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美丽海淀”的靓丽名片:靓丽名片

  “海淀已经开始探索一些超越观光之上的深度体验游和一些专项游,如工业游、科技游、修学游、中医养生游、农业耕读游和生态休闲游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让人们顿时感觉豁然一亮。《中关村》杂志近几期一直在与专家、学者讨论“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的话题,正在思考着这期该就哪些方面继续讨论下去。不久前,偶然听到了海淀区旅游委副主任王英给海淀区旅游行业的管理者们做的培训报告,很多观点生动新鲜,闪烁着思想的火花。为此,记者近日得以与海淀区旅游委副主任王英就海淀旅游的话题进行了对话。
  《中关村》:旅游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时期或阶段?
  王英: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让旅游业倍受鼓舞,报告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出,确实让我们眼前一亮,旅游是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世界各国旅游发展的规律与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旅游需求将呈现爆发性增长。目前,全国人均GDP已经达到5000美元左右,北京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业界认为现在我国开始进入旅游需求爆发性增长时期,旅游已经成为普遍需求。
  《中关村》:现在的旅游相对于过去的旅游有了很大不同,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王英:从内容上看,过去我们一般仅限于普通的观光,这也是最初级的旅游;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探索并尝试了一些超越观光之上的深度体验游和一些专项游,如工业游、科技游、修学游、中医养生游、农业耕读游和生态休闲游等。
  从时空上看,现在我们除了亲身到实地亲眼观看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的虚拟空间实现远程异地游,包括可以远程异地游实景和游过去存在而现在已经被毁掉的景致。像圆明园通过数字复建技术实现了游客通过网络可以异地远程观看被烧毁的一些园林当年的风采。
  从载体上看,过去只限于通过旅行社到传统的景点,而现在还可以通过网络等多种载体到达旅游目的地,当然,现在的目的地有传统景点,也有非传统的景点。
  从对人们的影响上看,变化更大,旅游已经从过去少数人的“专利”发展成为广大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了。
  《中关村》:旅游既然对人民的影响巨大,那旅游对其它产业和经济的作用就更大了,可以用数字简单说明一下吗?
  王英: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增加1元收入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旅游业每增加1名从业者能带动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旅游业影响带动的相关行业多达110个。可以说,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大、产业链长,是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绿色产业,是扩内需、拉消费的有力抓手。
  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北京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已接近8%,新增加值对当年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10%,旅游购物与餐饮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接近25%,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市就业总数的18.5% 。所以,加快发展旅游业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中关村》:旅游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朝阳产业,“十八大”提出的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旅游业对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为我们所知,能谈谈旅游业对于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有哪些促进作用吗?
  王英:2011年8月,北京出台鼓励有条件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设立旅游开放日的决策,2012年1月1日天安门观礼台对游人固定时间开放,一年多来,全市百家单位旅游开放表明,这些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适度开放,使社会资源旅游化、旅游资源多样化,让更多的区域资源发挥出了多元的效用。
  作为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旅游业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增加人民幸福指数、增进社会交往、融合社会关系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举足轻重。旅游越来越成为反映一个区域社会发展活力、社会和谐程度和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尺。
  从这两个层面反映出旅游是促进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
  《中关村》:具体到您工作的北京市海淀区,旅游资源很多,旅游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您认为旅游在海淀会发展到一个什么位置?
  王英:众所周知,海淀是科技强区、教育强区和文化大区,科技、教育和文化几乎成了海淀的名片。实际上,旅游也是科技、教育和文化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近几年来,海淀一直在致力于旅游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旅游与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机构融合,开启了海淀科教旅游的里程。从社会资源旅游化的观点看,海淀是一个资源丰饶的旅游大区。建设“美丽中国”少不了“美丽海淀”,而旅游将会是美丽海淀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旅游将成为海淀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美丽海淀”的一张靓丽名片。
  《中关村》:总结得好,那么作为旅游管理者,您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王英:以后工业化的视角,挖掘前工业化的资源,建设超工业化的旅游大产业的无缝衔接。
  《中关村》:海淀区经济发达、文化鲜明、资源丰富,为我们奠定了旅游大发展的坚实基础。作为这个时期的旅游管理者,遇到了好的机遇,在以后的旅游发展中,该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质资源禀赋?
  王英:是机遇,也是挑战!以“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为契机,深度挖掘整合提升皇家园林游、做实做大做专做强中关村科教游、大力构建着重发展生态休闲游,建成资源复合、格局多样的高端旅游目的地。
  《中关村》:什么是高端旅游,什么又是旅游目的地,请谈谈您的理解。
  王英:实际上,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学术上和行业内公认的定义。我理解,高端旅游是建立在高收入基础上的一种高质量、高标准、个性化的旅游形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地理区域,这个地理区域包含景观、设施、环境、空间和服务五大要素。由此看出,旅游目的地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景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或是一个国家。海淀建设高端旅游目的地,既有像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这样的独立景点,也有“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这样很多个景点集聚在一起的大景区,更有全区域为个体的目的地。最理想的状态是“城区即景区”,即整个城区就是一个大景区,一走进城区,处处都是景,那时,“美丽海淀”就指日可待了。   《中关村》:海淀以玉渊潭酒店集团为中心打造的会议会展游实际上是一种商务旅游,海淀这几年打造推出了皇家园林游和中关村科教游的品牌,大家对商务旅游与休闲旅游了解得有限,商务游的发展路径是什么呢?
  王英:关于商务旅游,实际是按照经济同步、区域同城、融合互促的规律构建完整的商务旅游链条。根据需求链,培育服务链,形成运营链,建设产业链。海淀众多总部基地的建设就是商务旅游一个很好的载体。商务休闲游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中关村》:我了解到欧美国家都非常流行休闲游,您能说说在中国什么是休闲游?
  王英:所谓休闲,是指对自由可支配时间的一个多元化的安排。西方国家崇尚自由和休闲旅游,旅游时间和开支占据他们日常生活的很大比例。我们国家双休日和节假日数量的增加,也是与世界接轨的一个重要标志。满足休闲需求是现代城市基本功能之一,是城市发展水平提高的一项重要标准,也是市民生活质量的必要组成部分。休闲是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质量的提升、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以人为本的体现。休闲旅游,就是要在市民与城市之间建立起一条这样的纽带。
  《中关村》:无论是商务旅游还是休闲旅游,都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现在很多区域和城市都在打造自己特色的商务休闲游,若想建设好这些,您认为最主要的是从哪里着手,做些什么?
  王英:是集聚!是旅游要素和旅游需求的集聚。在这个规模性的集聚区域内实现项目聚合,实现旅游与文化、科技、教育、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大产业的聚集,集约经营,联动发展。
  《中关村》:说到休闲游,不得不说包括香山、凤凰岭、阳台山等在内的大西山,拥有金章宗钦定的八大水院和大觉寺、龙泉寺等诸多名胜古刹。据我所知,海淀区对大西山的规划发展一直很慎重,如果您是大西山旅游发展的规划者,这一地区应该怎么开发?
  王英:大西山是北京城区最后的一块后花园,还是应以生态保护为主、注重软开发、适度硬开发,建成国内著名的历史文化体验区、高端休闲养生区和宗教怡情养性圣地。保留这一地区的历史感、沧桑感,让来这里的游客能触摸到历史的文脉、呼吸到文化的气息、陶冶到环境的幽雅,这将是海淀的又一骄傲!
  《中关村》:您身处旅游行业,从您对旅游的研究看得出来很热爱这个行业,是缘于对海淀旅游的信心吗?
  王英:有这个因素。其实,旅游是一个最需要也最能够创新的行业。记得有位前辈说旅游资源无限制,旅游产业无边界,旅游行为无框架。海淀又是高科技强区,对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优势显著。无论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解构,抑或是用传统资源设计现代产品,还是对传统产品探索现代市场,旅游创造生活、丰富生活、提升生活的空间都是其它领域很难企及的。特别是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强调扩内需、调结构和稳增长,旅游业是直接促进终端消费的现代服务业,所以,通过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来拉动消费扩大内需达到带动经济稳步增长是事半功倍的方式,相信旅游业的好时期刚刚开始,国内如是,北京如是,海淀亦如是!
  链接:
  王英,北京市海淀区旅游委副主任,管理学博士。

推荐访问:海淀 靓丽 名片 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