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后皮下血肿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急性硬膜下血肿ct特点

  皮下血肿为献血后较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主要由于采血人员穿刺技术欠熟练,或采血后献血者保护、压迫穿刺部位不当等原因所致,给献血者身体上带来损伤,精神上带来一定的负担。为了预防皮下血肿的发生,保证献血者的绝对安全,对形成皮下血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对策,现总结如下。
  献血后皮下血肿的原因
  献血者精神紧张是发生皮下血肿的首要因素:初次献血者尤为突出,采血过程中由于高度紧张及疼痛刺激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功能亢进,从而引起血管痉挛,静脉塌陷,是产生皮下血肿的主要诱因。
  穿刺静脉的选择及穿刺手法不当:多由于采血护士操作时技术不熟练、动作粗暴、不能1次成功,或对于肘部表浅静脉的组织解剖和生理结构掌握不准确,从而对穿刺部位选择不当,这样会造成血液溢出血管,瘀积于皮下,进而引起皮肤局部出血、青紫、瘀斑,甚至皮下血肿等现象。
  穿刺血管过细:献血者的血管过细,难以胜任16号的采血针头。这样,穿刺中针头斜面会紧贴血管壁或部分未入纤细的静脉,此时血液流速会减慢,同时血液漏出血管造成血肿,甚至损伤血管内膜,引起外伤性静脉炎。
  没有严格制动静脉穿刺部位和静脉穿刺肢体:静脉穿刺成功后,如果采血护士责任心不强,马虎大意,未妥善固定针头,或献血者由于紧张不能主动配合,如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出现反射性回缩、乱动、屈肘等现象,这些情况都会导致针头脱出血管,发生血液渗漏和其他意外,所以静脉穿刺和固定时都必须小心谨慎。
  按压方法不当:由于拔针后献血者忽视了对穿刺点及时、有效的按压,即使按压,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局部照样会出现不良的后果。
  环境因素采血秩序混乱,人声嘈杂:献血者大多数是适龄的大学生、单位职工,每位献血者都有几名陪伴人员,致使献血秩序混乱,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与献血者的交流,并且干扰了巡视医生对献血者的观察。
  预防措施
  心理疏通:在操作时,要严格履行规定的告知义务,向献血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对献血者就静脉穿刺术的操作步骤做适当的解释,取得献血者的信任和尊敬。以消除其心理恐惧,让其在充分放松的情况下接受静脉穿刺,切忌不与患者沟通就进行操作。建立献血者对采血护士的信任感,使其主动配合,是静脉穿刺1次成功和预防皮下血肿的重要保证。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采血护士不但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熟练的操作技术,还要熟悉肘部浅表静脉的组织解剖和生理结构。不同献血者静脉血管的选择各有不同。一般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是头静脉、贵要静脉等。避开有静脉窦的静脉,应选择清晰可见、粗大、充盈饱满、弹性好、不易滑动且易于固定的静脉作为穿刺部位,从而提高一针率。
  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和技巧是防止血肿形成的关键:血液的采集作为一项专门的技术,要求采血人员不但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而且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静脉穿刺要求为连续干练的进针,动作轻、巧、稳、准。把握好进针角度,首先针头应以45°角迅速穿入皮肤,然后,针头在刺入静脉前逐渐降低,最终几乎与皮肤平行,力争1次穿刺成功。同时每一位采血护士都应该建立必胜信心,这是“一针见血”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于疑难静脉、穿刺困难者,应避免在皮下反复穿刺,因为疼痛刺激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管痉挛等现象,以致更难触及,从而增加血肿形成的几率,甚至引起外伤性静脉炎,给献血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掌握好正确的按压方法,止血贴防护得当:迅速拔针后采血护士应告之献血者正确地按压方法和所需时间,对首次献血者的指导工作更应做到耐心、细致。正确指导献血者按压采血部位,嘱咐献血者示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以针进处为起点向上准确按压针眼十分钟,用力要适中,使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受压,以避免血液渗入皮下,或者叮嘱献血者抬高手臂达心脏位置5~10分钟。对于凝血机制障碍者应延长按压时间,以避免因按压时间短而造成血液渗透。对于穿刺部位要密切观察是否有血肿、渗漏等情况。观察无异常后才可让其离去,观察期间如发现问题应在第一时间及时、妥善的处理。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责任感:采血护士要具有同情心,经常性地换位思考,对待无偿献血者要亲切、和蔼,多一些人文关怀,从而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加强情感的交流及沟通技巧的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言语文明,动作轻柔,切忌粗重拍打患者,让患者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厌恶、恐惧。
  对于出现血肿者应做好必要的、正确的指导,向献血者解释原因,这是由于采血后按压针眼时间不够,或者位置不当造成的,由于皮肤针眼已经愈合,血管上针眼还未完全愈合,从而导致皮下渗血,告诉1周或多一点时间可以吸收,使其放心。有条件的可以嘱咐献血者做一下冷敷,3天后改为热敷以促进其吸收,并告之献血者献血后保护好针眼,保持干燥,不要沾水,避免感染。同时要正常使用手臂,献血当天不要做重体力劳动,不能搬运重物,以免由于胳膊用力使血管处黏合的针眼被撑开而出现血肿。
  血管(通常为毛细血管)中的血由异常原因而渗出血管外,积聚在皮肤中所形成的肿块称皮下血肿,首先查明原因。广泛性或局限性皮肤、黏膜下出血,形成皮肤黏膜的红色或暗红色色斑,直径约3~5mm或更大,压之退色者称为紫癜。

推荐访问:血肿 预防措施 皮下 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