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原因】低效课堂

  摘?要:当前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不到位以及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等原因,致使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了低效化现象,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本文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原因进行了阐述,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课堂教学;低效化;自主学习;主体性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是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因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可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困扰老师的一大难题,甚至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那么,究竟哪些原因导致初中历史课堂的低效化?
  一、教师自身态度不端正,课前准备不足,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
  大多数教师对于历史课本身重视不够,错误地认为历史课不需要精心设计,只要照本宣科地读一读,把他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用笔划下来之后读读念念就可以了,认为历史就是简单的记忆。因而在课前准备上不用心,没有抓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机械化、随意化甚至无目标化,所以使得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教师讲得不清不楚,学生听得稀里糊涂。当有学生问及事件的背景等相关知识时,只是告诉学生那个考试不会考到,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历史这一科不重视,认为只要记住考试的内容就可以了,而无趣的课堂也让许多本来对历史还有一点兴趣的学生不感兴趣了,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历史课堂成为让师生忍受煎熬的低效课堂。
  二、问题设计没有针对性,自主学习浅层次化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许多教师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认为历史课的自主学习只能是把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找出来就可以了,有深度或难度的问题学生自己无法完成,因此在自主学习的环节,设计一些幼稚的问题,如简单的填空题,即使是问答题,答案也可以直接在书中找到。例如:“怎样评价洋务运动?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什么?”这种问题没有难度,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也不能引发学生去思考,从而导致学生由课堂开始的精神饱满到兴趣索然、精力分散。甚至认为课堂学习中只要教师问,学生答就可以了,时间长了,学生没有了提问的习惯,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怎么会实现高效呢?
  三、课堂探究有形无实,学生的主体性并未真正体现
  “主体”一词是目前教育界的流行语。老师们都认识到,课堂再不能搞一言堂了,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于是,老师便在课堂上设计种种环节,如小组讨论、小组游戏、角色扮演等。总之,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喜不喜欢,有没有效,尽量都用上。因此“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大多数的讨论探究只追求形式,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只是一味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例如:小组讨论,老师一声令下,学生立即前后左右按预定安排开始讨论,场面热烈,2~3分钟后就被叫停,然后就是向老师汇报“讨论”所得,答案都是出奇的正确。有些探究设计的问题很好,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可是,就在大家意犹未尽时,老师计划的时间到了,合作学习告一段落,这时,许多人还未发言,学生思维的火花随之熄灭;有的课堂,看似热闹,气氛活跃,似乎人人参与,实际上还是少数尖子生独霸课堂,多数学生或闲聊、或陪坐、或是看客。可以说,这样的讨论完全是处在老师控制之下“有序”进行的,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从实质上得到体现,学生没有学会思考,没有学会讨论,这样的课堂有形无实,必然会导致课堂的低效。
  四、课堂教学或平铺直叙或眼花缭乱
  有些教师也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煞费心思,准备了很多。但课堂教学中却始终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缺乏抑扬顿挫,缺乏跌宕起伏、曲折有致,使得学生长期处在一种状态下,造成疲劳,最终分散注意力。也有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堂设计过于花哨,又是放电影,又是唱歌、演小品等,一节课忙得不亦乐乎,但由于节奏过快,内容过多,学生反应不过来,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大多数学生只是看热闹,并没有深入思考,等一切演完后,学生依然一无所知,一堂课在热闹中过去了,却没有收获,这也是低效课堂的重要原因。
  总之,造成历史课堂低效的原因很多,以上仅是本人对低效课堂原因的浅识,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改变这种低效课堂,实现高效课堂是必需的,也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构建高效课堂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浅析 原因 初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