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辉煌时期的艺术特征 曾经辉煌的中国动画

  摘要: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面对现代人越来越高的审美需求,中国的老动画从审美、技术等各方面已经过时。但中国老动画艺术家曾经创作了家喻户晓广受好评的动画作品,观众对这些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动画片的确优秀,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开创了动画的“中国学派”,在国际上多次获奖,被世界公认。
  关键词:曾经辉煌;中国动画
  中国动画艺术家曾经创作了家喻户晓广受好评的动画作品。比如1961年万氏兄弟的《大闹天空》、1961年特伟的《小蝌蚪找妈妈》、1984年戴铁郎的《黑猫警长》、1997年曲建方的《阿凡提》、1999年常光希的《宝莲灯》等等。观众对这些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由于当时国家引进并播放外国动画片的数量少,经济水平低,媒介传播还不够发达,观众从有限的电视台频道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国产动画片;另外,这些动画片的确优秀,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开创了动画的“中国学派”,在国际上多次获奖,被世界公认。
  《大闹天宫》在中国动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的老大万籁鸣导演,曾获得了5项国际大奖,在44个国家和地区放映,接受影响效果巨大。《大闹天宫》中的“美术美”更胜于“电影美”,取材于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原画全部是手绘,角色造型风格类似中国民间的剪纸绘画,人物脸部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京剧脸谱,颜色非常鲜艳,黄色、红色、绿色构成了动画片的主要色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大闹天宫》最成功的方面是动作设计,借鉴了中国京剧、昆曲中的形体动作,夸张变形的角色造型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复杂多变的动态动作,为了表现高超的动态动作,画面上猴子仙女的手脚均过长等等,角色形象的设计已经不符合自然生命体的正常结构和动作规律。仙女的角色动作优美、超凡、栩栩如生,吸收了中国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姿态,表现形式唯美,具有流线型的艺术美感。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武打动作也非常精彩,并且孙悟空和二郎神都会“变化之术”,孙悟空变成一条鱼,二郎神就变成一只飞鸟追随,这更增加了角色动作设计制作的难度和复杂度,要求更多的手绘原画和中间画,夸张丰富的武打动作吸收了中国传统戏剧的精华,节奏时而快、时而慢、时而停格、时而繁多,孙悟空与二郎神动作的节奏变化多端与仙女舒展洒脱的动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动作节奏的丰富变化正符合角色形象的性格特征和故事情节的需要,《大闹天宫》的故事题材、角色形象的造型设计、动作节奏均取自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作品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本民族的美学品质。
  《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在60年代初获得瑞士第14届洛嘎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等5项国际大奖,其接受影响及接受效果可见一斑,确定了动画片“中国学派”的重要地位,随后特伟将水墨风格继续发扬光大,再接再厉创作了1979年的《牧笛》、1988年的《山水情》等一系列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根据方慧珍、盛璐德的同名童话故事改编,“谁是我们的妈妈呢?”小蝌蚪们努力寻找妈妈,一开始以为金鱼、螃蟹、小乌龟、鲶鱼是自己的妈妈,经历一番波折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青蛙,动画片教育性极强,教育孩子们看问题要全面,同时还讲了“有志者事竞成”的道理。就表现手法而言,在《大闹天宫》中看到的是一个紧接着一个繁杂夸张的动作,而《小蝌蚪找妈妈》是一幅幅美丽静逸的画面,画面清净淡雅,取材于国画大师齐白石的鱼虾等形象,奠定了动画片极高的美术水准,是对艺术作品更高级的鉴赏与审美的接受与享受,这时的接受者已是接受美学中“作为理解的观众”,具有“总体想象性”的领悟,正如柯林伍德所认为接受者在艺术作品中会产生“一些感觉――情态经验或者心理经验;当它们被观众的意识活动从印象提到观念时,它们就能被转变成为等同于画家所具有的那种总体想象性经验了”。1962年茅盾为《小蝌蚪找妈妈》作观后诗一首:“白石世所珍,俊逸复清新。荣宝擅复制,往往可乱真。何期影坛彦,创造惊鬼神。名画真能动,潜翔栩如生。柳叶乱飘雨,芙渠发幽香。蝌蚪找妈妈,奔走询问忙。只缘执一体,再三认错娘。莫笑蝌蚪傻,人亦有如此。认识不全面,好心办坏事。莫笑故事诞,此中有哲理。画意与诗情,三美此全具。”大文豪茅盾的评论从绘画艺术、科普教育、生命哲理、写意情调等方面给予《小蝌蚪找妈妈》极高的赞美。的确,“动画艺术作品只有与生命美学联系起来,才能突显艺术作品的审美品质。”《小蝌蚪找妈妈》具有“写意”、“似与不似之间”、“空白”的艺术特征,表现了水墨动画中的艺术情趣,也正是接受美学中的“召唤性”结构,体现出对美的不断追求。可以说,中国传统的古典美学思想和西方接受美学思想在动画艺术作品《小蝌蚪找妈妈》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中国动画曾经辉煌一时,在国际动画界赢得一片声誉。一方面当时的动画片美术水准都极高,动画的表现形式都以中国传统绘画为主,民间剪纸、民间绘画、水墨国画等为动画片的美术表现功不可没。但现在,老一辈动画艺术家大多过世,而中国动画后继无人,同时动画艺术创作者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越来越不重视,大多数的艺术生会选择油画、设计专业,而不愿去学习国画,觉得没有更大的发展。另一方面,动画片从题材到表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将民族的个性与特色通过动画作品展现出来,获得了接受者的喜爱。当然,辉煌时期的中国动画片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将受众定位于少年儿童,作品往往具有很高的教育性,希望“寓教于乐”,而健康、教育这样特殊的审美尺度和要求,使动画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不足,限制了动漫作品本身的发展,动画形象的简单化和模式化,影响了后来中国动画界很长一段时间,动画接受观念一直扭转不过来,走了许多弯路。第二,“传统、民族”有时候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创作灵感。动画片《宝莲灯》剧情荒诞、缺乏逻辑,将原本经典的神话故事改编的无聊乏味。与此相对照,美国的动画片《花木兰》,给中国传统民族形象的花木兰注入了美国叛逆现代的精神理念,
  《功夫熊猫》取材于中国优秀的武术精神和国宝大熊猫形象,迪斯尼对中国题材的《花木兰》与《功夫熊猫》均进行了现代意义的解构与重构,动画片中的幽默、乐观是美国式的文化,《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都是“传统”与“现代”的成功结合。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面对现代人越来越高的审美需求,中国的老动画从审美、技术等各方面已经过时。对于目前中国动画的发展现状来说,要将我们民族美学、文化美学的本质精神有血有肉的鲜活丰富的现代性地展示出来,并为中国广大受众接受认可,这还很困难,动画艺术家还需要苦苦探索并不断努力。
  注释:
  [1]陈瑛(著).动画的视觉传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27-136
  [2](英)科林伍德(著),王至元、陈华中(译).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15.
  [3]郭肖华、刘蔚(主编).动漫艺术与作品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1.
  [4]胡经之(著).文艺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25.
  参考文献:
  [1]陈瑛(著).动画的视觉传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27-136.
  [2](英)科林伍德(著),王至元、陈华中(译).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15.
  [3]郭肖华、刘蔚(主编)
  动漫艺术与作品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1.
  [4]胡经之(著).文艺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25.
  作者简介:
  郭荣春(1983―),女,陕西西安人,西安邮电大学数字媒体艺术

推荐访问:中国 辉煌 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