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财政支出政策有哪些

  摘要:我国政府部门通过分析与研究表明:国家财政支出政策与经济增长产生着直接的关系。为此,本文将针对于国家财政支出政策的缺陷与不足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并结合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与知识,立足于我国国家国情的需求与特点,不断完善与创新,通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国家财政支出政策,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为实现我国国家的进一步强大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财政支出政策;经济增长;财政支出结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有效财政支出政策对推动国家金融危机下的经济增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以美国为源头爆发了世界范围内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影响力较大,影响范围较广,影响持续时间较长,全球各国家均不同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尤其是各国的股票市场和金融领域所受影响最为显著。我国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初期没有及时做出有效应对措施,导致我国国家整体经济呈现下滑的趋势,之后,我国财政支出政策处于跌宕起伏的变动状态,此行为不仅尚未能够稳定市场,反而,进一步经济的下滑。基于我国具有较为廉价的人力资源成本,并且,一直以来致力于主张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再加上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其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国外经济状态的影响较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整体水平的增长。
  一、我国学者关于财政支出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观点
  在诸多知名学者的共同努力之下,通过多年的研究证明:有效的财政支出政策是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政策对推动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对财政支出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进一步的认证,即财政支出总量的有效论和无效论、财政支出具体项目的有效性和无效性、财政支出效果地区的差异论以及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论。
  1.财政支出总量的有效论和无效论
  知名学者李永友(2005年)在开放经济下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对财务支出政策的有效性边界做出了定义;之后,李永友和周达军(2007)以凯恩斯和新古典模型为模板,构建起了财政政策对利用作用的模型,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财政支出政策;同年,胡毅和周彬利用财政支出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VAR和向量误差修订模型对财政支出政策下的宏观经济系统的动态效应做出了有效研究,并初步确定了财政支出总量存在着有效性和无效性两种关系。
  2.财政支出具体项目的有效性和无效性
  著名学者刘小勇(2008)将教育、科技以及社保归结于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范畴之内,并以此为基础,对自分税制以来财政人力资本支出的动态变化过程做出有效分析,并总结得出: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起着无效性作用,教育和社会支出对经济增长起正效应作用;之后,王凯和庞震(2010)针对于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并充分掌握到财务支出具体项目的有效性和无效性。
  3.财政支出效果地区的差异论
  我国地域广阔且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财政支出政策产生的效果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著名学者(2007)以北京地区为例建立起VAR模型,即针对于社会保障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挖潜改造支出以及科学文卫支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做出思考,结论显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挖潜改造支出对经济增长呈逆周期变化,科教文卫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呈现顺周期变化;之后,李妮(2010)以深圳为例,针对于改革开放之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做出研究。
  4.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论
  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影响着财政支出政策的高效性,进而,对国家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顾严(2006)在“巴罗法则”的基础之上,初步研究了我国财政支出政策与经济增长两者的关系;武普照和王耀辉(2007)构建了内增长模型,确立了财政支出与社会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之后,杨有才(2009)进一步验证了财务支出分类与国家GDP的关系,得出:高效的财政支出政策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反之,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增长。
  二、加强我国财政支出政策建设的有效对策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支出政策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有上述验证可知,财政支出政策最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经济增长水平,因此,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应不断加大对财政支出政策建设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资源投入,力求构建去切实可行的国家财政支出政策,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确立市场主导机制,促进市场化改革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其影响迅速波及到整个全球,尤其是发展中第一大国的中国受其影响最为严重。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予中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害。中国政府部门为抵制金融危机的影响,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的结合,在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主导地位的基础之上,实现国企体制转型,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确保传统国企逐步向现代企业集团转变,进而起到优化市场的作用。
  2.不断提高科教文卫支出,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医疗、科研文卫和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尚未构建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上学难、看病难以及养老难等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此状况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因此,国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切实最大程度上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进而,实现我国财政支出政策的完善与成熟,确保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又好又快的持续增长。
  3.完善现行税制结构,提高直接税比重继续改革
  我国税收体制,对具有收入分配作用的税种进行优化。一是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模式选择上,要将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分类税制模式转变为综合税制;申报方式上,增加联合申报方式,允许纳税人自行选择申报方式;费用扣除上,应根据家庭情况设计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并实行综合费用扣除办法。二是改革企业所得税制。在实际税负上,要进一步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在税制协调方面,要尽快解决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在个人所得上重复征税的问题。三是适时开征遗产、赠与税和物业税等其它调节税种,以尽快建立起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辅之以遗产税、赠与税、物业税等税种为补充的个人收入税收调节体系。
  4.规范税收优惠项目,建立税收支出预算
  一直以来,由于科学的税收支出理念在我国有所缺失,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庞杂无序,税收优惠范围广而缺乏针对性,规模大而缺乏计划性,导致在本就存在税收征管不力的情况下,税收收入出现一定程度的流失,并且较为随意的收税支出也缺乏实际效率,并未对居民收入分配调节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应尽快树立科学的税收支出理念,清理与当前经济形式、宏观政策不相适应的税收优惠项目,并确定税收支出的调节目标,所涉及的税种以及具体的优惠措施,建立起完善的税收支出体系。同时,应加强对税收支出的管理,尽快建立税收支出预算,让税收支出的运行具有公开性、公正性和规范性。这样可以减少税收支出的随意性,让税收支出有标准可依、有计划可执行。并且还应注意对税收支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以检查这项工具在调节收入分配目标方面发挥的作用,适时根据税收支出体系运行的情况作出调整,以求发挥更大的功效。
  5.强化政策性补贴支出工具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方式给了政策性补贴工具较大的发挥空间,计划经济的时代的政策性补贴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就比较高。当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政策性补贴工具逐渐减少了其发挥效用的空间和使用频率,因此,90年代开始,我国政策性补贴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持续下降。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能说政策性补贴工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策执行以及改革进程中维持稳定的需要,政策性补贴工具对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对政策执行和体制改革过程中利益损失者进行适当的补偿,也起到了公平收入分配的作用。并且,政策性补贴工具具有政策性、灵活性、时效性和可控性的特点,通过运用财政补贴手段可以较为准确地达到政策制定的目标。通过上一章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也可以看出,即使在政策性补贴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连年下降的情况下,政策性补贴在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中仍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因此,无论是什么经济体制下,无论在任何经济发展时期,我们都要强化和利用好政策性补贴支出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庄腾飞.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视角――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经科学,2006(11).
  [2]李树培,白战伟.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的效率与效力比较――基于SVAR模型的分析[J].财经论丛,2009(05).
  [3]秦海林.财政风险金融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J].财贸研究,2011(02).

推荐访问:经济增长 财政支出 关系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