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电影,撑起集体怀旧的天空_集体怀旧

  摘要:九把刀导演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对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状态做出了回望的姿态,引发了观众集体怀旧的情绪。本文旨在通过对影片的分析,以求获得一个对全片客观而详细的深度概括。
  关键词:《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青春电影;集体怀旧
  青春电影一般指以青少年的成长经历或校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电影,这类电影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常见,诸如泰国电影《初恋那件小事》、马来西亚电影《初恋红豆冰》等等。曾经名噪一时台湾青春电影随着文化产业遭遇工业化运作浪潮后而失去原本展现学生生活主题的真实面目,但伴随着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发展,一批在台湾影坛活跃的新生代导演开始追寻自己原本的风格,并期望在浮光掠影中留下自己对青春的感悟。①近十年间,台湾青春电影成为华语影坛中一个特殊的存在,这其中,2002年《蓝色大门》让观众感受了那阵熟悉而陌生的台湾海风,2006年《盛夏光年》让观众领悟了复杂却简单的纠葛情感,2008年《海角七号》让观众看到了守望与追寻的文化对立。今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再一次印证了台湾青春电影的暖昧、美好、忧伤以及小清新风格。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是改编自导演九把刀的同名自传体小说,讲述了少年柯景腾与一班同窗好友因共同暗恋班花沈佳宜而发生的许许多多与青春有关的有笑有泪的故事。
  1994年,16岁的柯景腾开始了他懵懂的青春,他平日总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甚至他在被老师安排坐到沈佳宜前面时,他用一种轻蔑的语气说道:“我敢跟你赌,十年后,我连log是什么都不知道,照样活得很好”。柯景腾眼中的沈佳宜不过是那种只会读书的女生,但是青春从这“座位前,座位后”真正开始。柯景腾以为自己处处想要看到沈佳宜出糗。然而,当沈佳宜没有带课本时,柯景腾却鬼使神差的成为了沈佳宜的保护者,他宁愿自己选择举着椅子被罚跳十圈。因此,沈佳宜对柯景腾第一次产生不一样的感觉,为了感谢他,沈佳宜为柯景腾出“爱心考卷”,要求柯景腾留校上晚自习。也正因为沈佳宜的督促与帮助,柯景腾甚至觉得学习成为了一件非常热血的事情。虽然最后在月考与沈佳宜的打赌中,他还是没能超过她,沈佳宜依然束起了马尾辫。此时,观众已然解读出了柯景腾与沈佳宜两人之间萌生的暖昧情愫。这种青春的美好情怀让人憧憬,令人着迷。
  但是,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让观众看到了青春成长过程中的隐隐作痛,那种隐藏在美好、懵懂爱情之下的殇――没有牵手,没有初吻,有情人未成眷属却依旧刻骨铭心的爱恋。19岁的柯景腾以为通过自己举办的自由格斗比赛就可以证明自己,在沈佳宜的眼中,这场比赛却是一场幼稚至极的作秀。柯景腾只是想告诉她,自己希望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他,而有一点点不一样。柯景腾不明白,沈佳宜一直等待柯景腾的告白,想告诉他,自己在许愿灯上写下:“好,在一起”。沈佳宜亦不明白,柯景腾的世界仅仅是要拥有沈佳宜的心。一场别过,一场聚首。1999年,台湾发生九二一大地震,柯景腾不顾一切的奔向远方,为的就是联系上沈佳宜。那一瞬间,他才明白,原来沈佳宜是他全部的青春,失去她便失去了所有青春的记忆。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并没有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但影片的结尾,柯景腾出现在沈佳宜的婚礼上,他对自己说:“当你真正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原本以为自己绝对不会想去祝福她,但当她站在你的面前时,才知道原来自己是从心底希望她是幸福的。”只是最后,柯景腾以惊世骇俗的方式争取到了沈佳宜的吻,激情荡漾、春潮涌动、真情流露、尢懈司击。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描绘柯景腾与沈佳宜美好而又略带忧伤的青春本身的同时,更映射出那些由回溯与感伤构建起的社会情感,包含了台湾浓郁的人情味,引发了观众怀旧情绪的集体爆发。显然,影片用其清新温婉的语调述说着青春的执着、无奈与遗憾,带给观众的除了眼睛湿润,还有时过境迁对青春未尽的微笑告别。
  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记忆不光是过去时间在我们脑里打下的印记;它是一个看护人,守护着那些对我们最深切的希望和最深切的恐惧、有意义的时刻。”②当社会不断进步向前发展,人们在精神生活的缺失显现出来,人们希望自由地在过去中选择一个时期,似乎所有人们经历过的过往都是美好的,然而现实毁灭了人们原本的情感渴求,使得一度对感隋世界要求满足的人们深感失落。诚然,现实与过往是无法相平衡比较的。也正因为这样,“青春”与“初恋”成为了人们几乎共通的公众回忆。
  一直以来,台湾青春电影所特有的清新感深深触动着人们对青春的深远记忆。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以平面化、无深度的后现代特征,纯粹的对个体成长进行着描述。然而影片并没有拍摄成为一部时间流水账电影,因为在110分钟渐渐行进的青春展映中,导演让观众仿佛看到了自己同样的年少无谓。青春电影带给观众的总有些许失落与惆怅。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实的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既存在着抗争又在忍受着委曲求全,面对生活境遇的绝望,又需鼓起勇气的坚持继续。生活在奔波劳顿的疲惫之下,人们多是隐藏着心中不愿放弃的梦想。
  毫无疑问,在感情世界里总会有那么一些故事,当人们想起时总会激动不已,抑或黯然忧伤。就好像曾经有过的一种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最深的土壤中,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它在某个特定的瞬间,突然触动到人们心底最深处的情感,如昙花一现,怒放盛开,那一刻的绚丽足以唤起人们尘封已久的温暖记忆。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虽与《九降风》《最遥远的距离》等青春电影风格类似。但在忧伤之余给了我们真实的感动。导演试图用细节托起整部影片,唤起观众对美好青春的共鸣:有过校园生活的人都熟悉,青春的爱情最经不起折腾,柯景腾与沈佳宜分合兜转,那纯洁懵懂的爱情伴随着学业的转变而时悲时喜。尽管在单纯朦胧的青春生活中友情遮蔽了爱情的亮点,但影片不断展现出来的细节和所透露出来的初恋情怀,无疑对观众有着强烈的冲击。
  其实,影片中柯景腾与沈佳宜的“初恋”是无法与那些肌肤之亲的感情生活相提并论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柯景腾从未拥有过沈佳宜,便也无法言及失去,所以留下的只是有些酸涩甘甜的美好回忆。这样的感情就像是没有一点杂质的蒸馏水令人向往,却又因为没有深入对方世界而留下幸福的伤痛与遗憾。然而谁又能够否认,柯景腾恰是因为这种“未曾走进”的方式而永恒地拥有着沈佳宜呢?
  真诚的影像足以使人们暂时逃离了现代都市人紧张单调的生活,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就这样带着其特有的某些羞涩又有着浓厚青春的气息,为观众提供了一次释放心理压力和追寻美好记忆的机会,更将观众的思维定格在那段青春岁月,很美很温暖。
  注释:
  ①吴丽芬“海角派青春电影”对台湾本土文化生态的救赎以《海角七号》为例[J]东南传播,2009年第5期
  ②罗洛・梅.冯川、陈刚译.人寻找自己[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205-206

推荐访问:撑起 怀旧 集体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