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标志性事件【融入全球化与保留中国芯的两难问题分析】

  摘要:从各种数量指标来看,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如何融入全球化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中国融入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着如何融入经济全球化和保留中国芯的两难困境,基于此,中国需要选择“并电”模式的全球化方式,建立起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的预警系统。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芯;“并电”模式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3-0029-03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地融入到全球化经济之中。一方面,中国对外贸易额度不断增加,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断增加。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比2008年(下同)下降13.9%,略高于2007年的贸易总值。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有资料显示我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0%。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已经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已完全融入到全球化之中。另一方面,中国对外投资与吸引外资的额度不断增加。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09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565,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连续八年保持增长势头。2010年1-7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2034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67.5亿美元。印度报纸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第五大直接海外投资国。据商务部信息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FDI)5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9.6%,中国FDI连续第11个月正增长。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中国无论是向外投资、还是吸引外资都保持了增长,中国市场成为全球跨国公司竞争的重点,同时中国企业也不断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当中。中国经济融入到全球化之中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能给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也可能会由于全球经济的衰退而拖累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是完全同全球市场经济同频共振,还是在融入全球化过程中保留自己的中国芯,让中国经济有特色、独立地发展?这成为了中国经济学家思考的核心问题。我们认为,中国在融入到全球化过程中需要保留自己的中国芯,通过中国芯提升中国经济的核心能力,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芯的内涵与概念界定
  芯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物体的中心部分;装在器物中的捻子;蛇和羊的舌头。总体来说芯是中心部件与核心部分的意思。中国芯可以解释为中国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动力与不可丢失的核心要素,如果丢掉了中国芯,中国就会失去自身的灵魂与核心特色,中国就不能矗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国正在驶入到全球化的快车道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人们的思想也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发生变化,中国的发展到底什么是不能丢失的、不可改变的呢?江泽民主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胡锦涛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具体化为八荣八耻。李铁映在延安精神的讲话上强调抓中国的老鼠要靠中国的猫,中国的猫就是中国精神。无论中国如何融入全球化,中国经济如何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是需要一代代中国人不断去传承发扬光大的。因而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国芯的一个核心部分。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他的命运;同样一个国家的人性也是稳定的,不易改变的,它根植于一个民族的命运与发展之中。中国的人性也是中国芯的重要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在对外界环境的不断进化性适应中形成的稳定的、可遗传的核心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是需要传承与发扬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是中国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学者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有不同的看法,张岱年认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集中体现在周易的两个命题上,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刘纲纪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可概括为“理性精神”、“自由精神”、“求实精神”、“应变精神”等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也有学者认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的根本是儒家的仁爱天下、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悲智双运。有学者认为,国歌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爱国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激情,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的那种不甘耻辱、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总体而言,民族精神是一种体现中华文明、中国历史、中国人内在性格的特点的内在的精神与外在气质。具体而言,应包括顺应自然、仁爱爱人、自强不息、创新求变、坚忍不拔、辩证求实的精神。
  因而,中国芯看成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存与进化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持续传承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文明的基因。
  二、中国融入全球化与保留中国芯的两难分析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就不可逆转地迈向了全球化,罗伯特,夏皮罗在《下一轮全球趋势》这本书中指出,中国是除美国外另一个抓住全球化机遇而善加利用的主要经济体,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将继续吸引发达国家资金与技术向中国转移,使中国成为全球不可或缺的两大经济体之一。很多经济学家、特别是新自由学派经济学家认为,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中国应当毫无保留的全球化,按照全球化的要求来完成国家的转型。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长期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的经济自1978年以来保持了20多年的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同时全球化促进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我国的产业逐渐在向高级化方向转化,第三产业GDP的比例不断升高,基本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体系;全球化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2010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达到了43家,有19个品牌进入了全球500强品牌;全球化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领域中国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性组织的话语权不断增强。然而,在辉煌的背后也有沉甸甸的代价。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中国36个行业中有28个行业被跨国公司所垄断,跨国公司在某种程度上绑架了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在不断扩大,恩格尔系数超过了联合国的安全警示指数,社会的矛盾与不安定因素在增多;另一方面,长期的计划生育国策使得中国即将步入老龄社会,人口福利的锐减将拖累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资源的粗放式消耗、生态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它将制 约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开放也带来了文化、意识领域的开放,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正在加速度西化,优秀的文化传统、民族精神也在消失,中国传统的信任体系与道德体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新的信任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食品安全、产品质量低下、学术造假、腐败等问题给中国全球化带来了巨大的阴影。新左派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发出了反西方的全球化的观点,中国应当用中国现代性来代替西方现代性。中国融入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一方面需要保留住全球化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利益,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保留自己的中国芯,顺利完成国家转型,走上新的发展方式的问题。
  中国的国家领导人、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都对融入全球化与保留中国芯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选择,江泽民在这一问题上选择了利用传统文化来解决国家治理问题,通过大力加强德治、法治来促进社会道德的回归;李铁映强调应发扬延安精神来解决中国的问题。胡鞍钢、王绍光等国家主义经济学者认为,中国应加强国家能力,让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集体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应大力发展集体工业来完成社会的转型,华西村等经验应大力推广;也有政治学家认为,中国应当走向法制社会,利用健全的法制来保护人民的权利与社会的稳定。
  总体而言,融入全球化与保留中国芯是一个两难选择,按照西方市场经济的模式来进行国家转型在俄罗斯、阿根廷等国被证明是失败的,2008年的金融风暴更是给西方全球化敲响警钟,另一方面保留中国芯来完成中国国家转型的方式还处在摸索阶段。我国的国家转型需要将全球化与保留中国芯合理统一起来,融入全球化、利用全球化快速发展,同时又要通过保留中国芯、传播中国芯来解决中国独特的经济与政治问题。
  三、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并电”模式
  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将中国30多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归功于邓小平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领域的不断改革强化了中国人的市场意识,私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活力。也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现在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应归功于毛泽东时代的大力发展重工业,均衡的构建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均衡的工业体系为中国全面接轨全球化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人才基础、社会基础。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方式是一种难以逆转的方式,中国是全球经济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发展需要适应全球经济生态系统的变动趋势。中国不是考虑是否要全球化,而是如何融入全球化的问题;既从全球化中获得好处,又有能力应对全球化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危机与风险。
  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后,美国、欧共体国家相继采用了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来缓解国内的失业、中小企业生存困难等问题,贸易保护的抬头也说明了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完全的全球化,在自身经济体系出现问题时就会采用一些隔离措施来对经济进行恢复性调整。中国自身构成了一个经济系统、中国以外的经济体构成了另一个经济生态系统;这两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经济系统就像两台发电机。在物理领域为了提高发电功率经常采用多台发电机并电运行的方式,两台发电机能顺利并电的前提条件是两台发电机的频率相同、电压相等、相序相位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并电成功,形成同频共振的协同效果。中国的经济与全球经济之间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当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变化频率等相一致时,中国经济就能从全球化中获得最大的好处与利益,而当频率不一样时就会出现中国受全球经济拖累的现象,频率差异过大就会出现自动跳电现象。中国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应采用并电模式来进行,在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经济结构等同全球经济能完全同频对接时应完全融入全球化,通过全球化运作让经济效率最高、成本最小;当中国与全球经济之间不能同频运行时就需要有自我保护机制,自动脱离全球化,通过内部经济的恢复调整来回避全球化的风险。
  在并电运行过程中,如果两台发动机的相序相反就会产生并电烧损发电机的现象;中国在融入全球化过程中需要注意全球化过程中、特别是文化全球化由于东西方文化的进化方向的差异较大,容易出现一种文化全球被其他文化所冲击、毁坏的现象。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曾是四大文明古国,但中国文明是唯一长期被持续传承的文明,巴比伦文明消失了,埃及、印度的文明被西方文明不断同化,失去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中国人性、中国文化、民族精神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化的原动力,是中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在中国并入全球化经济生态体系中运行时,中国需要建立起保护系统与自我隔离系统来防止中国芯被冲击毁坏。我国正在全面融入全球化体系之中,我国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政治安全的预警系统并没有建立起来,中国的部分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企业民众都存在被跨国公司、外国政府催眠的现象,盲目的崇洋媚外,使得中国的民族精神在弱化,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并没有被新一代的中国人所传承。因而,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要加强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要建立起中华文明安全的评价系统,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指标来评测我国的文化的安全状况,建立预警指标,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中国应自动从全球化中跳出,使中国芯获得恢复的时间与机会。
  四、结论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融入到全球化的体系之中,全球化为中国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让中国面临着转型之痛,全球化与保留中国特色的中国芯是中国全球化的一个两难问题。中国芯是中国人性、民族精神、中国文化的核心基因,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中国全球化中必须保留的部分。中国要能从全球化中获益、回避全球化的奉献、让中国芯得以持续进化,就需要采用“并电”模式的全球化方式,建立起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的预警系统。
  责任编辑:梁小楠

推荐访问:两难 化与 融入 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