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美] 生命之美的句子

  哈罗德・范因斯坦总是能将人们熟悉的事物用惊艳的、震撼的、诚实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些难以捉摸的影像,探索和阐明了在语言、时空、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观念,那些绝妙的作品提高了我们关于自然进程的意识。――画儿
  
  哈罗德・范因斯坦(Harold Feinstein)1931年出生在纽约的布鲁克林,当他还是一个青涩少年的时候就拿起了照相机,作品不久便被当时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馆馆长爱德华・史泰肯 (Edward Steichen)所赏识,他十九岁的时候,就有作品被此博物馆永久收藏。这让他成为摄影界公认的神童。早年他曾与纪录片摄影师尤金・史密斯(Eugene Smith)合作,为尤金的专集《匹兹堡》做了大量排版工作。史密斯这样评价范因斯坦的作品:“他是这世界上我认识的摄影师中,少数几个人之一,能用强有力的、诚实的方式揭示我熟悉的事物所拥有的美丽新面目。”
  
  “纽约派”中小相机的忠实信徒
  从40年代晚期直到90年代末,范因斯坦一直坚持只拍黑白照片。起初是因为迷恋35毫米和6×6中小画幅相机,运用这些装备,范因斯坦不断地追求着自己的特殊风格:将日记体和社会学上的“纽约派”揉在一起,形成他独有的坚强而慈悲的人文主义调子。
  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异乡,这种“纽约派”中小画幅相机都是他的最爱。然而,他的作品里却没有维加(Weegee)的躁动,没有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的傲慢,也没有盖瑞・温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的伪装。他喜欢人,将观察人们享受生活的状态视为一种纯粹的乐趣,并且喜欢接近各式各样的人,然后把他们呈现在质感特异的画面里,让观者沉浸在既感性又现实的世界中。不仅如此,范因斯坦慈悲的胸怀也使他的作品将他内心田园牧歌般的宁静展现无遗。《康尼岛》是他这个时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著名摄影评论家和历史学家A.D・柯曼称他是“一位真正的摄影师,纽约最好的小相机摄影”,《纽约时报》摄影评论家贾科布称他的作品是“新绘画主义”。
  同时,众所周知,范因斯坦也是一位受人敬重的独立讲师。他在40年的执教生涯中创办过的摄影工作坊和艺术学院课程,被证明对当时那些有志向的摄影师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也影响了他们的视野和风格。这些被带动和影响的摄影师包括:玛丽・艾伦・马克(Mary Ellen Mark)、肯・黑曼(Ken Heyman)、玛丽埃特・帕斯・艾伦(Mariette Pathy Allen) 等。
  
  热衷暗房技术的“影像诗人”
  范因斯坦作品的精髓之一在于,他将照片洗印过程视为一种创意性活动,这也是他在教授生涯中一直向学生强调的。对于许多范因斯坦那个时代的摄影师来说,暗房就是冥想的空间,在那里,洗印的过程就是用底片阐释作者想要的视觉效果的表达过程。在其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精妙的色调关系调整,这样的效果就会实现。范因斯坦不仅将这样的技艺在他著名的工作坊中传授给参与者,也为《大众摄影》(Popular Photography)这样的期刊撰写了关于洗印技术的辅导专题。这使他成为当时的洗印大师之一。
  那些教学素材有几篇的主题是蒙太奇相片。许多与他同属“纽约派”的摄影师与他的理念背道而驰――他们拒绝暗房里的后期曝光操作。范因斯坦却将蒙太奇手法视为摄影不可或缺的一种独特手段。他认为自己更像是一位影像诗人,而非记录者,因此他吸收了蒙太奇手法(其中有一张他最喜爱的照片就是结合了八张不同的底片冲洗出来的),掌握及解读其技巧,并理所当然地把它视为资深洗印师的必备技能之一。 同时,范因斯坦还因他拥有高度艺术收藏价值的明胶银版法相片而闻名。
  
  新世纪后的彩色“数码之旅”
  在过去的十年中,范因斯坦一直醉心于数码创作。经过多年对数码系统的熟悉,他进行了许多实验性创作,并学会将彩色照片与明胶银版照片做相同程度的色调调整。从《百花》(One Hundred Flowers, Bulfinch Press, 2000)开始,他先后出版了七本彩色摄影作品, 受到的好评如潮。
  大部分拍摄过植物主题的摄影师,都试图引导人们更认真地观察花朵,而范因斯坦却建议我们从认识人类与花朵的关系入手,进入它们的内心。他的照片也使这一点成为可能。无论是谁,都未曾与花有过如此近的自然距离,并一睹它们的细节真貌。这种用肉眼无法实现的近距离、超精确的观察,是摄影给我们的馈赠,是摄影拥有如高端扫描仪般的解像力的体现。这组照片里有一些是如此清晰,使你可以一窥雄蕊的花粉颗粒,触摸蝴蝶翅膀的质感和脉络。
  “去展现我心中上帝所创造的奇迹,”范因斯坦在开始他的数码之旅的时候这样写道,“这是我的摄影之路,尽管我在晚年才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所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的观察似乎停滞了。我愿尽我所能,将人们带回到萦绕着上帝的恩赐中来,就好像是第一次发现它们那样。”
  除了出书,范因斯坦还在美术市场上将这些彩色摄影数码档案做成限量版照片。他在数码摄影界所引领的风尚,在2001年为他赢得了史密斯・索尼恩协会授予的“数码世界史密斯・索尼恩协会奖”。
  世界许多重要美术馆都展出并且永久收藏范因斯坦的摄影作品,包括现代美术馆、国际摄影艺术中心、乔治・伊斯曼机构、摄影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和纽约市博物馆。他的影集、摄影随笔和文章在世界各地主要期刊均有发表,包括《生活》、《光圈》、《奥杜邦》、《鉴赏家》、《插图》和《大众摄影》。
  不论是用黑白照片来表现城市社会场景,抑或用独特的色彩表现花朵或贝壳的特质,范因斯坦都通过他自己独特的情感方式过滤着看到的世界。在始终如一的精神鼓舞下,他早年的作品和近些年的作品交相辉映。他所有的照片都体现了对生灵万物存有的深刻敬畏。无论你信奉神学还是达尔文进化论,范因斯坦用他的作品提醒着人们“我们所拥有的生活”的美妙。范因斯坦让人怀着甜蜜的、谦卑的心重归世界,这是他伟大的天赋。

推荐访问:之美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