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三转变”教学更精彩|唐江澎与体悟教学

  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不能仅靠一颗红心,而要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为根本保障。教师必须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精彩的课堂才能呈现。笔者以《课程改革纲要》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理念为指向,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反思,悟出了以下“三个转变”的认识和体会,供同仁交流。
  一、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笔者认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诱导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为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发展空间。在教学过程中,个体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发展平台。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指导学生如何获得所需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当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简单地告诉他方向,而是引导他认清方向;当学生感到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激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地向更高的阶梯攀登。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和合作。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可以调控教学过程,兼顾差异。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是认知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交流。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充分信任学生,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精彩时,报以掌声给予充分的肯定;失误时,评论切磋,提出中肯的意见,以亲切的言谈、优雅的举止给予鼓励,从而达到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研究发展。
  二、新课程中学生地位的转变
  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整理,从而获得知识。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中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了解学生已知的,分析学生未知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办法。
  三、新课程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首先,要给学生参与评价的权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评、互评及对教师作出的评价,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更多地看到别人的长处,策略地提出问题,同时这更是培养学生虚心、好学品德的良好学习机会。其次,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学校里没有绝对的“差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出色的。教师应对每个学生报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最后,评价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地追求、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分宜中学
  (实习编辑 李华凯)

推荐访问:体悟 教学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