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案 矿区废弃地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探讨

  摘要:指出了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不但使其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也使其生态恢复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对矿区废弃地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内外矿区废弃地水土保持的研究,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矿区废弃地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以期为我国矿区废弃地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成功模式。
  关键词:矿区废弃地;水土保持;措施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1-0180-05
  1引言
  矿产资源开采是迄今最大规模改变地球表面景观和破坏地表生态系统的有组织的人类活动.[1,2]。据统计,到20世纪末全国矿区累计被破坏的土地达2.88×10.6km.2,并且每年以大约467km.2的速度增长,使本已稀缺的土地资源呈加速减少的趋势.[2]。矿区废弃地是指在采矿活动中所破坏的、未经一定处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包括: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而成的排土场废弃地;矿体采完后留下的采空区和塌陷区形成的采矿区废弃地;开采出的矿石经选出精矿后产生的尾矿堆积形成的尾矿库废弃地;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道路交通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其他废弃地.[3]。矿区废弃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十分严重,特别是土壤和植被的丧失,使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地表裸露,废弃物大量堆积,形成了矿区最大的水土流失源;废弃物内的有毒有害物质伴随着水土流失污染土壤和水源。水土流失不但使矿区废弃地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也使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对矿区废弃地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内外矿区废弃地水土保持的研究,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矿区废弃地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以期为我国矿区废弃地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成功模式。
  2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是指由于人为扰动地表或堆置固体废弃物而造成的岩、土、废弃物的混合搬运、迁移和沉积,其结果是导致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最终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是一种典型的现代人为加速侵蚀。它包括矿区废弃地及其影响区域范围内的水损失(包括水资源及其环境的破坏)和土体损失(包括土壤、岩石、土状物、废渣、尾矿等的流失).[4,5]。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是在人为作用下诱发产生的,但完全不同于毁林开荒、陡坡种植等一般性的人为水土流失,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受矿产资源赋存地点和条件限制,矿区一般多位于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等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多在0.2~1.3万t/km.2·年之间.[6]。采矿过程中,岩土扰动程度大,地表植被和土壤破坏严重,本来脆弱的生态环境很容易遭到损坏。采矿形成的废弃地多为高陡边坡和松散堆积体,地表裸露,土壤侵蚀变得更加剧烈。露天矿排土场头几年土壤侵蚀模数可达1.5~3.0万t/km.2·年.[5];据陕西省水土保持监督部门在神府矿区大柳塔母河沟监测,开矿后土壤侵蚀模数从1.0万t/km.2·年增加到2.1万t/km.2·年.[6]。

推荐访问:水土保持 矿区 废弃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