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首都经济圈工业聚集区建设与科学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环首都经济圈13县废了

  摘要:以河北省首批工业聚集区——永清台湾工业新城为例,从发展定位、主导产业、文化底蕴、创新体系等方面对工业聚集区的建设与科学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对环首都经济圈8个工业聚集区及全省71个省级工业聚集区具有现实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业聚集区;科学发展;探索与思考
  一、工业聚集区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1.工业聚集区定位
  工业聚集区是以若干工业行业为主体,行业之间有机链接、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聚集效应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的经济功能区;是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的承接平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抓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
  2.工业聚集区特征
  一是空间集聚,布局集中。空间集聚是聚集区的基本表现形式。通过同类或相关联企业、项目的集中布局、聚集发展,为循环经济发展、污染集中治理、社会服务共享创造前提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二是产业关联,协同发展。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关联度高是聚集区与传统工业园区的根本区别。通过协力配套或产业链延伸,增强资源集群协同效应,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集群或专业园区。三是土地集约,资源节约。促进要素资源集约节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集约的本质要求。按照“集约、节约、循环、生态”的发展理念,提高投资强度,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提供示范。四是产城融合,设施共享。推动产城一体、实现企业生产生活服务社会化是聚集区的基本功能。通过产业聚集促进人口集中,依托城市服务功能集聚产业和人气,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构筑产业发展与城市互促双赢的格局。五是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集约经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有利于形成比较优势打造区域品牌。
  3.工业聚集区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按照《河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战略规划,为解决“十一五”期间显现出的河北省工业主导产业集中度不高、战略支撑作用不强、特别是缺乏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工业产业聚集区等现实亟待解决的问题。省政府在2009年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聚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产业聚集,发展产业集群,是实现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是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增强城镇实力、活力、竞争力,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推进工业产业聚集、加快城镇化提出了具体意见。2010年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工业聚集区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是省政府为推进全省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并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主、聚集和配置先进生产要素为主、致力于打造开发区(园区)综合竞争力的‘三为主、一致力’方针,努力把开发区(园区)建设成对外开放的示范区、新兴产业的聚集区、科技进步的先导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集约发展的核心区,为实现科学发展和富民强省作出新的贡献。”2011年,河北省生产总值达到242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5.7亿元,增长4.2%,占生产总值比重12.0%;第二产业增加值13098.1亿元,增长13.4%,占生产总值比重54.1%;第三产业增加值8224.4亿元,增长10.5%,占生产总值比重33.9%;按照河北省“十二五”规划,2015年将实现开发区(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增长30%以上、总量实现翻两番的目标。2011年5月,河北省首批设立省级工业聚集区71个(其中廊坊市10个)。工业聚集区建设与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和重要保障。为推进河北省工业聚集区建设与科学发展,本文着力对河北省工业聚集区——永清台湾工业新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研究成果将对推进环首都经济圈8个工业聚集区及全省71个工业聚集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及现实借鉴与指导意义。
  二、永清台湾工业新城工业聚集区科学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永清台湾工业新城始建于2006年3月,是河北省2011年首批确立的71个工业聚集区之一。永清台湾工业新城工委、管委高度重视工业聚集区建设,在实施环首都经济圈“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同城一体、互补双赢”战略进程中,确立了“北京南城--台湾新城”的战略规划。紧紧抓住北京启动“城南行动计划”的机遇,全面加强与北京“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全力打造首都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永清台湾工业新城确立主导产业为中国尖峰服装产业,发展定位为:中国服装之都,京南宜居之城。以服装设计、制造、批发、销售为主导产业的永清台湾工业新城,具有四大优势、四大特点、四大创新点:
  1.四大优势
  (1)区位优势。永清台湾工业新城位于京津两个国际大都市之间,毗邻京台高速(G3)京南第一出口(200米),距北京四环50公里、距天津60公里、距上海943公里、距首都第二机场25公里。此外,北京828路(新城——永定门)汽车始发站已于2010年开通,永清台湾工业新城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政策优势。永清台湾工业新城是河北省首批确立的工业聚集区,按照省市政府文件的规定,永清台湾工业新城享受省、市土地、税收政策及资金支持优势。
  (3)人才优势。永清台湾工业新城与北京服装学院达成战略协作、合作意向,具有无与伦比的人才优势。北京服装学院在永清台湾新城建设科研(时装创意)基地,学院师生在永清台湾新城实习(见习)、就业,并根据新城服装企业需要在职培训技术人员,实现校企双赢。
  (4)科技优势。永清台湾工业新城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及首都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并在其直接指导下,与首都相关高校共同打造国际、国内高端服装科技、服装文化创意与服装博览的航空母舰,使服装产业具有国际前沿、国内领先的科技优势。   2.四大特点
  (1)主导产业规模大、聚集程度高。服装新城项目(集中)占地8000亩,总投资200亿元;1000家品牌服装企业入驻服装新城,服装设计、制造及布料、辅料批发、销售形成一体化发展。
  (2)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明显。服装新城项目2015年年产值将达到1100亿元、税收8亿元、吸纳就业20万人。
  (3)区域协调发展。服装新城项目与浙商商贸城(北方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会展中心)、浙商理想城(北方商务中心、保健中心、教育中心)、浙商旅游休闲城(五A级别墅景区、服装文化演艺景区、休闲旅游度假景区)共同构成占地20000亩的浙商新城。
  (4)文化底蕴深厚。在服装制造、批销一体化核心区建有河北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中国服装文化博览园。中国服装文化博览园占地365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投资7.6亿元。由以下板块构成:中国服装博物馆、中国时装创意基地、中国时装发布中心、中国服装文化主题公园、“霓裳曲”演出广场、“丝绸之路”展示馆、古文化街和828交通枢纽公交车站。中国服装文化博览园发展定位:京津冀旅游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
  3.四大创新点
  (1)高端策划团队,保障了主导产业超前规划、科学发展决策。台湾工业新城已引进曾留学美国、德国、日本、爱尔兰、瑞典等海归11名(博士8名,硕士3名),其中4名海归长期在新城工作。台湾新城各类精英荟萃,高端人才聚集,高层次人才参与规划与决策成为助推新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2)建立宝岛土地银行,解决了主导产业建设用地的瓶颈。宝岛土地银行(永清县宝岛土地托管中心)成立于2011年11月,是国有性质的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托管机构,在永清台湾工业新城管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为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土地股份制改造,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统一托管,实现土地资本化、资本股份化、收益长期化、利益共同化。此项举措受到国土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宝岛土地银行按照依法、自愿、协商、有偿的原则,对台湾工业新城域内的农民承包地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持有的集体土地进行土地股份制改造,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或以土地补偿安置费入股宝岛土地银行,由宝岛土地银行对托管的土地统一规划和经营管理,入股的农民、村集体按年领取股息和相应的福利补贴,确保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3)引进建立永清吉银村镇银行,解决了主导产业建设资金使用的困境。2012年5月4日,永清台湾工业新城引进建立的第一家金融机构——永清吉银村镇银行开业,它是一家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股份制银行。永清吉银村镇银行的引进建立,有效地破解了园区企业资金需求的瓶颈。银行以最适合的金融产品、最便捷的差异化服务,为企业投资提供后盾,力推园区企业的发展。
  (4)文化软实力支撑,保障了主导产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仅体现在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文化软实力方面,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关系和国际竞争中,文化软实力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较量中文化因素日益凸显。进入本世纪以来,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支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物质产品文化含量愈高,经济附加值就愈高。二是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和加速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工业聚集区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河北省首批工业聚集区——永清台湾新城工业聚集区,在建设中注重战略规划、准确定位、建立创新体系,实现工业聚集区的可持续、科学发展。简要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工业聚集区发展定位要准确,是实现工业聚集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
  二是统筹考虑、科学选择主导产业,是工业聚集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
  三是注重区位优势与错位发展,是工业聚集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
  四是应有深厚文化底蕴支撑,是工业聚集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动力;
  五是建立创新、保障体系,是工业聚集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推荐访问:首都 经济圈 聚集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