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校研究综述|小学特色教学综述

  一、特色学校的提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关于特色学校的建设,很多国家都进行了相关理论或实践的研究,如英国的专门学校、灯塔学校的研究,美国的蓝带学校、特许学校等都是这一阶段对特色学校研究的探索与努力。我国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特色学校”这一概念。然而学者关注的是教育实践层面的操作,特色学校在这个时期还是一个比较朦胧的概念,很多人仅把某一学科上的特色笼统地称为特色学校。进入90年代,以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创办出各自的特色”为标志,特色学校引起理论界的关注,成为热门的概念。在这个时期,特色学校被更多地理解为那种具有特别教育功能的学校。到90年代后期,特色学校逐步进入政府教育政策文本,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和新的办学模式。
  二、研究现状
  1.特色学校的内涵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特色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针对特色学校这一概念,学者们有着各自独到的见解。不过从已有的对特色学校的概念界定中,我们不难发现,学者们大多从风格角度或是成果角度对其加以定义,为形成清晰的思路,笔者从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出发,对特色学校概念进行归类。
  (1)描述性定义角度。可以将特色学校概念划分为特色学校风格论和特色学校风格、成果论两类。
  ①特色学校风格论。赵福庆提出,特色学校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独到的教育思想。王承认为,特色学校是在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本校的优势,选准突破口,逐步形成自己学校的独特风格。马联芳等指出,特色学校是学校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其具有特色的教育思想为核心的办学体系,并被全体成员所内化的具有稳定个性和风格的学校。在特色学校这一概念界定上,王承、赵福庆、马联芳等的定义属于同一类型,他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其落脚点是“独特的风格”以及独特的教育思想、鲜明的教育手段,强调的是风格而不是“学校”。因此,这类定义实质上是对学校特色的描述,而不是对特色学校的解释。
  ②特色学校风格、成果论。顾颉认为,特色学校是结合本校实际,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梁志大提出了言简意赅的定义,他认为特色学校就是实现整体优化、具有整体风貌、育人效益显著的学校。顾颉、梁志大等学者对特色学校的界定属于另一类。他们都立足学校来揭示特色学校的含义,都强调特色学校是有个性风格的学校,并且这种风格应是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而非个别性的,他们还指出,特色学校不仅要形成风格,而且要产出结果,要以提高育人质量为其终极目标。因此,特色学校最本质的内核是形成有特色的整体风貌和获得优秀的办学成果。本文采用的是梁志大和顾颉对特色学校的定义,二人对特色学校的内涵的解释比较到位,后者的表述尤其简洁明了。
  (2)规定性定义角度。可以将特色学校概念划分成个性共性论和整体部分论两类。
  ①个性共性论。王建强认为,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但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能发展成为特色学校。傅国亮则认为,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所学校都可能发展成为特色学校,特色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普遍性。于文安认为,特色学校既有一般学校的共性,又有其鲜明的个性,它是以其独特性、先进性、稳定性、科学性等区别于其他学校并获得显著成绩,为社会和其他学校所认可的学校。
  ②整体局部论。一部分学者从整体和局部的角度来诠释特色学校。马翠微认为,特色学校是具有个性风格的学校,并且这种风格应是整体性、综合性的而非个别性的。特色学校明显不同于单一的或多方面的学校特色,是对这些特色的有机整合,使之形成整体的办学风格。梁志大指出,特色学校是实现整体化、具有整体风貌、育人效益显著的学校。
  2.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的关系
  一种意见认为,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意义没有什么区别,可以相互替代。另一种意见认为,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是同质而不同层次的两个概念。马翠微认为特色学校则是学校特色成熟的标志,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高级阶段。李醒东认为,特色学校体现为学校的整体发展,而学校特色则仅指学校教育教学等活动所具有的某种特色。如名校有可能是特色学校,但特色学校不一定是名校,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学校特色泛指所有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或教育风格。特色学校常常都是特指学校在办学时“先天”就具有的某种特色的学校。
  这里笔者认为,既不能把它们作为同序列的概念来看待,也没有理由作为同一个概念来理解。学校特色所指称的是一种特色,是区别于产品特色、商业特色的学校特色;而特色学校则指称的是一种学校,是区别于一般化学校的、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显然,两者不应是同一个概念,也不存在概念的上下位关系,它们分属不同的概念序列。
  3.特色学校建设模式探究
  特色学校建设要选好关键点,这个关键点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突破重点。只有抓住了这个重点,进行整体优化,学校才能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模式,创造学校教育新的局面。目前学术界对特色学校建设模式的研究讨论得出,大致有以下三种主流模式。
  (1)目标优化模式。学校的第一要务是育人,那么学校首先要考虑的应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也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6月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创建特色学校首先要确定本校的育人目标,做到优化全局,形成学校特色。
  (2)内容优化模式。学校教育涵盖面很广,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方面的内容。学校可以抓住某一方面作为重点,进行整体优化,形成其独特的,鲜明的特色。如德育特色要求加强德育工作,以抓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为突破口,创建学校特色;智育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明和民主政治的建设之中。
  (3)系统优化模式。系统优化模式是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谈学校特色的。学校管理就是对学校组织系统内诸因素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实现育人目标的一种活动。管理活动渗透到学校的每一项工作,每一种学校特色的形成,都是管理活动直接作用的结果。要把学校当作一个整体,从较为宏观的层面,从办学体制的角度来谈学校特色问题。
  三、研究展望
  1.学校管理体制上要有实质性突破
  改革教育体制,要从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两方面入手,教育机构是教育体制的载体,而制度和规范是体制的核心。教育从改革目标上看,《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倡导学校办出特色的目的是要改变我国学校存在的大同小异的现实状况。学校应是独一无二的,而这离不开使其独立发展的环境,要创造这种独立发展的环境离不开制度改革。现行教育体制的制约,仍是制约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体制改革进行学校创建,一直是焦点问题。
  2.深刻落实中小学校自主发展权
  学校应是独一无二的,然而,要成为“特色学校”,受到诸多现实条件的制约。特色学校的创建主要是通过自主成长来进行,需要通过自主成长自然形成。校领导及教师要深刻理解特色学校,才能更好地促进特色学校建设。特色学校应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说到底是要有思想的支撑,其文化价值在于教育性。
  3.深化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研究
  对特色学校定义的多种诠释代表着人们对学校发展目标的独特见解。从总体上说,不同的描述表现出学者们对学校发展问题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关注与探讨。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要将研究重点放在创建特色学校实践和理论中去,对特色学校理论体系不断进行巩固、完善,为实践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可供参考与选用的理念与经验。
  参考文献
  [1] 傅国亮.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关于特色学校的七点认识.人民教育,2009(21).
  [2] 郭继东.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辨析――学校创建特色研究中概念界定的再思考.中小学管理,2000(11).
  [3] 李醒东.对特色学校建设实践的审视.中小学管理,2004(4).
  [4] 梁志大.关于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的思考.天津教育,1996(5).
  [5] 马翠微.中小学特色学校概念探析.教育科学研究,2005(11).
  [6] 邢真.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研讨综述.天津教育,1996(5).
  (责任编辑 付一静)

推荐访问:综述 研究 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