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思品课堂效率【选好事例,提高思品课效率】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许多抽象的概念、深奥的理论,学生较难理解和把握。教师若要把抽象的政治理论讲得生动、形象,就要选用相关事例来辅助教学,于是事例教学就成了思想品德课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生活中的事例很多,什么样的事例能够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和说服力,则需要教师在大量翔实的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事例教学 选择和提炼
  
  初中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许多抽象的概念、深奥的理论,学生较难理解和把握。教师若要把抽象的政治理论讲得生动、形象,就要选用相关事例进行辅助教学,于是事例教学就成了思想品德课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事例教学不仅有助于解释说明某些观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能用来举例的事例很多,但是,什么样的事例能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则需要教师在大量翔实的事例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因此,能否选好事例,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思品课课堂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我将从四方面来谈谈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究竟应该选择什么事例,才能更好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益。
  一、选用典型事例,加强教学的实效性。
  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在每一章节中都编排了比较丰富的事例来引出和说明教材的某些观点和道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章节所选用的事例缺乏一定的典型性。因此,教师对教材上的事例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这些事例进行筛选、取舍,选择最具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道理的事例进行教学。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思考教材上的事例是否符合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对符合条件的事例就可以拿来为教学所用,对不符合条件的事例就要果断舍弃,另外注意搜集和整理教材以外的典型事例来进行教学。
  以九年级第一课《成长在社会》为例,在讲授“人与社会关系”这一节内容时,教材编排的“1799年法国小野人”的故事和“鲁滨孙漂流记原型”的故事很典型,我们可以利用这两个典型事例,结合教材相关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去看,去思考,通过对这两个典型事例的阅读和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悟出“个人离不开社会”的道理。在讲授“感受社会变化”这一章节时,教材编排了几幅图片,以图为例展示了我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和发展,使学生从直观上对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的变化有了感性认识。但我认为这些还不够典型,因为现在的初中生都是生活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这几幅图片也仅仅使他们感知到现在的社会状况,无法感知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状况,若没有一个“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就无法使他们对社会变化与发展有更深刻的体会。因此,我根据教学需要,事先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能够显示出我国改革开放前后老百姓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具体事例,也可以是图片,然后在课上组织学生就搜集来的事例和图片进行交流,通过对这些改革开放前后生活实例的对比,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体会到我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在教学中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和理论,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效益,加强教学的实效性。
  二、选用新闻事例,加强教学的时事性。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带有时事性的学科。自从思想品德课中考实施开卷考以来,中考命题更加重视以现实问题为命题立意中心,命题素材有来自教材内的,但更多的是来自教材外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时事问题,中考的试题也更注重灵活运用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具体的时事政治材料。因此,近几年来尤其是近一年来发生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国内国际大事就成了中考的热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教学需要,多利用新闻材料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报刊、电视和广播等途径搜集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并整理成新闻事例,然后结合教材相关的章节,有选择地纳入课堂。
  例如,每年三月召开的“两会”及有关法律的颁布要与民主法制等教材内容相结合;“三鹿奶粉事件”要与诚信、依法治国、消费者权益等教材内容相结合;“抗震救灾”要与困难挫折、社会主义优越性、党的性质和宗旨等教材内容相结合;“国际金融危机”要与经济全球化、合作等教材内容相结合;“奥运会、世博会”要与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等教材内容相结合;“校园暴力事件”要与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等教材内容相结合,等等。通过把教材知识与时事热点相结合来组织教学,既拓宽了课本知识的范围,加大了学习的深度,同时又抓住了中考的热点和重点,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取生动的感性材料,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感到学习思想品德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还要多关注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从而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多了解和关注时事,如收看新闻联播、阅读报纸等,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选用身边的事例,加强教学的真实性。
  初中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例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教师在举例时应尽可能多举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因为身边的事例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大大增强书本的可信度,加强教学的真实性。
  例如,在讲授法律知识“筑起‘防火墙’”这一内容时我就举了曾发生在我校的一个真实事例:我校有个学生鲍某某平时不听父母和老师的管教,经常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交往,花完了父母给的零花钱后就会去敲诈勒索小同学,受到学校的警告处分仍不知悔改,在初二那年的暑假里,他溜进同学家,拿刀威胁同学并抢劫了500元人民币,被抢劫的同学报了警,鲍某某随即被公安机关逮捕,后来被判了有期徒刑。听了这个案例,同学们感触很深,也提出了许多的问题和疑惑,我就抓住契机教育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自觉地防微杜渐,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从而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讲授“学会尊重他人隐私”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知识,列举一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事例,有一学生讲了这么一个事例:初三女生于某某与同宿舍的孙某某因一些小事闹矛盾,于同学于是怀恨在心,在寝室用手机偷偷拍摄了孙同学的一些生活照片并传播给班级的男女同学看,幸好班主任发现后及时加以制止,才使事态没有恶化,但这事已经影响了孙同学正常的学习生活,后来,在老师的协调下妥善解决了这件事。结合该事例,我引导学生分析散布他人隐私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各种伤害,通过对事例的讨论和思考增强学生尊重他人隐私的责任感。可见,在教学中选择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进行举例,可以使学生感到更真实,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也更有说服力。
  四、选用正面事例,加强教学的思想性。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职能,也是思想品德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社会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初中学生虽有一些生活经验,但总的来说不了解社会,对社会的认识是肤浅的、幼稚的、片面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坚定地站在光明向上的社会主流一方,多选用正面事例进行教学,所举的事例必须体现一定的思想性,具有正确的导向功能。在课堂上应该多宣传先进人物,多介绍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光明向上的发展趋势,要把正面事例讲得具体、生动、形象,这样可以弘扬正气,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例如,在讲授“服务社会”这一课时,我们可以选用“感动中国”、“中国先锋”等光明事例,或者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事迹,打造舆论,渲染气氛,让学生沉浸在丰富向上的社会生活世界中,从中产生共鸣,达成共识,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感恩社会、服务社会的情感和决心。当然,在宣扬正面事例的同时也不要回避生活中矛盾。对于社会生活中的负面情况和消极因素,举例要恰当,注意针对性,重在帮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加以引导。
  总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事例也是无穷无尽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相应的事例,给学生以启迪和思考,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益。思想品德教师在使用这些事例时,也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列举事例时忌就事论事。课堂举例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应该把事例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对事例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既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可以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第二,列举事例时忌教师“一言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举例中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如果教师总是一味地自己举例,学生虽然听得很有趣,但由于缺乏思考,他们可能只知现象,不知本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本知识,列举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并尝试独立分析说明,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主动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受民主编.政治课教学.
  [2]冯克诚主编.中学成功教学法体系・思想政治卷(第五卷).

推荐访问:事例 选好 效率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