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_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摘 要: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理念,是国家发展和谐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提升的有效方法。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人文关怀的概念,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缺失 对策
  引言
  所谓“人文关怀”,即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关注人的基本生存、生活及情感,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进行思考,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的内在价值,挖掘内在潜能,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运用人文关怀理念去关心人、关注人,帮助大学生疏导心理问题、解决思想问题,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其人文修养与精神。下面,笔者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具体谈谈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原因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
  (1)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及实际生活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主要是以教育者为主导,学生只是作为被动接受的对象。高校通过思想政治道德理论课、辅导员的宣传教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灌输”。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生为获取学分而学,整个过程显得程序化、功利化。对于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未必感兴趣,也未必都能够理解;即使学生们有新的看法或见解也没有机会进行表达。这样,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确立,无法发挥出自我的特点、张扬自我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有违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的。
  另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形式上的宣传,却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生活的关注。比如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感情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贫困生心理问题、就业思想观念爱情价值观,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们所困惑的实际生活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却关注得较少。教育与实际有差距,也就违背了真正关心人、呵护人、帮助人的人文性教育价值理念。
  (2)教育方法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工作方法较为单一,缺乏人文关怀,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难以达到。首先,忽视了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关心大学生的情感心理和情感需求,忽略了自身情感的培养和对学生情感的塑造,没有意识到社会上的负面思想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其次,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和影响,未有效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十分重要,是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但是,我们却很少利用这一有利的文化环境来启发和引导学生。最后,大学生在校期间有许多参与课外活动、社团组织、社会实践及专业实习等的机会,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另外一种方式。不过在此过程中,教育者们重视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观念,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却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情感、情绪的关注,并未注入人文关怀的理念,使得效果不尽如人意。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
  (1)对人文关怀的认识不足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首先是高校和教育者的认识不足。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对学生的思想观、政治观及道德观进行培养和塑造,注重运用知识去教育学生,却忽视了利用感情、意志和行为去影响学生。没有意识到人文关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注重形式,忽略实际效果;只追求完成任务,忽视对学生的真正影响和启发。另一方面,对人文关怀的内容认识不够、教育不全。虽然近年来为响应国家的号召,各大高校都纷纷提出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但是对其具体涵盖的内容看法各一。有的只重视思想、政治、道德上的影响和宣传,较少关注学生内心的感情、成就感和挫败感;有的注重群体学生的心理引导,忽视对个别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关注。
  (2)人文关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缺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第二个原因,就是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理论上,我们对当前高校中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的现状分析不全面、原因挖掘不透彻,应对策略缺乏针对性,还未形成一套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指导理论。实践上,由于缺乏人文关怀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经常会出现违背人文关怀理念的情况。例如,教育者在与学生沟通时,不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出语伤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不重视对特殊学生,如贫困、残疾、性格特别内向等学生的心理关注和引导;在实践教学中,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率,忽略了学生感受、个性、自我意识等。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有效对策
  1.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教育者要更新思想观念,认识到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首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念,在进行思想教育宣传和渗透时,必须时时刻刻抓住“人”为中心的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教育的内容既包括对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的教育,又包括对学生心理、情感的关注;教育的方式则是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个性、张扬个性,并辅以教师的正确引导。其次,教育者本身要树立起人文关怀意识。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塑造学生思想灵魂及心理人格的工程师,所以教育者本身要拥有人文关怀精神,才能潜移默化地将内在素质转化到工作之中。教育者要具备哲学艺术、文学修养等综合素质,要具有公平、民主、和谐的工作意识,具有追求真理的信念和崇高的思想品德观……这些都是人文关怀精神的最好体现。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研究   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切合度,就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研究,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教育者既要充分学习人文关怀相关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理论功底和内涵,拓展思维视野,转变教育观念,又要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一套具体科学、系统全面的指导理论。通过丰富的理论研究,教育者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内涵,着重突出对学生实际生活的关注,引导学生走出心理或情感上的困惑,体验学习或生活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另外,还要加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步伐,摒弃过去一刀切、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将“关心人、尊重人、引导人、鼓舞人、理解人、肯定人、支持人”的人文关怀思想贯穿始末。要通过理论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渠道增强人文关怀的实际效果。
  3.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践操作
  有了充分的思想认识和扎实的理论指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实践操作,在实践中践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在工作中去真正帮助学生学会解决所面临的各种思想及心理问题。比如在学校内部成立心理咨询室,由学生干部及学生本身担当咨询工作人员。他们应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具备基本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并且他们与来访者(学生)年龄相仿、经历相似,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这样,形成一个“朋辈心理咨询”的模式,既可以有效预防或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工作人员”又可以借以调整自我的心理状态。再如,在校园内,可以组织健康的文化活动,如体育比赛、娱乐晚会、艺术展览、志愿支援,等等,既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又提高参与者的自信心,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
  此外,还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全方位提高学生适应家庭、社会生活的能力。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学生现在及将来生活的主要环境,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才能形成完整、持续、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心理素质。高校要将三者充分结合起来,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引领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及社会生活中都能不断提升自我的思想政治水平。
  结语
  人文关怀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有必要。它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条件,是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的重要基础,更是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深谙肩上责任的重大。在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充实工作内容,继续探索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促进作用,继续坚持“以生为本”的人文观念,深入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之中,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实现身心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策略,2011(07).
  [2]刘华才,刘时新,刘运显,张廷.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践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7).
  [3]王丽莉,张思悦.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途径[J].世纪桥,2011(5).

推荐访问:浅析 关怀 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