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京津冀都市圈的河北省大学生择业观念研究]2018京津冀新行政区划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京津冀都市圈的背景下,分析了河北省大学生择业的现状和特征,总结了河北省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京津冀都市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实现顺利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都市圈;大学生择业观念;择业观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117-01
  
  我国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增长快,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解决近660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一个重点议题。我们所时常面临的事实是,一方面“无业可就”,另一方面“有业不就”,正所谓就业难.难在择业;择业难,难在择业观。
  京津冀经济圈是全国三大经济圈之一,已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又一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一历史时刻,地处“两环”(环渤海、环京津)中心地带的河北省,掀开了转型谋变的历史新页。特别是2005年,北京、天津、河北人事部门共同签署了《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书》,标志着京津冀地区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拉开了帷幕,为今后京津冀地区的人才交流合作确立了法律的保障。
  1大学生择业观的内涵
  择业观是择业主体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可、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的倾向等,它既是择业者择业理想的直接体现,也是择业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接表达。大学生的择业观可以概括为:是大学生在读书学习、社会实践、接受教育等活动中,对如何选择职业这一实践活动的较稳定的认识、态度和基本的指导思想。
  2河北省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及特征
  了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是解决大学生择业问题成功的开始。课题组于2010年5-6月份抽取河北省省属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共10所,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2010届毕业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采取直接调查方式,即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填答,并当场收回。采用SPSS13.0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52份,有效率为94%,其中男生48%,女生占52%;文史类学生占35%,理工类学生占55%,其他类学生占10%;本科生占53.9%,专科生占46.1%;省属重点大学学生占32%,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占41%,高职院校学生占27%;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河北省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及特征为:
  2.1择业地域特征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及大中等城市更吸引毕业生。男女毕业生间差异较大,男生更趋向于去江浙等东部沿海城市、河北省沿海城市以及中西部等有较多发展机会和较大发展潜力的地区就业,女生求稳心理较重,更趋向于选择到离家乡较近的地区就业。
  2.2择业单位性质
  毕业生择业时把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政府机关等国有单位作为首选,求稳心理比较突出,不愿付辛苦、不愿冒风险,只有进国有单位无望的情况下,才不得不选择外资、合资、民营企业或自主创业。不同性别、不同生源、本专科毕业生间没有差异,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这说明传统的择业思想在每位学生头脑中依然根深蒂固。
  2.3择业规划
  大部分毕业生没有做择业规划,没有择业目标,不知道想要的工作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特长和能胜任的工作是什么。少数毕业生有不太成熟的职业规划,极少数毕业生有较成熟和完善的择业规划,对自己要学的东西和将来的择业方向有很好的计划和安排。
  2.4择业困惑
  在回答“您在择业时遇到的最大困惑”问题时,四个答案是毕业生选择较多的,一是人生目标模糊,占到28%;二是自身能力欠缺,占到23%;三是职业前景不明,占到21%;四是职业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占到18%。
  3河北省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
  3.1不能客观进行自我评价,择业期望值偏高
  一些大学生缺乏准确的自我评价,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追求高福利和稳定的工作和热门职业,希望到经济发达地区及大中等城市就业,希望到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政府机关就业。缺乏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缺乏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不能从小事做起,从底层做起,从现在做起。由于没有考虑到自身条件、职业特点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也不清楚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职位,是否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生规划相一致,结果造成多人过独木桥的“扎堆”现象,理想目标可望而不可及,既影响成功择业又浪费了自身优势。
  3.2没有进行职业规划,漫无目的,错失良机
  对数大学生对自己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很好的规划,上学时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择业时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能够干什么,在求职时漫无目的,喜好“见一家爱一家”,今天认为这个单位待遇不错,明天又觉得那个单位有利于自己发展,漫天撒网式地投送简历,有的还向同一家的单位同时申请多个职位,在网络求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最后在多个单位与多个职位中难以取舍,高不成低不就,丧失就业机会。
  3.3缺乏自信,妄自非薄
  一些大学生自身存在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导致他们对自己评价过低,低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看不到自己的优势,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或能力去从事一份更好的职业。在择业中有的悲观失望、抑郁孤僻,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竞争;有的怕吃苦、怕失败、不愿承担新的或是更多责任的工作,自甘平庸;有的缺乏自信、过于拘谨、优柔寡断、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从而错失良机。�
  4基于京津冀都市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实现顺利就业
  4.1推进区域人才一体化,引导学生拓展择业范围
  环渤海经济圈的构建及逐渐形成,人才市场的一体化是一个前提。河北省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在经济层面上融入北京、天津经济,还要在人才配给上开辟毕业生面向环渤海的就业快速通道,积极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构建面向我省大学毕业生信息网,把推进和实现一体化作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内在要求,树立人才战略新思维,赋予人才战略新内涵,进行人才战略实践创新。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一体化带来的有利机遇和条件,拓展择业范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客观的职业规划。
  4.2实施“四一战略”,指引学生找准职业定位
  “十二五”期问,河北省把加快优势地区率先发展作为战略重点,强力推进“一圈一带一区一批”建设。即加快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加快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加快发展冀中南经济区,加快培育千亿元级重点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打造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形成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四个一”的战略重点将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也必将同时带动对大学生的需求,有关部门在实施“四一战略”的同时积极引导大学,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在与京津对接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需要的人才和岗位有充分的了解,培养和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已和优势和兴趣爱好,根据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和技能,来加强学习和锻炼,找准职业定位,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
  4.3对接京津发挥区位优势,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河北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找准对接京津的关键点,把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跨越。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必然会使劳动力结构和技术结构出现一系列变化,促使劳动力就业产生新组合,大学生在这些行业领域,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问。另外,按照京津冀一体化的要求,河北省将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城镇建设水平。这个变化要求加强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建设,也对公共财政、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城乡基础建设等领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必然需要数量众多的掌握先进知识和一定管理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因此,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新时期的河北省大学生,要充分利用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充分了解京津冀都市圈的人才需求结构和需求状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实现充分就业和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高玉峰,张福喜,刘海华.河北省大学生择业意识状况调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李克荣,安立峰,范伟.“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推荐访问:河北省 择业 观念 京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