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市场 中国版画市场日渐启动

  版画最早出现于中国的后汉时期,伴随中国印刷术的诞生而出现,其中的图像印刷就是最初的版画雏形。此后的几百年里,伴随中国造纸术、印刷术的传播,世界各国相继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版画。从出现之初,版画就以它特有的优势一可复制性,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并成为人类文明早期发展最快的画种,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语言。版画在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一直都是最受欢迎和销量最好的画种。
  作为收藏与投资意义上的版画,显然是指版画家创作的限量版作品,国际通行标准是最多限量不超过500版,大多数299版已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无限量的版画,或者限量数目庞大的版画,严格来讲,是艺术消费的概念,收藏意义不大。现代印数标志是要由版画家用铅笔亲手签写在画的下缘以示信实,如2/50,就是说这件作品共印50张,这是第二张。有时写作“AP”,这是艺术家自己收藏的印刷样张,可以送人,也偶有出售的。在版画上签写的还有画题、版种、技法、作者签名与创作年代。
  近年来,中国版画已得到国际认可,且价格定位也比较适合百姓收藏。尽管目前和中国画、油画相比,版画的市场还是非常小的,但换一种角度看,则显示版画收藏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在北京的各个拍卖会上,经常会有一些外国人竞投中国版画作品,其中的原因是:在国际通行的主流藏品上,中国版画的艺术水平已经很高,但价位与国际市场的差距仍很大,这些外国藏家就趁势低价买进好的艺术品。
  从“边缘市场”走入“万元时代”
  上世纪30年代初,鲁迅先生在上海创建木刻讲习会,催生了中国现代版画。在那个特殊历史环境中,版画起到了其他艺术形式难以达到的社会作用。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版画真正走向成熟,形成了具有个人风格的版画家以及版画群体、流派,涌现了诸多经典作品。然而,这种“繁荣”和“活跃”与市场无关,中国版画市场一直处于空白的边缘化地带。而制约版画市场扩大的原因之一,在于不少收藏爱好者对于版画有无收藏价值存在疑虑,曲解地认为版画作品就等同于印刷品,并且可以重复很多,这确实会让辛勤的版画创作者们感到委屈。德国哲学家本雅明说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使经典作品独一无二的韵味消失后,也使艺术由精英走向大众,技术复制取消了艺术的唯一性,却加大了艺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或许是在不经意之间谈出,但放在版画里,却从某种程度上诠释了现当代艺术的内在逻辑。
  直到2003年11月,国内出现第一个版画拍卖专场――广州嘉德秋拍的“1940年至2003年中国版画典集”专场拍卖,多个版种的200件版画作品上拍,55%成交,成交总额达134.2万元,成为中国版画市场轰动性的开始。2004年,广州嘉德冬季拍卖会上再次推出“版画・新中国连环画原稿”拍卖专场,其中孙滋溪的作品《小八路》,成交价达22万元。这两场版画专场拍卖的成功推出,促使此后诸多拍卖公司纷纷推出版画,藏家们也开始关注版画的市场走势。在2005年北京华辰秋拍中,黄永玉的版画《周恩来总理》估价1.5万至2万元,成交价达到17.6万元。2006年5月,广州嘉德夏季拍卖,应天齐的《西递村系列》以19.2万元成交,时隔几个月后在北京翰海秋拍会上,还是应天齐的《西递村系列》,共38幅,以101.2万元成交。
  版画市场上的一大热门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木刻版画。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的方力钧《2003.2.1》(8/8)彩色木刻版画,以694.4万元的成交价保持着国内版画拍卖的纪录。北京匡时2011年夏季艺术品拍卖会中,首场木刻版画暨张宗宪藏西洋油画专场,113件拍品总成交额为261.7万元,成交率高达98.13%。其中,贾鹃丽的《长廊》经过多轮竞价,最后以41.4万元成交,拔得专场头筹。
  从2004年至2010年中国地区拍卖市场上现当代艺术类别成交额前3名的拍卖公司版画作品的成交数据分析(图表),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到2007年是版画逐年转暧的期间。尤其是在2006年,国内版画交易异常频繁,各种书画拍卖会上,版画频频亮相。据嘉德拍卖公司统计,该年内版画价格整体上涨200%。逐年转暖的数字参照就是版画的市场成交额。2004年的版画成交额为145万元,而到了2007年,这个数字就变成了1035万元。而金融危机带给版画的影响体现在2009年,成交额不到300万元。2010年,艺术市场整体回暧,版画成交额也迅速逼近1200万元。此轮成交额的速翻行情,在2008年即已催生。该年,诸多名家开始陆续推出自己的丝网版画作品,而版画也是在2008年开始正式成为入门级的收藏品类。
  名家、名作的丝网复制版画,市场势头强劲
  当代艺术火爆后,许多名家诸如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冷军的作品用丝网印刷版画技术来复制,拍卖场上也出现了这一类丝网版画作品,受到买家的追捧,几年里已经从最初的几千元人民币涨到数万美元的价格,个别的作品组合甚至拍出了逾百万元人民币的天价。
  2007年11月,香港地产商刘銮雄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700多万美元(约1.3亿港元)购得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丝网版画作品《毛泽东肖像》,丝网版画的价值令人惊叹,而在国内,丝网版画这个艺术品交易市场上的新贵,也正逐渐被人所认可,在近年的艺术品交易中屡创佳绩。2007年12月在上海外滩茂悦酒店举行的“嫣然天使基金”慈善拍卖活动中,由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制作的吴冠中限量签名丝网版画《交河故城》以108万元成交,创下了国内丝网版画拍卖的新纪录。
  名家复制版画被市场如此追捧,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当代艺术一路飙升,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等当代艺术明星的作品价格屡创新高。正所谓水涨船高,没有上千万元资金想买到这些名家之作实属艰难,如此让那些刚刚进入艺术领域的投资人们望而却步。于是,无论是真正的艺术消费者,还是新收藏家亦或是艺术投资客们都将眼光瞄向了这些油画名家的复制版画作品。买不到这些名家的油画,买他们的“版画”也是好的。于是“原作创天价、画家红得画都不够卖”这样的原则成为众多投资者和买家去选择投资标的第一原则,像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和张晓刚等名家都是他们的目标之选。买名家复制版画与买名牌服装的道理一样,讲究的是品牌效应,至于是否合适就另当别论了。
  第二,是因为版画价格比起同样一幅油画来说要低得多。投资版画作品的成本平均为艺术家同一油画作品的5%至10%,只要准备10万元至30万元,就有许多不错的投资目标可选择,而且增值空间不输油画原作。更何况通常只要原作涨价,版画也会跟着涨。例如张晓刚的一套版画《记忆与失忆》(一套12张),一年前价格约2.5万美元,现在已涨至5.5万美元。
  国外版画主导市场,国内版画市场潜力大
  在西方发达国家,版画几乎是所有的艺术投资品种中最具增值潜力的品种之首选。上世纪30年代至五六十年代的几十年间,以美元为标准计算,版画平均有不少于65%的增值。70年代到90年代,版画的平均增值更达到了不低于3到5倍的高度。在国际艺术品投资市场中,以20年为统计计算的样本区,国际大师级的版画作品至少有25%到30%的年增值率,著名当代艺术品有15%到20%的年增值率,明星级中国瓷器平均有10%到20%的年增值率,普通版画作品也至少有15%到30%的年增值率。
  中国版画艺术,无论从形式、理论还是实践与作品,较之油画、水彩等其他西方舶来艺术形式,是当前中国与世界艺术差距最小的艺术品种之一。而且国内整个版画市场收藏投资门槛还处于较低阶段,此时介入版画收藏可谓是较好时机。
  目前中国版画市场的现状仍是限于小众范围内的传播,缺乏与公众的交流与互动。因此,要培养国内版画市场,版画艺术首先必须完成自身对公众的宣传和普及,并逐渐引起大众的审美趣味与文化需求,从而形成良性的买卖市场。
  (责任编辑:武文龙)

推荐访问:版画 中国 启动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