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生物课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探索 中职生物技能考试

  摘 要:现代生物学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生物课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阐述创设情境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
  关键词:创设情境 创造性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更新,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利用生活现象设计问题情境,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点探索。
  一、意义建构,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事物间的联系等。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被认为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意义建构是最终目的,协作会话是主要手段,而情境则是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条件,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予以特别关注的地方。它强调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连,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理想的学习环境包含哪些因素等。笔者认为,无论课内外,何种形式的课,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尽可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新情境;尽可能组织协作讨论;适时提出恰当的问题引起思考和争论,将讨论引向深入;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纠正错误。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体现,达到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如在“生态系统的功能”一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软件创设问题情境。“生态系统功能”一节属于生物原理性知识教学的范畴,内容抽象、逻辑性强。通过设计制作本节课的带有动画、可交互、可循环使用的计算机软件:赛达伯格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金字塔、碳循环示意图,层层设问,不断提出新情境,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使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全体学生均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二、设置悬念,诱发创造性思维动机
  动机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大脑思考必须要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考只是本能的重复和再现。一般地说,思维动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使内因起作用,提高创造性思维兴趣和动机,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例如: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入语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如在讲“有丝分裂”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⑴细胞的数量是如何增加的?⑵细胞数量增加对生物生活有什么意义?⑶细胞数量增加过程中,如何保持子细胞和母细胞的一致呢?”,这样一个个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引发思考,注意力集中,接着通过讲授、讨论,使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创造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上,而是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即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提出思考性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这些思考性问题,尽管学生一时还不能全部解答,但都能激起其认识的冲动、活跃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三、感知联想,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利用生活常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利用生物标本、模型等教学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某些生物学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情境。例如在讲“减数分裂”时,笔者让学生先观察减数分裂的模型,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用多媒体演示减数分裂的过程,使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如,在讲“自然选择”时,笔者通过介绍达尔文考察过的克格伦岛,使学生沉浸在昆虫与风暴搏斗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生物教学中应注意为学生创造条件联想,使他们学会联想,拓展思维。可采用横向和纵向思维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纵向思维就是顺着已知的问题向纵深发展。教学上主要表现为教师连续地向学生提问,用前一个问题作为铺垫,用后一个问题去引导学生,承上启下。这样每一个问题就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形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例如,在讲“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时,引导学生观察“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和“中心法则”后,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⑴生物的遗传信息在哪里?⑵为什么基因中存在着遗传信息?⑶遗传信息如何从基因传到蛋白质的?⑷什么情况下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出现差错?其后果如何?”,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步步推进,层层深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解决问题,延伸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感到所学知识十分受用的时候,其兴奋与喜悦的程度是无可比拟的。在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延伸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酵母菌和霉菌”一节教学中,可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留给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充分遐想。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粮食、衣物的理想贮存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惜粮食和保护衣物的教育。
  在教学中,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听课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简朴的生活作风。同时我们要经常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讲珍珠的形成原因时,介绍珍珠的人工养殖技术;学习水分代谢时,联系移栽幼苗时要带土的道理等。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成功中体验到动脑思考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的兴趣。
  五、灵活考核,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中的考核单纯靠一张试卷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早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才更有利于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我们在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下,用考核作为学生学习的特殊情境,除期末较大型的文化课考查外,我们还设置了学生自命题考核(教师提要求、把关)、学生搜集整理科普材料并宣传展示、学生采集制作标本并初步分类、实验考核等项目。学生兴趣很浓厚、积极参与,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朱德全,易连云.教育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利.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3]约翰·杜威(美),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程科.以赏识召唤兴趣-树立中职生语文学习信心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5]李镇西.民主与教育[M].四川: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6]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

推荐访问:生物课 创造性思维 创设 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