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浅析流行语的产出】浅析流行语翻译

  【摘 要】流行语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产生主要是对现实世界的顺应。本文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入手,分别研究了流行语在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受众心理三个层面的应用。
  【关键词】顺应论 流行语 文化载体 产出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071-02
  【Abstract】As the cultural carrier, the production of catchwords adapts to the realistic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 the application of catchwords on physical world, social world and mental world has been studied respectively.
  【Key words】Adaptation Theory Catchword Cultural carrier Production
  
  一、引 言
  流行语是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出现的广为流行且频繁使用的词语。它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记录着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轨迹。流行语的产生与发展和社会息息相关,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末人们对流行语研究渐趋增多,如流行语与英美文化之间的联系,流行语和翻译的交错分析等,但总体看来,都是对流行语的综合分析,而对其某一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将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入手,分别从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受众心理三个层面分析流行语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产出的原因对现实世界的顺应过程。
  二、顺应论简述
  1987,Jef Verschueren在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中提出的“顺应”理论,以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来考察语言的使用。在1999年出版的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该理论。Verschueren认为,语言使用是一种行为(behavior)。与“act”(行为)不同,“behavior”更具有社会学的意义,因此在他看来,语言使用又是一种社会行为(social action)。所以考察语言使用必须“从认知、社会、文化的综合角度将语言现象与其作为行为的语言使用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语用学不是和音位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平行的学科,而是一种功能性理论,即“对语言任何一个方面的功能性综观”。语用综观的核心内容是顺应论(Adaptation Theory),即语言的使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语言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语言有三个特性是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顺应性(adaptability),语言选择的可能性在于变异性。可能的语言选择的范围并不是静态的、稳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某一时刻语言的选择是静态的,但是可以经过重新商讨而获得重新的选择。有了这种可能性,语言使用者完成语言选择的过程不是机械的,而是灵活地运用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即语言的商讨性。这种选择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这也正是语言的顺应性。这种顺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语境适应、语言结构适应、适应的动态性和突显性。人们同时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具体的说,处于包括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的环境,相应的,他们的言语行为应该顺应在这些世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三、流行语产生缘由的顺应性分析
  导致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很多,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化以及人们心理的改变都会带来语言的变化,进而产生新的流行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流行语产生的缘由加以探讨:
  1.对物质世界的顺应
  (1)政治经济的发展。政治经济的发展是流行语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改变,必然会出现许多新的与该领域有关的词语。而政治和经济往往又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部分,人民最关心的部分。因此,涉及到政治经济的词语易会成为人们频繁谈论的话题,从而成为流行语。换言之,流行语正是对物质世界的顺应。
  20世纪60年代,英语新闻中经常出现的是cold war(冷战),到了90年代,trade war(贸易战)却成了新的流行语。此外,arms race(军备竞赛)、nuclear arms(核武器)等也都是近年来流行的政治词汇。经济方面英美人创造的流行词:free trade(自由贸易)、MPT(最惠国待遇)、ATM(自动取款机)等。此外,20世纪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社会还导致许多国际性组织风起云涌,如:WTO(世界贸易组织)、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APEC(亚太经济理事会)等。汉语中,政治方面有“一国两制”、“三个代表”、“政治挂帅”、“和谐社会”、“八荣八耻”、“十七大”等;经济方面有改革开放、小康生活、招商引资、市场经济、外资企业等。
  (2)重要人或事的出现。流行语之所以会流行,主要是因为这些词被频繁谈论。那么,当一些重要的人物或事件出现时,与之相关的词语会伴随着人们的关注而变成热门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2001年9月11日恐怖份子对美国纽约世贸大厦的袭击事件后,“9.11”立刻成了当时最流行的词语。此外,Ground Zero(世贸中心废墟)、Let’s Roll(我们开始行动吧!)、Osamaniac(对拉登痴迷者)等与该事件紧密相关的词汇也频繁出现在媒体中。
  汉语情况也类似。2005年的“超女”、“禽流感”、“博客”;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油价上涨”、“丛飞”;到2007年出现的“十七大”、“嫦娥一号”无一不是当时发生的重要事件或出现的厉害人物。
  2.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流行语的一个重要成因。新科技的出现常常会让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便利和好处,这些科技词语成为流行语是必然的。而另一些科技虽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但因为其高新性被人们所关注,仍可成为流行语。而且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及国家之间交流机会的增加,大多数科技流行语已没有国界之分,正是在这种国际社交环境下,流行语也应运而生。电脑的发明带来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流行词汇:CPU(中央处理系统)、keyboard(键盘)、mouse(鼠标)、Internet(互联网)、website(网址)、web club(网吧)、hacker(黑客)等。
  3.对心理世界的顺应
  社会的变迁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心理世界也随之日益变化,许多新事物便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语。语言作为社会现象会随着社会生活的进展而发生变化,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流行的都会在流行语上有所反映,流行语所表现出的语言的趋同性从本质上就是反映人们社交心理的各种现象。
  英语中,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哈喽啊,饭已OK了,下来‘咪西’吧”等就是对当时学外语热潮的顺应。人们吃东西要吃green food(绿色食品),做事情要D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汉语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流行语更是数不胜数。如人们熟悉的炒股、蹦迪、进口大片、小资等时髦词语,还有出现了彩信、飞信、网上购物、人造美女、MP3等新鲜事物。这些流行语都是随社交心理世界而出现的。
  四、结束语
  流行语是一种独特的流行现象,它涉及社会的重大事件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准确、生动地反映着且顺应着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变化。因此,流行语的研究价值远远不止于语言本身,它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包涵的文化底蕴,对于其他领域的工作也具有启迪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 Arnold, 1999
  2 张颖、马连湘.流行语略论[J].学术交流,2003(11):134~136
  3 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 李元胜.顺应论在中国的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123~126

推荐访问:流行语 浅析 产出 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