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建议】 加快吉林省土地

摘要:全力推进保护性耕作,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推进耕作制度改革,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节约型农业、环境友好型农业、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农村保护性耕作,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和政府的认识,同时还要提高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其次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装备水平;第三需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第四要建立健全推动保护性耕作可持续发展的农机服务体系。关键词:加快推进;保护性耕作方式;建议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001-02现在,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先进的耕作方式,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在全球普及,并已经在全球七十多个国家推广应用。实施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护农田、减少扬尘、蓄水保墒、抗旱节水、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秸秆还田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等多种功效,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当前与长远兼顾、农民和国家双赢的革命性耕作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全力推进保护性耕作,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推进我国耕作制度改革,提高耕地质量,减灾和抗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节约型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低碳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都具极其重要意义。一、保护性耕作的含义及状况保护性耕作的前身叫“免耕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示范推广面积的不断扩大,人们发现完全免耕只能适应部分土壤和自然条件,故1980年以后改称为保护性耕作法。目前国内外该项技术的发展很快。20世纪初,由于人类的过度耕作,植被破坏,导致了二次黑色风暴横扫美国大陆,成千上万吨的农田表土被刮走,几千万亩的粮田遭到破坏。而土壤表面由秸秆及残茬覆盖的地方,表层土却被保留下来。为此,1942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护局,在土壤学家、农学家、农机专家共同努力下,总结开发出了保护性耕作法,即收获后把作物秸秆和根茬留在地上保护土地,防止风吹、水蚀的方法。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已经基本取消了铧式犁翻耕的传统耕作方式,大面积采用了以机械化为支撑的保护性耕作法,取得了较好效果。这项技术在北美洲、南美洲、澳洲、欧洲、非洲、亚洲推广应用总面积达到了9.46亿亩,而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相当完善和普及。目前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已基本全部采用了以机械化为支撑的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利用深松铲进行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是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三是采用免耕播种,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成本。四是改翻耕控制杂草为喷洒除草剂或机械表土作业控制杂草。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蒸发、减少径流、增加土壤蓄水、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 免耕覆盖可以减少蒸发、减少径流、增加土壤蓄水量、提高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就已开展了保护性耕作的单项技术试验研究和农艺试验研究。60年代初,黑龙江国营农场开展了免耕种植小麦的试验研究,江苏开展稻茬地免耕播种小麦的研究;70年代末,西南农业大学研究水田自然免耕法;80年代初,随着人们对旱地农业重要性认识的提高,黑龙江省农机研究院、黑龙江省农科院、原北京农业大学、陕西农科院、山西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等都开展了以深松耕法、覆盖或减少耕作为内容的试验研究,取得显著的抗旱增产效果。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的系统试验和机具开发,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获得初步成功,并在黑龙江、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十多个省、市、区示范推广。通过在不同地区的保护性耕作农艺体系以及秸杆与地表处理、实施免耕施肥播种、深松、杂草控制等关键作业技术;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浅松机及其他配套机具;保护性耕作的生态效应、产量与土壤效应测试,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连续遭受旱涝灾害,2001年至2006年平均每年受灾面积都在7500万亩左右。但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该省农业没有滑坡,却达到了连续十年丰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黑龙江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的系统试验和机具研发,从2003年开始全面推行保护性耕作法,尤其是黑龙江农垦狠抓深松整地实行松、免、浅轮耕模式。值得指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推广应用。温总理曾就此事专门做出批示;2005、2006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保护性耕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农业部把推广该技术列为农民所办的15件实事之一,并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九大行动”的重要内容。二、推进保护性耕作的建议(一)深刻认识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大意义保护性耕作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保护性耕作方式是一场耕作制度的革命。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发展保护性耕作、编制实施相关建设规划提出的要求,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了《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加快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我们各级政府必须认识到,我国加快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目标与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各地应以农委牵头 农机局、农技中心等组成该项技术的推广主体,按照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推广工作要求,成立了保护性耕作技术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全力以赴地推进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普及。在推广过程中,不断创新机制,形成农机部门、农机企业、农机大户、农户等层次共筑平台、合力推进的局面,为该技术的推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提高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认识、加强培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报刊杂志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通过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对农民和基层技术骨干进行培训。一是要强化培训指导,通过培训使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学会技术推广方法;技术指导人员要进村入户到田,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让农民会操作机具,掌握技术要领。二是要组织农机推广、科研院所、生产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完善技术模式;要发挥作物栽培、植保、土肥等专家和机构的作用,解决好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要加大对成熟技术的推广力度,推进区域内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三是要结合实际做好保护性耕作机具试验选型工作,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积极参与保护性耕机具的研制改进,逐步确立适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的主要机型和产品。四是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管理经验,改进实施方法,同时加强监督检查,改进技术服务,发挥专家和技术人员作用,确保实施规范,提高实施质量。五是要继续开展技术创新研究,不断完善技术体系;加强对合作社等服务组织的培养,推进社会化服务,建立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长效机制。(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保护性耕作装备水平各级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保护性耕作大面积推广应用。一是各级财政要根据本地实际状况,在财政预算中对推进保护性耕作予以考虑和重视,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二是各级农业、科技、国土、环保等行政部门应鼓励和支持农机科研、推广等单位积极探索适合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的研发,对保护性机具和技术进行创新,搞好培训,积极为农民和农机生产经营组织提供社会化服务,并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给予支持。三是加大政府的投入购机补贴政策。政府应该加大对保护性耕作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保护性耕作创新示范工程,大马力拖拉机、玉米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秸秆还田机等保护性耕作机械作为补贴重点。加大复式、高效、节能保护性农机具的快速增加,极大地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为实施保护性耕作打下良好基础。四是各级农业、科技、国土、环保等行政部门应鼓励和支持农机科研、推广等单位积极探索适合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的研发,对保护性机具和技术进行创新,搞好培训,积极为农民和农机生产经营组织提供社会化服务,并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给予支持和补贴。(四)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力支持发展保护性耕作机具研制和推广。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一是近期以机械化为主体的保护性耕作作为保护性耕作的突破口要加快推进,要以实现技术集成创新为目标,加强技术、组织管理的信息交流与服务,使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技术模式的生产应用相互借鉴,不断深入。二是要重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扩大技术模式试验领域,创新工作实践。三是要充分发挥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有关农机推广、鉴定机构的技术优势,加强产、学、研、推等部门协作。四是鼓励引导和支持国内大中型农机制造企业,进行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设备创新、技术升级、中间试验等,为工程建设提供性能好、质量高、可靠性好的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五)各地要建立健全推动保护性耕作可持续发展的农机服务体系一是各保护性耕作示范县要以县农机推广为龙头,以农机大户为主体,建立保护性耕作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要建立健全以扶持农机户为主线的保护性耕作运作机制,培育和扶持发展一批农机大户,利用保护性耕作项目资金补贴配套机具和关键机具,建立稳定长效的服务关系和服务机制。三是农机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市场中介服务,引导农机组织跨区作业,通过政策和市场导向,优化农机资源配置,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以玉米机械化收获为龙头,以实现少耕、秸秆全覆盖、免耕播种为目标,积极开展整村、整乡推进,整县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引导农民改变传统耕作方式,积极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引导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参与保护性耕作作业,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支撑能力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和应用,改善耕地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参考文献:[1] 张宝文.深刻认识发展保护性耕作战略意义[J].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信息中心,2007(7)23.[2] 高焕文.美国保护性耕作发展动向[J].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信息中心,2007(7)25.[3] 陈 巳.保护黑土地资源的有效措施[J].吉林农机化信息,2009(12)2.[责任编辑:高治平]

推荐访问:耕作 加快推进 农村土地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