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_职业规划视阈下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指导课在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凸显,但传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潜在问题日益显现。为了消除就业指导课的弊端,应将职业规划理论引入就业指导课教学中,通过分析职业规划视阈下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的内容要求,构建职业规划视阈下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时效性,促进大学生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职业生涯; 就业指导课程; 高等教育; 教学体系;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5-0126-03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背景下,毕业生的就业优劣情况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各高校纷纷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传统的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与学生、社会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构建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成为高校就业指导课亟待解决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许多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已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将职业规划理论引入到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中,构建职业规划视阈下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职业生涯设计的理念,其对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规划视阈下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1.职业规划理念引入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有利于消除传统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弊端
  与高校开设其他课程相比,就业指导课是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目的是传授相关就业知识、技能以及经验,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职业理想[1]。然而当前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暴露出如下问题:第一,教学过程的单向性。教师大量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偏重速效性的就业形势、就业技巧等指导。第二,教学内容宽泛、陈旧。教育信息化挑战着教师的知识权威,就业指导课的许多内容(如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轻易获得。第三,高校通常在大学四年级对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缺乏连续性和阶段性,忽略了对低年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第四,学手段单一,忽视了师生双方的经验、情感、意志投入与互动,缺乏个性化、信息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暴露出较严重的潜在危机,既无法满足“双向选择”的市场化就业形势,也无法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因此传统就业指导课教育理念必须转变,代之以个人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个人发展为教育重点的新型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
  2.职业规划理念引入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
  职业规划是根据个人智能、价值取向等内部因素,结合机遇、制约条件等外部因素,自行设计适合自己的各阶段职业方向、职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确立的带有个性化特色的中长期职业教育发展计划。美国职业规划专家萨帕认为个人生涯发展包括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发展阶段或时期,根据萨帕观点,大学生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2]。在此阶段,职业规划教育不仅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的短期目标,而且帮助大学生运用职业评价和自我评价手段,分析认识自我,以“人——职匹配”为原则进行合理职业规划设计,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最终实现预定职业发展目标。
  二、职业规划视阈下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的要求
  通过表1对比,与高校传统的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相比,职业规划理论指导的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重点、授课阶段等方面均有较大改进和延伸,职业规划视阈下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更加重视学生个体特性发展和系统性教学,具有以下内容要求:
  1.系统性要求
  如表2所示,职业规划视阈下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在教学安排上贯穿整个大学四年培养过程,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与学生学业同步进行,更注重系统性要求。在教学中分模块教学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针对不同阶段课程内容各有侧重,分专项指导,重点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并辅以职业观、职业道德、就业技能等教育,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设计大学生涯,提高就业综合竞争力[3]。
  2.个性化要求
  职业规划视阈下的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构建的目的不仅仅宣讲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而且通过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教师或咨询师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个性化辅导及个性化服务,解决学生个体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个体发展。职业规划视阈下的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根据个体心理特征及专业特点,按“人——职匹配”理论原则,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拓展学生合作能力、基本职业发展能力、职业决策能力及创造能力,以适应职业生涯中的各种环境。
  3.实践性要求
  职业规划视阈下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性要求。在各阶段的教学环节中始终贯穿实践环节,以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实践型教学通过企业实习、模拟招聘会、企业高管报告会、暑期实践等调研实践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和能力需求情况,有助于学生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职业规划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三、职业规划视阈下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构建的途径
  职业规划视阈下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从职业规划理论出发促进就业指导课教学观念的完善和发展,以社会需要、学生需求为主导,促进学生发展成才。为提高职业规划视阈下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可以从以下途径改进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
  1.构建职业规划视阈下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体系
  职业素质和求职技能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职业规划设计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如表2所示,从新生入学开始,针对不同年级分阶段、分模块开展系统化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构建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体系,使就业指导教育面向一、二、三、四年级的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安排相应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中长期职业规划,促进学生心理成长,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4]。   2.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延展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的德育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就业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的潜在内容,将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塑造大学生精神、智能、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合力[5]。思想政治教育为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德育切入点,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新生入学开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渗透就业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消除学生迷茫、无助、厌学情绪,同时引导学生树立面向西部、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思想。
  3.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与专业课教学工作、学生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就业教育的全员化
  学校就业处负责全校总体就业工作部署,就业信息服务、招聘会、就业总体形势分析及就业相关手续办理,指导督促各学院就业工作体系开展工作。学院就业工作体系分为五个模块:第一,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及暑期实践模块由辅导员负责。就业思想教育模块主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就业观教育;暑期实践模块推进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下基层、进企业了解社会,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第二,职业规划实施与督导模块由学生工作办公室和职业咨询教师负责。职业指导辅导员和职业咨询教师共同督导学生制定执行个人职业规划,建立长期职业规划档案,实时跟踪指导。第三,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模块由团总支、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实施。通过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组织力、领导力、协作能力等。第四,校内专业素质拓展模块由教学办公室负责。在校内组织专业课教师设计开放性实验课程,组织学生参加自主创新性实验课;建立专业竞赛培训模式,实施“专业导师制”,激励专业课教师参与指导学生专业素质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大赛(例如电子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第五,校外实习模块由各专业院系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
  4.建立实习基地,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的实践环节
  传统的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因缺乏社会联系性及实践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加强学校、院系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实践、职业培训、观摩基地等,为学生争取更多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的机会。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上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分阶段、分层次到企业实习基地开展学习、参观、实践操作等教学活动,增强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
  职业规划视阈下就业指导课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熟悉相关就业政策法规,特别要具备职业规划、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可通过以下途径建设综合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第一,通过引进职业规划、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从事就业教学工作;第二,吸纳优秀的学生工作人员,经专业机构的职业培训后,兼任就业指导课教师;第三,定期对就业工作人员开展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就业指导教研室等机构,实现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第四,完善就业指导课教师的考核体系,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估。激励教师开发设计新颖教学模式,如信息化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团体训练等教学模式等。
  职业规划理论指导的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把就业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生涯认知、自我职业规划、职业探索,为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李迎春.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8(10):138-139.
  [2] 王 蔚.以人——职匹配论为核心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J].当代青年研究,2008(10):79-80.
  [3] 吕卫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前沿,2007(2):74-75.
  [4] 张丽楠,于桂贤.开放式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146-147.
  [5] 屈善孝.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98-99.
  [责任编辑:庞 达]

推荐访问:就业指导 职业规划 构建 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