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_如何打造生动的生物课堂

  摘 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乐在其中。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生动的生物课堂,对于性格各异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人施教,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物学教学;师生互动
  新课标提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和获取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师生互动交流,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但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来,如果教师对所有的学生
  都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那么有些学生的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就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因此要想获得满意的效果,教师首先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和对本学科的求知欲,因而,对于性格各异的学生,如何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来,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因人施教,与学生一起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
  一、时常表扬爱好学习的学生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细心的经营。在教学中,当引入某一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应结合新知识多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有种熟悉感,然后再抛出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一个个递进。在这些问题的探讨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见解,即使有失偏颇,也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赞赏,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我都会不失时机地重复着:“不错!讲得很好!”同时投去或赞赏或肯定或鼓励的眼神,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要激发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师生彼此信赖,教师倾其所有地给予,学生也积极地吸收,教学相长,如此循环,一节课的时间就会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发现“不错!讲得很好”已经不知不觉地在交流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简单的一句话却是一分肯定,它传达的是一分信心,而信心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一个动力,它在“教”与“学”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付出与收获之间搭起了成功的阶梯。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成功之处,而用最简单而又最诚恳真挚的语言给予肯定也是他所需要的。如果学生努力了却得不到教师的肯定,那么结果只能是信心的泄漏,甚至丧失,所以,教师应善于肯定学生的成绩。通过一段时间的师生交流之后,可以明显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尤其是学生发言的欲望越来越强,大家都积极投入到教学的整个环节中来了。
  二、善于鼓励调皮的学生
  每个班级中似乎总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喜欢答非所问,进而影响到班里的整体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对症下药了。比如,在我代的某班级中,小军就是最突出的一个,上课很爱搭话,似乎很想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小军虽然成绩一般,但聪明灵活,是现代版学校中“聪明的不良分子”的典型。这样他就成了我课堂上的一个“不一样”的学生。有一次在讲到神经调节的时候,我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人在小的时候容易尿床,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就不再尿床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小军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小孩子憋不住嘛!”毫无疑问,学生哄堂大笑!我沉默了一会儿,微笑地说:“不错!讲得很好!”明显,他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我估计这是他入学以来第一次受到“正面表扬与肯定”。于是我接着说道:“那我们一起来按照小军同学的思路捋下去,那为什么小孩子憋不住呢?”经过学生们的激烈讨论后,达成共识:“因为憋是个主动过程,是要受大脑控制,而单纯的排尿反射只是低级的反射,不受大脑控制,在小孩大脑发育还不完全时,很多低级反射活动并不受大脑控制,所以小孩做梦就有可能尿床了,而成人虽有梦中满大街地找厕所的经历,却不会尿床,就是因为成年后排尿反应受到了大脑的控制啊!”很小的一件事,却起了超乎预想的效果,从此小军渐渐成了我课堂上的发言活跃分子,生物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循循善诱地引导厌学的学生
  对于爱好学习和调皮的学生,很容易引导他们融入生动的教学课堂。但某些教室的角落里,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总有些学生,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似乎丝毫都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好像他们对这门学科没有任何兴趣,始终维持“半冬眠”状态!他们似乎总与教师有着隔阂,是一群“不属于你的学生”。这些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就属于那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与普通学生对比,这样的学生总是让人感觉有沉重的思想包袱或思想偏见,如有些学生因为偏科或认为生物在高考中分值不高而不愿学习生物,另外有个别学生因为家庭困难等原因,思想负担太重而厌学。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该单独面对他们,了解他们厌学的原因,帮助他们解放思想,并摆脱思想包袱,让他们了解掌握各学科知识的重要
  性,摒弃厌学的念头,使他们积极融入教学课堂中来。
  四、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推陈出新
  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一成不变,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面对一群活力四射的学生,如果一味地重复某一种东西,那么,唯一的结果便是学生的冷漠甚至厌烦。比如,当“不错!讲得很好”成为我的主打曲时,我发现它的效果却在明显地开始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习惯我的肯定和表扬,甚至无动于衷了。起初,面对这种情况,我也有种失落感,甚至连面对一个不十分出色的回答时,想给予“不错!讲得很好”的底气也不足了。当这种不安感越来越强烈时,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吝啬”起来。本来学生在回答完后,不管好坏,总有种期待的神情,但我却没有再表扬了。他的眼神流露的是:“老师,您是不是忘了啊?”有选择就有了提示,一种对更高要求的提示,为了能听到这句习惯的赞扬,学生能做的便是更加努力学习,渐渐地把他们的随心所答上升到更理性的思考了。经过这样一个磨合的过程,“教”与“学”、“交流”与“肯定”都达到了一个适度的水平线,在这样一个良性的氛围中,大多数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积极融入群体中来。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后,当师生之间有了轻松活跃的交流后,当教与学的双方都满怀信心后,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获得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这样说:“让学生把你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向往幸
  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的确,每次走进这样的课堂,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全身心投入教学教研中去。而在学生心中,原来教师竟会如此贴心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又怎么不心动呢?一个充满着求知欲的课堂怎么会不是一个高效率的课堂呢?这样的课堂让教师和学生都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当然,一个生动的生物课堂,仅有这些是不够的。现在的学生唯一不会厌倦的就是新鲜感,这种教学的新鲜感对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教师永远是课堂的引导者,他引领着学生前进,却不占据主要的角色,在一个生动的课堂上,教师应是在一个欣赏者的位置,愉悦和收获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所能做的是给予和分享!
  参考文献:
  陈继桢,张祥沛,曹道平.生物教学论.教育研究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西藏路合肥一
  中生物组)

推荐访问:生动 如何打造 课堂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