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情味,人怎么相处【主题报道如何做出“人情味儿”】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6-0139-01      摘要: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组织的具有规模性和连续性的重点报道,笔者在多年的新闻采访和编辑中,体会到主题报道只要能在整体策划、表现形式和包装手法上创新,就能让以宣传政策方针为主的主题报道做出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人情味儿”。
  关键词:主题报道;策划先行;以人为本;形式创新
  
  1 策划先行 创新整体思路
  重大主题报道内容重要,政策性、引导性强,因此在新闻报道和舆论宣传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当下各媒体,特别是党政类媒体经常见到的报道形式,但与此同时,主题报道因为多是规定好的“命题作文”,在实际报道过程中也面临着规定动作多、报道持续时间长、战线广,容易出现主题单一、信息重复、心态疲惫等现象。如何发挥主题报道优势,如何跳出程式化、概念化模式,不断创新报道理念和形式,切实增强主题报道的影响力?策划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重要课题。
  主题报道都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展开,题材重大,这就要求眼光首先要高――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面。其次,由于新闻主题报道制作周期较长,而周边的环境和事物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在策划时,选题一定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此外,策划者还必须根据新闻策划的动态性要求,在报道实施的过程中,随时调整报道的规模、程度和表现形式,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
  主题选定后,接下来就要确定具体的策划思路,整个报道涵盖几个分报道?每集的主题又是什么?具体要从哪些方面展现主题?都需要经过策划才能确定。这个时候需要广泛搜集资料,从不同的角度设计报道思路,也需要设计多套方案供筛选。宏大的主题未必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这就需要在策划选题时寻找政府关心与百姓关注之间的契合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兴奋点”,抓住观众的眼球,达到群众喜闻乐见、印象深刻的效果。
  2010年7月到9月,在西部大开发十周年的背景下,陕西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栏目就顺应这一政策背景推出了《西部开发新趋势》系列大型主题报道,围绕西部开发十年间在经济发展、社会变化、百姓生活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主题报道,在涉及宏观经济、医疗卫生、退耕还林、新兴产业等十多集系列报道中,记者和编辑选取了总统计师、社区百姓、铁路建设者、农村剪花姑娘等等一个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物,突破了以往以记者讲述为主的传统主题报道模式,创新把国家的政策方针和普通百姓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让百姓切身感受到政策带给自己生活的变化,从而让晦涩的政策变得浅显易懂。
  2走近普通人 体现小人物情怀
   当下的电视新闻的竞争已经不仅表现在抢时效、争首发,也体现在拼创意、比深度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是收视。因此,如何寻找报道角度,以求拓展报道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在报道上独树一帜,也对主题报道的策划和采访编辑人员提出了另一个挑战。笔者认为,对于主题报道的策划来说,以人为本,寻找民生视角是一个把握的关键。而具体进行新闻制作的记者和编辑,也要有人文情怀,以人为本,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要求,用普通百姓的眼光看问题,用普通百姓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感受,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反映他们的心声。在报道手法上,也可以采用新闻日记体等新形式,赋予了报道更强的现场感和可读性。
  从今年3月份开始,陕西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栏目推出了为期一年的大型主题报道,《民生报道看地市》系列报道,每个月关注陕西省的一个地市,利用一个礼拜的时间,每天报道这个地市在民生方面的亮点。民生报道,最能体现这方面成就的当然是百姓的生活了。因此在采访报道时,记者全部以最基层的百姓生活为关注点,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来展现。在笔者参与的陕西铜川周的报道时,当时要报道陕西铜川在农民增收、下岗再就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民生成就,经过反复研究策划,记者选择了种樱桃的农民、秦岭水泥厂总工程师、矿区下岗自出创业人员等几个基层小人物,分别制作了《“樱桃哥”的百万富翁梦》、《秦岭水泥总工的环境保卫战》、《玩具店小老板的幸福生活》等几集主题报道,由于反应的都是最基层普通百姓的普通生活,观众看起来也多了几分亲切,收视表现也相当不错。
  3多种形式创新 提升报道魅力
   绕中央、省、市委中心工作,开展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媒体的使命所在。要让重大主题报道具有思想性,具有影响力,就必须把重大主题报道做得有深度、有力度、有广度,更关键的是必须有“新意”,只有这样,才能凸显重大主题报道的舆论引导和宣传功能。
   创新首先可以体现在叙述方式上。为了淡化宣传味、提高可视性,记者和编辑在把握报道时,要做到“小切口、大视角,小人物、大主题”,做到“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人物化、人物细节化”,只要这样做了,新闻就好看,“硬新闻就能实现软着陆”。对观众来说,就比较容易入耳、入脑、入心。策划的记者和编辑由在形式上大胆创新,按照不同主题将新闻进行拆解,打破传统的一口气到底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将一个主题分成连续的三条报道,中间穿插主持人解说和分标题,形式的创新让宏大的主题变得简单易懂,新闻播报的节奏也加快了。
  创新同样也体现在节目包装形式上。现在我们对包装的感觉已经不是外在于内容的锦上添花了,而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生动的包装已经与新闻主体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甚至就是内容的一部分。在一些主题报道中,配合记者的出像或者是权威专家的解说,在包装上加上字幕、分解图、音乐等各种元素,有时候还有动画。其画面是立体的,传达的信息更为饱满。包装手段的运用既调节了报道的节奏,也使报道更加鲜活好看。
  

推荐访问:人情 味儿 做出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