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将军领导艺术特征初探】 领导艺术的特征

  摘 要:张爱萍将军领导艺术特征可以归结为:超常的前瞻性、强烈的责任感、高超的组织协调性、鲜明的创新性、独特的感召力。  关键词:张爱萍;领导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K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182-02
  张爱萍将军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在他的领导下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张将军的领导艺术着实让人称叹,但目前学术界尚无专门研究其领导艺术的论著,基于此,本文对张将军领导艺术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超常的前瞻性
  领导艺术的前瞻性体现了领导者立足当下把握未来的能力。“目标明确,计划周密,是张爱萍又一显著的工作特点。”[1]915这也是张将军领导艺术前瞻性的突出表现。
  “文革”让本已取得巨大成绩的中国核工业混乱不堪,停滞不前,方向迷失。1975年张将军被任命为国防科委主任后,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周密成熟的思考,他前瞻性地对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制定了成熟的方案。1975年4月21日七机部第一研究院召开了对东5(洲际导弹)、东4(已确定的另种型号的洲际导弹)方案论证会,当各路导弹专家在核武器研制方面一团乱麻时,张爱萍高瞻远瞩地提出在1977年前拿出东5、东4,1978年拿出潜地导弹,1980年拿出通信卫星的“三步走”规划,也就是后来的“三抓”。由于“文革”的破坏,“三抓”的任务在1984年得以完成。历史不可以重构,但按照后来“三抓”完成的情况,我们相信张将军在1975年提出的计划一定能够顺利完成。“在中国共产党内,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造就了一批有特殊才干的领导人。他们非常实际,一个猛子扎下去,就能抓住第一手材料;他们又很有悟性,很聪明,能够迅速进入情况,抓住要害。当他们涉猎一个全新的领域,当他们面对许多从未见过的纷杂事务,当他们面对艰深的科学原理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学术报告和问题时,他们就有这个本事,能很快地领悟到事物的要害所在,能迅速地抓住问题的症结,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准备期’,也没有所谓的‘鸿沟’。一切仿佛是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从外行到内行领导者的跨越……我可以毫不掩饰地自豪地说: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领导干部。”[2]
  二、强烈的责任感
  领导的责任感表现在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于自己的事业,张将军一直充满了强烈的责任感,就像他说的:“我们干社会主义不是只在口头上讲,滞于发号召、作决定,更主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去组织、落实这些号召和决定。少说话,多干实事,组织和带领群众脚踏实地地进行工作,这是各级领导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3]
  无论工作任务多么重大,政治的洪流如何驶向,张将军在领导国防事业过程中总是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固守本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1966年8月17日夜11时许,张将军接到电话,说明天上午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要他参加。可是,按照工作计划他明天应该参加铁道兵、工程兵进行抢搭黄河浮桥的军事演习。这次演习的一切准备都已就绪。他如果不去,演习就很难举行,而天安门城楼的活动,他不去参加,会照常进行。于是,他顶着被迫害的危险,毅然决定去参加演习。四天演习结束后,当他回到北京的办公室时,发现整个办公楼贴满的批判自己的大字报。面对这些大字报,他非常坦然,并没有为自己的坚持有丝毫后悔。此外,张将军的责任感还蕴涵着一种果断的责任感。1964年,正当技术专家在为经过严密细致检查已处于良好状态的东风2号导弹发射问题讨论不定时,在场听取讨论的张将军果断地说:“大家谈了那么多,实在找不出能不能发射的理由,这样吧,如期发射!打成了,功劳算你们的,失败了,责任由我来负!”[1]757张将军的一席话让大家走出了无谓的争论,结束了我国首枚自行设计制造的战术导弹的论证过程。“成功算你的,失败我负责”类似的话还出现在我国原子弹空爆试验、潜地导弹第一次试验、通讯卫星发射等等关键时刻,充分显示了张将军敢于承担责任的气魄。
  三、高超的组织协调性
  高超的组织协调性表现为在极端条件下能够较好地分配和整合有限资源,以尽可能的低成本完成较为艰巨的任务。张将军在领导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时都展现了高超的组织协调性。尤其是在他领研“两弹一星”过程中,其高超的组织协调性表现的尤为突出。
  1960年苏联单方面地撕毁技术协定,给刚刚起步的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对正在研制的原子弹,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严重困难。为了解决原子弹是否研制的问题,张将军受命对我国原子能工业的状况进行调查,并最终撰写了《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提出原子弹问题的解决关键不在于钱,而在于组织和协作;不在于再投入多少,而在于如何挖掘出各个部门的潜力。报告最终得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批准,并且成立了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统一领导核武器以及导弹研制的中央专门委员会(简称中央专委),作为中央专委的一员,张将军不久被任命为中国第一次核试验总指挥,实际上负责组织原子弹从制造到试验的全国大协作,就像他说的:“专委会议之后,我是马不停蹄。在青海传达完后,就到了华北局,接着又到了华东局、西南局。传达中央指示、下达任务、组织协作……我们把相关单位和部门召集起来,下达任务,研究措施,提出期限,物资和人员逐条地落实。每个大区都指定专人负责联络、协调。可以说,所到之处无不给予支持。我几乎跑遍了研究、生产、协作的单位。一个一个地定点、定任务、定措施、定时限、定责任人……”原子弹的爆炸需要大力协同,需要指挥者高超的组织协调能力,必须心细如发地将“国家分散在各个领域的能量捕捉、筛选、调集、汇总,然后,再集中释放出来。科技的、经济的;中央的、地方的;民用的、军用的;直接的、间接的;现实的、潜在的;物质的、精神的;等等……”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以及从后面的首次原子弹空爆,第三次原子弹爆炸试验,潜地导弹、试验通信卫星先后发射成功等等在组织实施“两弹一星”的研制历程无不体现出了张将军领导艺术中高超的组织协调性[2]。   四、鲜明的创新性
  卓越的领导,既要坚持政策原则和方向,又要敢于创造、善于创新。领导眼中的张爱萍是与众不同的,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带刺!”邓小平说他:“有两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2]特立独行的他有着鲜明的创新思想和创新做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张将军的请示,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简称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工委的成立,对全军来说,在编制体制上是—次重大的突破,也是一个新的创举。对尖端武器和常规武器的研究、设计、立项、试验定型和生产,就有了一个统一领导、统—规划、统一部署和协调的核心、统帅机构,也为从事尖端武器研制的科学家们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平台,对整个国防科学技术工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和提高作用。在国防科工委干部配备上,不拘一格降人才,根据干部任用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标准,在配备科工委的班子及部、局领导上,张将军采取了群众推荐的办法,让群众来选干部。这样的任命方式无疑是全军中的一大创举,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也因此挖掘出了一批我国国防科技战线的领军人才。为了解决行政事务对科学研究人员的影响,充分调动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科学家的积极性,张将军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又建议设立与国防科工委领导享有同样的领导权和指挥权,专门从事科学技术领导工作的实体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形成了我国国防科技战线中作为全军武器装备研制行政指挥机构的国防科工委和作为技术指挥机构的国防科技委两条指挥线并行的工作机制,其意义异常实际和久远。
  五、独特的感召力
  强烈的感召力能够引导下属为从事的事业尽心尽力、鞠躬尽瘁。张将军行事为人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一生,其高尚的品格、鲜明的个性、突出的才干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有着独特的感召力[4]。
  “文革十年”,张将军受尽了迫害,但当他再次执掌国防科技事业这艘大船时,他以非凡的气度对那些在“文革”中曾经批过他、整过他的人,既往不咎,希望大家放手工作。他的豁达在人们心中形成了强烈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不仅仅稳定了国防科技队伍,而且迅速在这支队伍中形成凝聚力、战斗力。“爱萍首长在‘文革’中受了这么大的罪,受到这么多不公平的待遇,对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没有一点怨言,却心甘情愿地临危受命,并夤夜更深地动员我工作,作为他的老下级,又比他小好几岁。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服随他冲锋陷阵呢?跟着他赴汤路火也在所不辞。”[1]892这是曾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陈彬说过的一段话。这段话在一定程度折射了无数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尊重和追随张将军的心声。不仅仅如此,张将军从接触国防科技事业起就以自己人格魅力把一大群有着共同理想的科学家聚集起来,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善于识才,敢于用才,视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为良师益友,与科学家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缔造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特别需要提的就是张将军的讲话艺术。张将军文采风流被誉为“军中才子”,他的讲话具有极强的号召力、煽动性。他当众讲话从不带讲稿,而且每次讲话都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听众无不激动、振奋,形成强烈的反响和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东方鹤.上将张爱萍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张胜.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248-249;256-258.
  [3]张爱萍军事文选[M].北京:长征出版社,1994:532.
  [4]李万斌.张爱萍将军人格潜质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1):1-3.
  (责任编辑:杜 玲)

推荐访问:领导艺术 初探 将军 特征