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英语专业学生思维模式研究】英语专业的女生思维

  摘要 本文旨在讨论毕业论文撰写与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英语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中暴露出思维能力欠缺的问题,从切题性、规范性、充分性、创新性和篇章条理性五个思维维度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并通过对充分性和篇章条理性的深入分析得出,大多数学生都属于自由式和罗列式的思维模式。本文认为,注重批评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性,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发展 思维模式 批判性思维 毕业论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毕业论文是判断学生是否具备毕业条件的一种方式。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能全面衡量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而言,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实际反映。因此,各院校对毕业论文倍加重视,并把毕业论文写作看成检验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指标和途径。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熟练的语言技能,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我们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但是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却差强人意。本文以收集到的长春师范学院2010届毕业论文从选题之初到最终定稿的所有资料,分析归纳了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思维能力及思维模式。
  一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利用它来相互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语言是同思维直接联系的,它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之外无所谓语言。思维是大脑的意识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时动脑筋的过程,是指人们对客观现象进行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和能力。
  从个体成长史来看,一旦个体开始学习语言,语言与思维就密不可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总和。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特征、规律及相互间联系、区别的认识过程,是人类大脑特有的一种机能。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以语言为工具,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来巩固;语言有助于思维的逐步深化,可以帮助思维条理化,并且借助语言,可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思维交流。学生英语写作的过程,就是借助英语这一语言载体,将思维和观点外化成语言形式的过程。因此,内化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化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等。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否缺失思辨能力,文秋芳和周燕曾做过相关研究。她们认为,外语专业的特点制约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1 英语专业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表现在英语毕业论文的哪些方面?
  2 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是否呈现出一定的模式?
  (二)语料来源和语料分析
  我们借鉴了秦晓晴、文秋芳的设计分析方法,将2010届英语本科一班二班共39人,专升本一班二班共74人的论文从初稿到定稿进行了分析:第一阶段要找出分析思维能力发展的框架,第二阶段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的模式,第三阶段分析这种情况的成因。
  思维能力发展的框架,我们借鉴了秦晓晴、文秋芳的总体分析,并针对性地做了一些修改,我们将思维能力发展的框架分为五个维度:切题性、规范性、充分性、创新性和篇章条理性。切题性包括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否过大、文题是否对应、摘要是否概括文章内容、问题是否与对策对应、文章框架是否合理;规范性包括论文格式是否正确、语法是否正确、用词是否准确、字数是否达到标准、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术语使用前后是否统一;充分性包括内容是否充实、论述是否充分、衔接是否自然、例证是否充分、是否有解决方法、内容是否前后重复;创新性包括是否提出新观点、是否有新发现;篇章条理性包括思路是否清楚、是否有逻辑性、详略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层次是否清楚。
  三 结果与讨论
  1 本次研究对2010届毕业论文从初稿到定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分析研究学生思维能力的变化及其是否呈现规律性。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论文撰写过程中,在切题性方面出现问题的共计85人次,占75%;规范性方面出现错误的有100人次,占88%;充分性方面存在问题的有113人次,占100%;创新性缺乏的占100%;篇章条理性存在问题的45人,占40%。在规范性中出现错误的大多数是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的格式,这种错误只要认真去做就可以避免的,大多数学生对做论文的目的认识不足,多数人缺乏主动查找资料的意识,或找不到合适的参考资料;在词汇的运用方面,普遍存在着词汇变化小,对高频词过于依赖的现象,相同的词汇重复多,英语表达能力有限;在衔接手段方面,学生还有非正式文体或口语特征的衔接手段的使用。相对而言,态度容易端正,格式容易规范,创新性缺乏却是很难解决的问题,而且普遍存在于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中。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曾经说过:“优秀的学生不在于有优秀的成绩,而在于有优秀的思维能力”。思维包括三方面: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其中创新思维是重中之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作为创新性思维精神内核的发散性思维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也就是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学生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应着力于三个层面:流畅性、变通性和新颖性。流畅性是发散思维的第一层面,即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枚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变通性是较多层次的发散特征,即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新颖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层次,也是求异的本质所在,即培养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英语专业教学一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学中多半考虑语言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呈现为“非对即错;非此即彼”。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欠缺在论文写作中的具体表现在于选题过大,而且是个较普遍的问题。许多学生害怕写作,一听到毕业论文在篇幅上的要求,不禁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他们认为题目选大一点,可以“四处借鉴”,凑够字数。这样的思维实际上是因小失大,后果要么是罗列信息,堆砌材料,没有了自己的观点,不能称为一篇论文;要么是顾了“广度”,失了“深度”,分析论证不深入,没有什么价值。   2 最能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及其特征的是篇章条理性和充分性,根据这两个特征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为五种模式:自由式、罗列式、隐性联系式、显性联系式和推理式。自由式是指文章中提出的论点有的清楚,有的不清楚。各论点之间没有严谨的逻辑关系。给读者的感觉是写一点,想一点。罗列式是指文章中提出的论点比较清楚,但是论点之间没有密切联系。隐性联系式指的是文章提出的论点比较清楚,但论点之间缺乏明显的联系。显性联系式指文章中提出论点清楚,论点之间有明显的联系,但有时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推理式指文章中提出的论点清楚,论点之间有明显的联系,并具有明显的视角和严密的逻辑关系。
  在对2010届论文的充分性的分析中发现,论述不充分的有32人次,占28%;衔接不自然的有24人,占21%;例证不充分的有34人,占30%;在篇章条理性方面,内容缺乏逻辑性的16人,占14%;详略不当的有6人,占5%;重点不突出的有6人,5%;层次不清楚的有17人,占15%。
  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所体现出来的思维模式为自由式和罗列式。这对今后的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英语专业的教学重视的是全面培养语言技能,学生重模仿和记忆,轻分析和思辨。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学生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对策与思考
  首先,注重批评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学生的学习对权威的依赖比较强,一般都是按照书本和老师的导向去记忆容纳知识。实际上,批评性思维是创新性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批评性思维能力的人。这里的“批评”强调的是“评”而不是“批”。这不是一种否定的态度,而是一种勤于思考、勇于质疑,善于发现的精神。一个批评性思维者应具有如下的能力:分析能力(把某条信息分解并找出各层之间及其与主题的逻辑依存关系);总结能力(抽象概况出信息所要表达的实质内容);综合能力(融会贯通多条信息并将它们合理划分归类);推理能力(诠释出信息的言外之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语篇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篇章结构模式和遣词造句技巧加以分析评论,培养他们批评性思维的意识。其次,注重学生英语基本功的训练及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四年的学习为学生多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其成为基本功过硬的高素质人才。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学生的中文水平。虽然中文与英文归属两个不同语系,在语序、语法结构等方面各具差异。但从本质上说,中文、英文都是语言表达能力的终极体现。知其意而不知表达方式,或侃侃而谈却曲解其意,都是不可取的。所以,没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及中文写作能力,必然会影响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最后,加强对论文撰写过程的监督及评定工作的管理。学院与教师在指导论文的过程中,应加大对学生的监督力度,使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除此之外,还应在指导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如何进行研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语
  论文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认知过程,是一个思考的、探索的、尝试的、创造的过程。把思维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日常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日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同时,科学指导毕业论文的全过程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正确把握好两者的关系不但能帮助学生“功德圆满”地完成本科学业,还有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对整个英语学科的建设都是大有裨益的。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师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能力调查及指导策略研究”成果论文。
  参考文献:
  [1] 秦晓晴、文秋芳:《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规律与特点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吴锦、张在新:《英语写作教学新探——论写前阶段的可行性》,《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
  [3] 戴炜栋、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外语界》,2007年第4期。
  [4] 郑玉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8期。
  [5] 尚丽华:《毕业论文撰写与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写作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9期。
  [6] 孙文抗:《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现状分析》,《外语界》,2004年第3期。
  [7] 顾佩娅、张烨、古海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课研究性教学设计与实践》,《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4期。
  [8] 黄清贵:《关于英语专业学生元语言意识的思考——一份基于英语专业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报告》,《外国语文》,2009年第5期。
  [9] 邹从清:《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0] 万晓娅:《从英语专业论文写作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国地质教育》,2007年第1期。
  [11] 马伟林:《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评论》,2011年第3期。
  作者简介:
  孙莉莉,女,1975—,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工作单位: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解双箭,男,1974—,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网络研究,工作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推荐访问:视角 英语专业 思维模式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