行了空袭。针对此次兵工厂被袭击,苏丹方面称,以色列先是通过高精技术干扰和破坏了苏丹的雷达系统,然后进行了轰炸。尽管以色列方面没有正面回应苏丹的指控,但有这样的先例在前,很难让人不怀疑这是以色列的又一杰作。
  此外,以色列还积极煽动苏丹的分裂。以色列长期支持苏丹国内的反对派势力,如“解放苏丹运动”。该组织的领导人努尔2007年逃亡巴黎,一直流亡在外。他曾于2009年访问以色列,寻求支持,并得到以色列军方人士接见。苏丹政府对此极为不满,认为凡是进入以色列的苏丹人都是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爪牙。苏丹驻伊朗大使阿尔金曾经在2010年12月29日说过,无论苏丹以何种方式分裂,这都将是美国和以色列占领政策的胜利。他说:“以色列和美国由于对苏丹政府的政策不满,正努力通过封锁让苏丹屈服,以使自己的阴谋在这个国家顺利实施。”而巴勒斯坦报纸在2010年2月14日曾报道,以色列安全机构负责人迪赫塔尔在会见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学院的学生时说:“应通过各种努力削弱苏丹。这种立场再加上此前成功的范例,将使特拉维夫在苏丹南部、达尔富尔和其他地区更加活跃,制造更多混乱”。此外,苏丹还指责以色列秘密协助训练南部武装人员。
  2011年7月9日,南苏丹正式脱离苏丹,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以色列政府对南苏丹的独立极为重视,同南苏丹政府早就进行了秘密往来。就在美国和欧盟正式宣布承认南苏丹共和国后,以色列就立即宣布承认。南苏丹对以色列随即投桃报李。2011年8月,南苏丹国同意与以色列建交,并在以色列设立大使馆。南苏丹总统萨尔瓦·基尔在会见来访的以色列政界人士时表示,南苏丹不是一个阿拉伯国家。尽管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领导人曾要求南苏丹不要和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但这一请求遭到了总统本人的拒绝。苏丹政府对此更为愤恨,更是指责以色列和乌干达在幕后支持南苏丹入侵苏丹油田地区。
  以色列之所以支持南苏丹立国,旨在一箭四雕:首先,打击反以的苏丹政府,削弱其支持哈马斯的意愿和能力;其次,南苏丹资源丰富,拥有独立前苏丹全国85%的石油资源,能够成为国土狭小、能源匮乏的以色列的重要资源基地;再者,以色列可以借助南苏丹,扩大在中部非洲的影响和存在;最后,南苏丹的独立,是南部势力同苏丹政府多年协商谈判的结果,以色列对此进行支持,也是向巴勒斯坦表明,任何单方面寻求建国的行为,绝对得不到以色列的宽容。
  敲山震虎还是实兵演练?
  有分析人士认为,以色列此次空袭苏丹,既是打击苏丹境内的反以势力,同时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那就是为空袭伊朗核设施进行演习。
  使用战机入侵一个主权国家领空,并袭击其设施,这在国际社会被看作是侵略和战争的迹象。苏丹政府指责以色列此举是海盗行径,践踏了苏丹的主权,其目的是瘫痪苏丹安全与军事力量,摧毁苏丹军队的意志,削弱苏丹在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作用。苏丹还表示要保留进行报复和回击的权利,并将通过外交途径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交涉。不过,对于在国家利益面前强硬惯了的以色列,这样的行为早就有了先例。最为经典的莫过于在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派出16架战机长途奔袭,轰炸了伊拉克的“塔穆兹”原子能反应堆,成功地将其摧毁,萨达姆的核梦想也随之灰飞烟灭。这一外科手术式的军事行动就是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巴比伦行动。
  珠玉在前,由不得以色列不想入非非了。近年来,伊朗的核计划一直没有停止的迹象,而美国出于多方战略考虑,迟迟不愿对伊朗动武。不仅如此,对于自愿担任急先锋的以色列,美国还不断施压,禁止其单方面对伊朗进行武力打击。以色列对此心怀不满,认为美国此举只会纵容伊朗的野心,也是将以色列的安全作为了赌注,因此,以军一直在秘密演练空袭伊朗核设施的作战计划,试图再作冯妇,故技重施。此次爆炸如真是以色列空军的杰作,那么它将起到两个显著效果:第一,通过此次军事行动,向伊朗展示实力,敲山震虎,迫使伊朗减少对反以势力的支持,并在核计划问题上向西方松动立场;第二,以此演练武力打击伊朗的作战计划,为随时可能发动的空中袭击积累经验。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分析说,这次行动就是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进行进攻的总预演。因为无论从飞行距离的远近、长途奔袭需要空中加油、中途要躲避他国的空中防御系统等等因素来看,这两个攻击目标都极其相似。参与此次袭击的战机从红海东部进入苏丹临空,避免了惊动埃及防空部队,袭击完成后,战机再经红海上空返回以色列。据称以色列为此次行动已经准备了两年时间了。
  可以预见的是,此次爆炸事件必将进一步恶化以色列和苏丹两国间的关系,对地区局势也将起到微妙的影响。苏丹副总统哈吉·亚当·尤斯夫在此事件发生之后表示,苏丹将继续支持哈马斯,并称苏丹不会惧怕以色列。伊朗方面则对以色列的行动保持高度警惕,这也可能进一步引发伊朗对西方的不信任,使得伊朗核问题继续止步不前。

推荐访问:以色列 隐情 空袭 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