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针剂常见不良反应的护理及预防] 中药消炎注射针剂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16-02  【摘要】: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开发的新剂型,具有起效快、便于临床急危重症应用的特点,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近3亿人次,然而中药注射液由于改变了传统中药的给药途径,未经胃肠吸收和肝脏代谢灭活,使人体失去抵御外界异物的一道屏障,故而不良反应明显增加。近年来关于临床中药注射针剂不良反应(ADR)的报道越来越多,安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对用药者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危害。所以如何提高中药注射针剂用药的安全性,便成为一个急需解决课题。本文从护理角度出发,就我院中医科中药注射针剂使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加以简要总结分析,探索降低静脉滴注不良反应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护理
  在我院中医科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所发生的38例静脉给药ADR中,中药注射针剂有24例(占63.2%),其中以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痰热清、脉络宁最为常见,现就其作一简要总结分析。
  1发生不良反应原因
  1.1药物因素 据统计几乎所有的中药注射剂均出现过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存在的质量问题是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现为所含杂质较多、澄明度和稳定性不理想等。但是这个因素与国家相关部门监控和企业生产工艺、储存,以及市场逐利等有关,这个因素掌控在少数人手中,不是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所能左右的。
  1.2患者因素 ADR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关系密切,具有过敏性体质的患者极易出现过敏反应,通常与药品质量及用药物剂量无关,他们在正常剂量或小于正常剂量的情况下即可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此外,体质虚弱、肝肾功能障碍者、婴幼儿、老年人及用药时空腹、饥饿、精神紧张、过度疲倦者也宜发生ADR。这个因素也是很难避免的,除非有明确的过敏史,此外只能是有上述情况者,尽量不用中药针剂。
  1.3临床使用 相对于前两个因素来说,临床使用不当应该是产生ADR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在国家出台更有效的监控措施,及企业提高生产工艺之前,可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具体实施的减少中药针剂ADR的环节。一般来说,如配伍不当、输液选择不当、加药方法不当、滴注速度过快、超大剂量使用、不注意辨证使用等都可引起ADR。然而,这些都是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是可以避免的。
  1.4季节因素 据观察夏季使用中药针剂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这可能是因为夏季气温偏高,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或发生变性之故。此外,有报道因天气寒冷,高龄特别是伴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输入较冷的液体会刺激血管,引起血管壁痉挛而出现寒战、体温升高、血压升高者也时有发生。
  2中药针剂常见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应对措施
  2.1中药注射剂常见ADR的表现
  2.1.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中药注射剂最常见的ADR,其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疹,瘙痒等症状,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2.1.2多系统损害 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昏,麻木,抽搐,神志不清等;循环系统:表现为心悸,心慌,心律失常,血压降低等;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不畅,哮喘等;泌尿系统:表现为血尿;血液系统: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紫癜等。
  2.2中药针剂ADR一般处理过敏反应一般在用药后3-30分钟内出现,表现为气短、胸闷、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烦躁不安、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的症状。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停药,给予脱敏等对症治疗;对于过敏性休克者应立即停药、予以抗过敏、抗休克治疗,一般可在数分钟-2小时后恢复正常;治疗过敏反应时不要惊慌,要及时安抚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和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恐慌心理。
  3减少中药针剂ADR护理防范措施
  3.1中药注射剂应单独给药,尽可能减少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必要时分瓶滴注或间隔一定时间滴注,以防止药物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严格执行医嘱,护士在处理医嘱时,要仔细复审,有疑问时要及时向医生提出,对不合理用药提出意见,用药时要严格按医嘱的用药途径、用法、用量和时间给药。
  3.2规范操作 护理人员要提高责任感,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各项制度,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输液的配制过程应在洁净的环境内进行,以减少配制过程的污染。对配液间采用紫外灯消毒,可使空气细菌下降95.3%,保持空气的清洁,主要是减少人流、物流和地面清洁;操作前应注意洗手并用清洁毛巾擦干,以免二次污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应选用合格的碘酒、酒精消毒患者输液部位;护士配液前应认真检查药物的外观质量,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注意事项、ADR提示等。按说明书的规定选择合适的溶媒。配制粉剂时应先将药物用指定的溶媒充分溶解, 再加入到大输液中; 新药、新剂型药物投入临床使用时,医护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资料,要从小计量开始使用,并做好宣传、解释、说明等工作,要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此外,应认真检查药瓶是否有渗漏,药液是否有异常。发现异样,即使还在保质期内也不能使用。注意生产日期及有效期,过期药剂绝不能使用;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药液的澄清度,如与药液稀释后出现原因不明的混浊,即停止使用;中药针剂现配现用。应选择质量合格的带有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具;中药针剂应放在最后点滴,在点滴之前护士最好用糖盐水将输液器中原液体冲净再换上中药针剂,不同中药针剂的注射器单独使用;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控制在每分钟60滴内,心脏病患者以每分钟不超过30滴为宜。首次用药者开始滴速宜慢,短期内输入药量不能太大。观察15分钟后无反应再适当调整。尤其对小儿、年老体弱者及使用一些有扩血管作用的药物,更应注意输液速度;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有无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悸、皮疹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尤其对首次用药和有药敏史的患者,一旦发现,即刻处理并通知医生;输液完毕,嘱患者卧床留观20~30min,如无不适,方可离开。告知患者迟发型反应的表现,如有不适,及时与医生联系。询问患者过敏史,对高敏体质者用药前需做过敏试验。建立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登记报告制度。护士对各种配伍药物尤其是含中药针剂的药物密切观察变色、结晶、沉淀、不良反应等变化,做好详细记录,及时上报。一方面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另外还有利于医务人员积累该药的用药经验。备好氧气肾上腺素、异丙嗪、可拉明、氨茶碱、葡萄糖酸钙、心电监护仪等抢救药品及器械。
  4讨论
  总之,随着现代制药技术及设备的更新与发展,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静脉输液给药, 充分发挥了中药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如何在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减少甚至杜绝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事关中药注射剂发展前途,乃至整个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
  [1]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98
  [3]康淑华,王彩心.注射清开灵引起过敏反应.中医护理报.1994-12-01(2)
  [4]尹平,李斯文.注射用双黄连临床输液反应13例.云南中医,1995,(1):33
  [5]郭海平, 刘军艳, 杨本明,等. 10 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 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汇编[G]. 1993.
  [7]白乐溪.中药注射剂ADR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海峡药学,2006,18(4):222.
  [8]王丽雪,李力,陆丽珠.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6):374

推荐访问:针剂 注射 不良反应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