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坛二手房 [读书月坛]

  编者按: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和看电影、打牌什么的,没什么两样。嗜好打牌的人天天打,夜夜打,永不厌倦。我想,妙在把牌一张张摸起来的时候,永远会有新鲜的搭配出现在你面前。而嗜书的人,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大概也在于每一页都有新的未知。
  老康其人
  一大清早,刚推开办公室的门,我身后就跟进来一人,转身一看是老康。人还没有坐定就开始在我的书柜里翻腾,一边还絮絮叨叨:“这段时间没有顾得上你这来,有啥好书没有……哟,这本《果品的贮藏与保鲜》不错,你这家伙,有好书来也不给我吱一声,咋啦?又怕我拿?小气鬼……”
  我笑了笑,任由他去翻。为了落实好“农民读书月”活动,甘肃省景泰县农广校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从中央农广校订购了一批书,前两天才到,还没来得及整理呢。等我将手里的事情处理完,老康已经将所有书翻了遍,摊了半地。老康满头大汗地翻着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书,爱不释手,“哎呀!这些好书,能不能都送给我?”看着老康祈求的目光,我默默地点了点头。
  老康姓康名星恒,是景泰县芦阳镇车木峡村农民。十几年前,老康听说景泰县农广校在招收果树栽培专业中专学员,他便拿着身份证兴冲冲地到学校报名。51岁的他是报名参加学习的学员中年龄最长的一个。这么大的年龄还来参加学习,我对老康的学习态度有些怀疑。但老康却很坚决:“咱们县上只有农广校开办果树专业的学习班,我爱果树修剪,理论学习是实践操作的基础,实践操作我经常干,理论结合实际是不是学得更快?”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我怕老康交不起学费有些犹豫。老康猜出了我的心思:“我一年给你交两次学费行不?交不上学费你按自动退学处理。”看着老康坚毅的求知精神,我就给他办了入学手续。老康只有小学文化,他上学时候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学校教育质量差,认识的字不多,写一句流利的话都非常困难。这种状况,我不由担心老康会坚持不下去中途退学。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此后的两年,老康刻苦努力,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上课听不懂的知识点,就拿着本先记下来,然后自己一遍遍翻字典,向老师请教。工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康的努力下,各门功课顺利过关, 1996年7月他顺利毕业,拿到了中专果树专业毕业证书。
  为了果树栽培,中专毕业后,老康走南闯北,足迹遍布景泰、靖远两县的山山沟沟。对西北的农民来说,50来岁正是享受生活的好年纪,老康并没有在家哄孙子,享受天伦之乐,而是觉得活到老应该学到老。平日,当别的老头拿着烟锅闲转悠的时候,老康一手捧着果树栽培方面的书,一手拿着“果树剪刀”四处忙活。
  老康爱好果树栽培技术,醉心于果树生长规律、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等研究,多年来积累了大量苹果、枣树、核桃等果树栽培管理的实践经验,从老品种到新品种的密植矮化,不同类型、不同品种果树的栽培方式都亲自实践过。老康不断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和新的栽培管理方式,遇事爱问个为什么,不懂就问,群众有问题也爱和他交流,时间长了,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
  作为村里的能人,周围农户农闲时爱上老康家串门讨教,交流果树栽培经验。每年到果树修剪期都有好多农民打电话向老康咨询各种问题,有好些人主动邀请老康去现场指导。老康也不推辞,挤时间去,有时一出去就是十天半月。老伴心疼他,怕他奔波劳累,出去吃不好睡不安稳,可老康总是不听:“人家求咱们,咱们咋能不管!”
  老康是个热心肠,主动把自己平日所学和积累的实践经验教给周围乡亲们。有的人害怕自己的技能和经验被别人学了去,而老康却不这样看。老康觉得乡亲们是看得起自己,而自己的技术没有乡亲们的支持就失去了市场,如果乡亲们都掌握了果树栽培技术,大家一起干一起发家致富。2002年,由于老康在果树修剪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在广大种植户中的影响,他被景泰县农广校聘为农民科技培训“土专家”。得到这个荣誉,老康很高兴,一个劲地说:“太好了!太好了!这下我可以大显神手了。”
  加入到农民科技培训队伍以后,老康积极投身于景泰县沿黄灌区林果发展推广的活动中。老康非常清楚,黄河沿岸人多地少,气候湿润,适合栽植枣树。老康先在自家的承包地里种上了枣树。随后又到五佛乡政府说服乡领导将枣树作为支柱产业发展。在老康的示范带动下,以五佛乡为主的沿黄灌区经过几年的推广,到2009年枣树面积达到5万多亩,红枣年产量超过5000万斤。农民人均枣树2.6亩,光枣树一项2009年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
  老康爱好果树栽培不仅体现在栽培技术上,他还喜欢引种一些新奇特品种。老康引种的山西俊枣个大产量好,口感好,营养成分高,市场价格高,但种植起来对技术要求较高。为了推广,老康让出自家的3亩枣园来示范,并请来山西省林科院的专家教授现场指导嫁接。秋天,示范获得圆满成功。2011年春天,景泰县农广校在老康的建议下,特意在五佛沿黄灌区挑选了32个文化素质好、枣树修剪技术过关的立志创业的农民,赴山西实地考察学习,并大量购进俊枣接穗。
  老康爱学习,接受新事物快,还经常介绍中青年农民到农广校学习培训。此外,老康还积极为农广校提供农业产业发展信息,经常来到学校学习和反映情况。虽然已毕业多年,老康始终记着自己是一名老农广学员,是农广校为他和乡亲们提供了机会。老康说,自己要继续为农民服务,当一辈子受农民群众欢迎的“土专家”。

推荐访问:月坛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