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_浅析填方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12-0130-01  摘要: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工程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在总结工程实践中地基处理方法具体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填方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对其他相关工程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填方区 湿陷性黄土 地基处理
  前言
  黄土是一种产生于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干旱条件下的沉积物,它的内部物质成分以及外部形态特征明显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沉积物。黄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工程地基,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分布都很广。其中,在一定压力(土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和外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发生显著下沉的黄土称湿陷性黄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程界对湿陷性黄土的认识不断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都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设计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笔者根据工程实践中地基处理方法的具体应用,总结了填方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些常见处理方法。
  1、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综述
  填方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具体方法有很多,但归纳起来其基本思路不外乎以下3种:
  (1)消除或部分消除黄土的湿陷性:一般情况下,当土层较薄(10m以内)时常采用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灰土挤密桩法、强夯法等;当土层深厚时,常采用预浸水处理。此办法是通过特定的工程措施,对湿陷土层本身进行处理,改善黄土的内部结构,以达到消除湿陷性的目的[1]。
  (2)使建筑物基础穿过湿陷性黄土层:建筑物基础穿过湿陷性黄土层,从而使基础传力于湿陷性黄土层以下的持力土层上,以达到避过湿陷性黄土层的目的,常采用桩基础方法。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可靠,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地基处理。
  (3)使湿陷性黄土层充分隔水:因为湿陷性黄土发生湿陷现象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要有水的参与。若能充分作好建筑物基础的隔水层,使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法浸水,就能达到避免地基湿陷的目的。隔水法常用的隔水材料有油毡、各种PVC以及PE膜[2]。
  2、湿陷性黄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简要介绍[3]
  2.1 换填垫层法
  换填垫层法是指挖去基础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坚硬、较粗粒径的材料,并夯密压实,形成垫层的处理方法。在湿陷性轻微的黄土地基中,当建筑物的荷载不是很大时,采用换土垫层法处理地基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常用的垫层有灰土、碎石垫层、砂垫层、素土垫层以及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 换填垫层法施工时,垫层施工必须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并且垫层的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压实性。此外,还需注意在开挖基坑铺设垫层时,务必避免对软弱土层的扰动和破坏坑底土的结构。
  2.2 强夯法
  强夯法(动力固结法)是指利用起重机械将一定质量(不小于10t)的夯锤提到一定高度(6~30m)后,使夯锤自由落下,并重复夯击以加固地基,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 ,降低其压缩性的地基处理方法 。强夯法施工参数的确定是依据具体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填方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土质情况)和具体工程要求确定的,主要参数有:单点夯击能、最佳夯击能与夯击边数、夯击间隔时间、夯点布置及间距、处理范围和有效加固深度等。
  2.3 灰土挤密桩法
  灰土挤密桩法是利用成孔过程中的横向挤压作用,使桩孔内土被挤向周围,以达到挤密桩间土的目的。然后将灰土分层填入桩孔内,并分层夯填密实至设计标高,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灰土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处理深度不宜太深,一般为5~15m。灰土挤密桩法具有原位处理、深层挤密和以土治土的特点,在我国工程界已广泛应用于填方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
  2.4 桩基础
  预制桩、灌注桩是高层建筑常采用的桩基础类型,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应用中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复合载体夯扩桩也逐步被工程中应用。由于不同黄土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的差异,桩基类型的选用也有其区域性特点。
  (1)若在填方区湿陷性黄土一定深度下分布大厚度密实的土,则可利用此土层作为预制桩、灌注桩和复合载体夯扩桩的桩端持力层。对荷载较大的高层建筑,当单桩竖向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为提高密实土层的端承力可采用扩大桩头的方法,使其满足强度要求。
  (2)若填方区湿陷性黄土厚度很大,建在该区域的高层建筑采用桩基础时,需要考虑负摩阻力的影响。一般在此情况下,桩长需要很长才能满足要求,而且桩的长径比远远超过其限值。为此在该域内可采用组合式地基处理法来解决此问题 。
  (3)若黄土区浅层分布厚度不等的砂类土,呈中密—密实状态,会造成预制桩沉桩困难。因此在该区域内预制桩的应用受到限制而普遍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填方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要结合黄土区域的岩土工程条件和上部结构荷载的大小,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案。一般情况下,当拟建建筑物荷载不大时,且黄土的湿陷性也不大,可采用换填垫层法处理地基。当黄土湿陷情况中等时,为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可采用强夯法或灰土挤密桩法处理地基。对于高层建筑,多采用桩基础或组合型地基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JGJ 7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GB 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赵明华主编.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推荐访问:填方 地基 浅析 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