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黑暗《刺杀本·拉登》】海豹六队突袭本拉登

     无限接近于真实   和所有改编自重大历史事件的电影一样,《刺杀本·拉登》的高潮部分无疑已被人津津乐道过无数遍。有趣的是,所有人只是知道本·拉登被定点消除这件事儿,但其中的细节至今依旧神秘。恐怕没有多少人有十足的发言权,也没有多少人不想将这个酝酿了十年的行动刨个底朝天。2011年5月2日,“最神秘的”美国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在巴基斯坦的一间民宅里成功击毙本·拉登,看这架势就让人激动。毫无疑问,这次突击行动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精彩的故事:美国的情报部门和军方究竟是如何让第六分队在巴基斯坦的阿伯塔巴德成功完成任务的。
  从中央情报局的具体案件,到本·拉登被清除的具体地点,导演凯瑟琳·毕格罗都做足了调查。“相信我,关于电影的任何细节都将无比精准。你会发现海豹突击队在房子里的每一层楼上都有大量的细节值得品味。凯瑟琳为细节下了苦功:突击队员们行动的先后次序,以及他们的各种对话。”影片编剧马克·波尔如此评价毕格罗。事实上,毕格罗还在巴勒斯坦和约旦边界的死海边造出了本·拉登居住的民宅。“这幢房子是最令我自豪的一个布景,它可不是你在好莱坞能看见的,它从建筑风格到房屋的规格都基本和新闻里的一样。它狭窄、炎热、不通风。最诡异的是,那所房子在约旦,而不是巴基斯坦的阿伯塔巴德,但由于过于逼真,你都感觉到房子里本·拉登的鬼魂。我们在那儿拍摄了一个多月,从白天到黑夜,我每天都沉浸在那种紧张感里。”
  毕格罗与波尔一再向外界表示,《刺杀本·拉登》将会是一部悬疑性十足的电影,他们不会单纯地为了表现真实而使电影看上去像是一部纪录片,他们不想被看做两个挑剔的历史学家的角色。两人的上一次合作是令他们风光无限的《拆弹部队》(奥斯卡金像奖影片),对于再次合作的新片,波尔显得非常激动。“当我看到本·拉登被干掉的新闻后,我陷进去了。那些行动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共同经历的充满史诗感的画面总是在我脑海浮现。我被他们的那个世界深深吸引。”
  事实上,在定点清除本·拉登行动发生之前,毕格罗早已开始构思一部以“追捕本·拉登”为主题的电影。《好莱坞报道者》曾报道说,《刺杀本·拉登》最早的版本是美国军方一次失败的刺杀行动,但毕格罗最终修改了剧本,将原本长达十年的追逐戏大刀阔斧缩减,追加了一场40分钟的枪战交火戏,把片中“不成功”的刺杀行动改为“成功完成任务”的完美结局,以本·拉登之死结束电影。
  “我们压根就没想把奥巴马写进剧本”
  毕格罗这么做完全是迫于政治压力。她曾表态说《刺杀本·拉登》是单纯地向参与行动的无名英雄们的致敬,而不是对奥巴马和美国政府的恭维。其实早在《拆弹部队》赢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时,毕格罗和波尔就曾因对政治因素的摒弃而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当然也有持反对意见者),《刺杀本·拉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和《拆弹部队》一样,没有涉及任何的政治因素。“这部电影和政治一点关系都没有,总统这个角色没有出现在电影里,我们压根就没想把奥巴马写进去。”事实上,奥巴马几乎没有出现在电影里,只是在影片初段有一个短暂的新闻镜头。
  《刺杀本·拉登》的创作历程可谓一波三折,甚至有外国媒体把它称作“美国国防部与毕格罗争吵出来的产物。”电影还没有拍摄一帧,对于它的各种争议便开始流传。没有意外,电影一开拍,便迅速被卷入了一场政治风波。美国著名右翼人士,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共和党国会议员彼得·金曾指控奥巴马政府给《刺杀本·拉登》提供了创作素材,涉嫌泄露国家机密。并嘲笑奥巴马政府颇有把电影当做历史观点的意思。不过,奥巴马政府随后就彼得·金的指控进行反击,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Jay Carney)在简报中表示,彼得·金的言论非常荒谬,“我们不会去谈论机密内容,我希望我们继续去面对来自恐怖分子的威胁,众议院和国土安全委员会应该有比电影更重要的话题去讨论。”
  接着,毕格罗和波尔通过索尼公司发出声明,他们否认了电影里的任何政治动机。“我们即将推出的电影项目,融入了三届政府的共同努力,包括克林顿总统、布什总统和奥巴马总统,以及国防部和中情局的合作战略及装备。事实上,寻找世界上最被希望找到的人(本·拉登)这种危险的工作,是由军方人士和情报界——为了更远大的利益而不顾政治派别,冒着生命危险的人们——共同完成的。这是一场美国式胜利,英勇而无党派之别。没有依据表明我们的电影就能够代表这个巨大的胜利。”
  
  球迷本·拉登
  1.“911”袭击之后,欧洲主流媒体披露,本·拉登在1993到1994年间曾经为了筹措资金而潜伏在伦敦,当时他就是一名阿森纳球迷。“911”事件事发后,阿森纳球迷显然是不想在海布里球场看到这个危险份子的。2001年9月,阿森纳新闻发言人被迫站出来发话:“我们看到了媒体说本拉登是阿森纳球迷的报道,但显然海布里球场并不欢迎他……”
  2.本·拉登离开伦敦后,一度在沙特阿拉伯,直到94年他失去了沙特国籍。根据传记作者罗宾逊的报道,在沙特期间,本·拉登通过某种渠道拿到了伊恩·赖特——当时阿森纳的招牌球星的球衣,给他的儿子阿卜杜拉赫作为礼物。此外,本·拉登还和自己的一位朋友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比海布里球场的球迷更热情的人,在我第一次去那里的时候我简直震惊了”。
  3.在本·拉登死亡的消息传出后,推特上,被流传的最广的三条短讯是“知道本·拉登为什么暴露了吗?因为他看到阿森纳击败曼联后,庆祝的太大声,所以暴露了位置”。还有一条“本·拉登,虽然阿森纳赢了,但你也不应该高喊着满街狂奔,搞到被美国人发现”。第三条最有趣:“本·拉登死了,现在阿森纳的季票多出一张了,大家快去买呀”。
  4.本·拉登1957年出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他童年时代的好友卡哈莱德·巴塔菲透露:“小时候本·拉登是个足球爱好者,每天清晨,在宗教朝拜之后,我们喜欢一起踢球。我们那个时候经常吵闹‘那是犯规,那球已经进了’,可本·拉登是唯一一个从来不和我们争论的人,他就是傻呵呵笑着踢球,觉得这是一种享受,从来不和任何人争论。”
  5.权威记者劳伦斯·赖特透露:作为宗教的虔诚信徒,本·拉登从来不做违禁的事情,但只有足球例外。即便是在禁食的日子,只要踢球,本·拉登就总要打破禁忌吃点什么。记者透露:“他会吃点金枪鱼肉,或者是奶酪三明治,其他和他一起踢球的人也可以吃上一点。而老去之后,本·拉登喜欢让手下踢球。平时他的穿着非常注意,他会穿的很正统,但只有在踢球的时候,他会脱去正装,穿上运动裤,而在这个时候人们从他的脸上看不到本有的沉着和狠辣,只能看到一种疯癫的纯真。他会把他的手下分为两队,让他们踢球,而他的亲卫队赢得胜利的时候,他会高兴的大喊‘来我们一起吃点什么’,尽管那是禁食日,所有人都会感到开心,而且理所当然,不会冒犯什么神明。”
  6.本·拉登学校时期的朋友透露,在上学期间,本·拉登打了4年的门将,他的扑救动作反应比较快。不过本·拉登的贴身保镖纳斯尔·阿尔·巴赫里则透露,本拉登是个“非常高效”的中锋,不过问题是,有的时候踢球时本·拉登不愿意摘下他的穆斯林头巾,这个影响视线的存在总让他受到影响,所以他的头球技术比较一般,阿尔·巴赫里指出:“那个时候虽然他很高大,但是他跳起来的时候总是经常顶不到球。”
  7.本·拉登在1998年世界杯上曾经策划,在英格兰与突尼斯的比赛里,对英格兰队的明星进行自杀式攻击。披露这一点的,是当时本·拉登的麾下阿赫默德·扎奥伊。扎奥伊在一份招供书上写道:“当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过大卫·希曼(英格兰门将)、阿兰·希勒(英格兰当时的头号球星)的活动路线,而当时的英格兰主教练霍德尔、两名当时的年轻球员大卫·贝克汉姆、迈克尔·欧文也被作为备选的攻击目标,当时我们的计划是,一名携带着炸弹的人冲向希曼然后引爆自己,然后在混乱的时间里,其他潜伏的伙伴则进行下一步的动作”。谢天谢地,这次计划胎死腹中。
  8.根据半岛电视台分析指出,本·拉登1998年世界杯袭击失败,一部分原因是他并没有不惜代价的运作这一计划,多少是因为他对于足球还是有感情的,不过对于美国人,本·拉登就非常残酷了。他在1998年8月袭击了美国驻东非的使馆,造成了257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半岛电视台公布的一段本·拉登的录像显示,他确实是个对足球非常热爱的人。他在鼓动他的信徒进行自杀式袭击的时候,是这样丑化美国军方的:“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我们和那群美国佬约好一起踢足球,这本该是件开心的事,但是当我们走入球场时,我们没有看到他们的球队,只看到了一群飞行员用枪炮对着我们!自杀式袭击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恐怖,让我们这样去想象,假如你的球队赢得了一场足球比赛,你是否会感到喜悦呢?相信我,做这样的事情,你能得到一样的喜悦!”

推荐访问:刺杀 拉登 触碰 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