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报道】 网络新闻记者需要出镜吗

  摘要: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就是所谓的出镜报道了。电视新闻记者出镜,它如同解说词、字幕一样,是表现电视新闻内容的因素之一。可见,电视新闻记者出镜已是当今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本文就工作实际感受,对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报道谈些看法。
  关键词:电视新闻 记者出镜 技巧
  电视这一媒介受时长所限,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传递出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这是对出镜记者能力水平的一种考验。但如何才能让表达的语言简练呢?我们经常听到某记者站在某建筑物前说道“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或“大家现在看到我身后的这座大楼呢就是……”粗略算下至少 5 秒钟过去了,尽管没有口头禅,也没重复任何信息,但也没传达任何有效信息,没有做到简练。对于无法实现直播常态化的电视节目,播出时间与记者拍摄时间肯定存在差异,因此“现在”这一表达时间的词语并没有任何意义。如果需要特别强调时间和地点时,通常用“现在是上午几点”、“再过半小时就……”“位于某街某路交会处的……”等更加具体的时间或地点来表述。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强调时间和地点的,有时我们只需要三个字“这里是……”同时伴随一个指引方向的手势,就可以少说废话,节省时间传递更多有效信息了。这是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最基本的要求。我们每做一期电视节目,通过记者出镜这种独有的形式,究竟能给片子带来怎样鲜活的生命力和生动的现场感,就决定于记者在这短短几十秒或者几分钟里,如何表现如何驾驭这个现场。
  一、电视新闻记者出镜的优势
  一是,能增强新闻的可信性、可视性、真实性。记者出镜是记者在现场“带领式”地引导观众,在现场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从而消除观众对现场的疑虑,使报道内容更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在许多电视新闻中,我们常可看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观众,在镜头前对事件作简要介绍。随着报道,画面转入事件现场的真实情景;最后,又回到记者对事件的简要归纳或述评。此外,还常常穿插记者在现场向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目击者以及有关人士的采访。在现场报道中,记者的活动贯穿于整个过程。观众能通过屏幕清清楚楚地感觉到记者的采访能力和新闻敏感性,报道也因此缩短了与观众的距离,增强了真实可信的传播效果。
  二是,能增强新闻的现场感。“现场感是新闻客观现场在记者和观众心里引起的主观感受”。在新闻事件现场出镜的记者,本是新闻事实的目击者,见证人,甚至是一种“参与者”。此时,记者边观察边报道,真真切切地把观众带入现场,观众更能强烈地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从而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可视性。
  三是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报道内容。有的学者认为,记者在报道中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去解释或说明新闻事件。我认为记者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在报道中,不仅可以解释或说明新闻事件,还可引导观众注意事件发生的具体细节,从而使报道内容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四是能使现场信息更加条理化、秩序化。出镜记者应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现场的信息会在记者的提问、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主题,从而使报道更加条理化、秩序化,有效地深化和突出报道主题。
  五是可以挖掘、延伸和搜集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摄像机只能记录具体形象信息,而那些人际关系、内心情感、思想观念等不具有直观形象的信息,则需要电视记者以交流的方式进行激发,使隐含的、微妙的现场信息得以外显,成为能够被摄像机镜头记录的声音或者形象信息。
  二、目前电视新闻记者出镜存在的问题
  尽管记者出镜的作用和优势十分突出,许多电视新闻工作者也十分重视电视记者出镜的作用,但是,当前确实存在不少令观众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跟导语雷同,结构安排不合理
  现在很多记者现场报道的出镜词都有了一种固定模式,在相关现场说一段类似新闻导语的话,或站在新闻现场简单介绍时间地点事件。而这让编辑非常头疼,因为他把新闻导语该说的话都说完了。
  2、同画面语言冲突,浪费节目时间
  电视新闻的出镜词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语言,而应该讲观众不知道想知道的新闻事实。可是有些记者出镜,描述了一大堆观众可以在摄像机镜头上一目了然的画面。明明眼睛能看到的事物,在出镜词中再描述一遍,浪费观众时间也浪费有限的节目播出时间。
  3、出镜语言专业化、书面化,影响观众理解
  为了现场出镜的时候语言流畅通顺,许多记者在出镜前预先写好出镜词,但往往写的是书面语而不是琅琅上口的口语。更有甚者把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也用在出镜词里,让观众听了半天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一条讲产业升级的新闻,记者站在一台仪器面前出镜,他在出镜词里说了几个行业标准英文缩写名称,讲完了观众也没记住这台仪器倒底起到什么作用。其实像这样的情况记者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一下这台仪器在产业升级里起的作用就行了。
  4、说无关紧要的内容,为出镜而出镜
  许多记者因为出门前编辑交待过,如果条件许可尽量现场出镜,但是到了现场后他们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就出现了无论需不需要为了出镜而出镜的现象。
  总之衡量一个“出镜报道”优劣的有效方式就是:如果去掉了你的这个出镜,新闻仍然成立,很完整,那你这个出镜就是失败的,至少是不必要的。
  三、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技巧:
  1.对比。使用鲜活明快的对比手法,使新闻事件可以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在受众面前。例如,我台的记者一次拍我市春季降雨很脏的新闻。为了证明雨点里含有大量的泥土,现场出境的记者摊开一个笔记本,雨点打在白纸上立即变成了泥汤。运用简洁明快的对比手法,让新闻事实在观众面前昭然若揭。对比手法出镜的关键是寻找参照物,合适的参照物可以让新闻报道具体化、形象化。企业违规排放污染物的报道,记者晚上去排污口暗访。因为是晚上,镜头无法表现河道里的污染物情况。于是记者在同一条河的上游用矿泉水瓶装了一瓶水,在排污口处的河道装了一瓶水。记者在出镜词里比对了两瓶水的颜色,并提出了一个疑问:同一条河的水颜色为何有这么大区别?通过对比出镜让企业违规排放污染物的新闻事实铁证如山。   再比如,我我市垣曲县山区突降冰雹,为了证明冰雹的个头大,现场记者在冰雹旁边放了一枚硬币进行对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比式出境现场报道的关键是寻找参照物。有参照物的对比就可以将“非常脏”、“非常大”这样含糊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2.体验 第三种方式是体验。就是记者在现场替观众进行合理的体验,将体验的过程呈现给观众,将体验的感受告诉观众。在报道车展上新推出的汽车时,记者往往是采取体验的方式,以此获得对汽车性能、空间、操控等方面的感受,然后告诉给观众,这样一下子让新闻鲜活起来。
  3.演示 所谓的演示就是把新闻事件用特定的演练手法,形象地展现给受众,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前几年,我市临猗县一农民发明玉米自动收割机,如果用文字来解说,观众很难真正明白这台收割机怎么用,记者现场出镜,依照使用说明现场演示,很直观的将这台收割机在收割玉米的好处、便利性体现了出来。
  4.捕捉细节,以小见大
  出镜记者身处新闻现场,要学会观察整体局面和事实状况,而更重要的是学会观察现场的细节,细节是最有说服力的。
  5.利用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受进行出镜报道
  记者在新闻现场的任务是“告诉观众重要的现场信息”,但是这种“重要信息”不仅包括画面之内的,也包括记者在现场“感受”到的重要信息。毕竟观众不在现场,只能通过不完全的听觉、视觉从电视新闻中捕捉新闻事实,因此记者有责任调动众多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为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达现场后把最打动你的感受告诉观众将让新闻更真实更生动。前几年,中条山发生山火,因为山高林密,火势蔓延很快,即使明火被扑灭后依然让靠近的人感觉炙热难当,但是武警战士不惧危险,依然在火场奋战,记者在报道新闻时面对镜头告诉观众,即使明火已灭,距离火场有五六米远,但还是感觉热风铺面,让人产生窒息感,让人充分感受到扑火现场的氛围。
  四、电视新闻记者出镜的一般原则
  记者出镜尽管有种种优势,但运用起来则要恰到好处,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所以,记者要出好镜,在实际工作中有必要“三思而行”。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新闻题材和报道内容的选择。一般来说,动态性新闻或事件性新闻更适合出镜,常说的实发事件火灾,交通事故等等,而对于非事件性新闻(如公告性新闻)就不太适合出镜。但这并非是绝对的,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从记者出镜特点出发,那些内容单一、时空相对集中、现场事态发生、发展的进程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的事件性新闻题材,特别适宜记者出镜作现场报道。非事件性新闻、典型经验、综合成就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出也常以记者出镜作现场报道形式来增强现场感、可视性
  2.在适当的时机出镜。许多新闻事件,一般都是“正在进行时”,稍不留意就错过机会。所以记者来到现场。要把握好时机出镜,使自己出镜报道的解说能与事态的发生或发展同步进行。同样,在出镜提问采访时,也需要记者善于看准时机进行采访。例如,在一些大的赛事中,当选手走出场时,就要看准时机进行采访,以真实、生动的报道吸引观众、感染观众。
  3.在适当的环境出镜。人总是离不开环境的。电视记者出镜这种活动,也总得在一定的场所进行。选择怎样的场所,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出镜的效果。如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出镜,比较合适的场所选择,应当考虑的是:能否有新闻性和吸引力;背景画面是否生动典型,并能否与报道的声音搭配,千万不可出现声音与背景画面两张皮现象。例如,如果是报道这位科技工作者对目前科技工作的一些新见解那可以在他的办公室;如果是报道这位科技者在科学研究上新的成就,那就应该在他的实验室或书房。如果要报道这位科技工作者送科技下乡的先进事迹,很明显,在办公室或实验室出镜访问就不合适,而应该到科技工作者在乡下活动的场所。因此,电视记者出镜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的素质、修养、基本功,从新闻理论到新闻采写业务课上都有提到,这些条件,电视记者都应具备,但出镜采访报道有它的特殊规律与工作方法。所以,电视记者还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条件,诸如观察要更深更细,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言谈举止、仪表服装不能太随意等等。这些方面都对出镜记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除以上几点外,要当好出镜记者还需要内外兼修。记者在接到采访任务后应该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尽可能多地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相关知识。而突发新闻的报道,则需要记者平时做好知识储备,积累报道经验。记者应该是个杂家,广泛涉猎政治、经济、科技甚至天文地理,头脑中储藏的知识越多,现场触发新闻敏感的机会越多。除了内在修养外,记者出镜的仪容仪表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很重要,穿着要贴合采访场景,要大方得体。出镜时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要快速地进入工作状态,亲切自然地说通俗的语言,吐字清晰,音质圆润。总之,当好出镜词记者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出镜记者平时要努力积累报道经验、提炼内在素质,才能做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
  参考文献:
  [1]孟爱峰.试析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J].中国科教博览,2010年09期
  [2]王政华,刘庆仁,出镜记者如何做好采访[J].青年记者,2010年07期
  [3]朱平.出镜记者失当现象及矫正方法出镜记者失当现象及矫正方法[J].视听界,2009年04期
  [4]李曼青.消息类电视新闻出镜记者问题与发展方向研究[C].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年
  [5]吴丽菲.浅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现场报道[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1期
  [6]熊唯,孙蔚,曾真.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初探[J].当代电视,2006年06期出版社,2007 年版
  [7]李幸.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J].视听界,2004 年第1 期
  [8]高贵武.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走向[J].新闻与写作,2006 年第 3 期
  [9]白岩松在“全国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培训暨业务论坛”上的发言,参见杨华主编.咱们电视有力量[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10]张泉灵在“全国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培训暨业务论坛”上的发言,参见杨华主编.咱们电视有力量[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推荐访问:新闻记者 试论 出镜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